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430篇 |
免费 | 2205篇 |
国内免费 | 454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309篇 |
农学 | 5086篇 |
基础科学 | 3114篇 |
5976篇 | |
综合类 | 16287篇 |
农作物 | 2664篇 |
水产渔业 | 1686篇 |
畜牧兽医 | 6424篇 |
园艺 | 2210篇 |
植物保护 | 24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8篇 |
2023年 | 667篇 |
2022年 | 1546篇 |
2021年 | 1880篇 |
2020年 | 1727篇 |
2019年 | 1787篇 |
2018年 | 1178篇 |
2017年 | 1750篇 |
2016年 | 1490篇 |
2015年 | 2108篇 |
2014年 | 2110篇 |
2013年 | 2505篇 |
2012年 | 3284篇 |
2011年 | 3376篇 |
2010年 | 3298篇 |
2009年 | 2988篇 |
2008年 | 2736篇 |
2007年 | 2617篇 |
2006年 | 2298篇 |
2005年 | 1859篇 |
2004年 | 985篇 |
2003年 | 810篇 |
2002年 | 860篇 |
2001年 | 778篇 |
2000年 | 727篇 |
1999年 | 759篇 |
1998年 | 560篇 |
1997年 | 519篇 |
1996年 | 430篇 |
1995年 | 427篇 |
1994年 | 326篇 |
1993年 | 334篇 |
1992年 | 285篇 |
1991年 | 247篇 |
1990年 | 188篇 |
1989年 | 145篇 |
1988年 | 120篇 |
1987年 | 84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6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6篇 |
1956年 | 13篇 |
193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羊草草原退化程度判定的植物群落学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对象为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境内的羊草草原,以植物群落为特征,应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定量划分出了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并且对区分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植被指标选择做了初步的尝试,为牧民合理利用当地家庭牧场提供决策依据。聚类结果为从对照区(冬季打草场)出发到居民点附近存在三段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依次为0~1700m、1700~2700m和2700~4100m范围内的区域;通过测定生长盛期主要伴生植物种糙隐子草、星毛委陵菜及群落建群种羊草的地上现存量这3项敏感的植被指标,可以实现羊草草原退化程度的定量判定。 相似文献
982.
TDZ与NaCl对滨梅离体培养再生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建立的滨梅组织培养快繁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滨梅繁殖的效率与质量,在培养基中附加TDZ和NaCl,其有效促进了滨梅不定芽的快速诱导与增殖。在添加质量浓度为1.0mg/L的TDZ时,可显著提高不定芽的增殖数,每个外植体增殖的芽数达(37.4±4.93)个,但茎高只有(0.80±0.07)cm,显著低于其他质量浓度TDZ(0.05,0.10,0.50mg/L)的处理;0.5mg/LTDZ处理的外植体,其芽增殖数为(26.6±3.59)个,与不加TDZ相比,差异显著,该处理的茎高则为(1.42±0.11)cm,与不加TDZ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培养基MS ZT2.0mg/L BSA(牛血清白蛋白)30mg/L TDZ0.5mg/L对滨梅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是适宜的。在此基础上,于培养基中附加0.1%NaCl能更有效地提高不定芽的增殖,每个外植体芽增殖数为(29.83±1.74)个,与附加0和0.3%的NaCl相比,差异显著。TDZ和NaCl组合对滨梅快速繁殖是有效的,其适宜培养基是MS ZT2.0mg/L BSA30mg/L TDZ0.5mg/L 0.1%NaCl。经过壮苗培养后,在生根培养基诱导的根质量良好,有效地提高了小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83.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杂粮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深松耕、免耕、传统耕3种耕作方式,研究了陕北小杂粮产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小豆、糜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深松耕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节水、节本、增产增效明显,是比较理想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984.
10个小麦品种(材料)对麦长管蚜的室内苗期抗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室内苗期抗性。[方法] 在温室内采用每株小麦接种1头蚜虫的方法,测定了麦长管蚜在来源于3个国家的10个小麦品种上的发育历期(DD)、相对日均体重增长量(MRGR)和成虫日均产仔数(Rm),以此来确定不同小麦品种(材料)的抗蚜性。[结果] 应用多元方差分析,多目标综合判别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表明,麦长管蚜在‘Ww2730’、‘98 10 30’、‘Astron’上的适应性最差,这几个品种对其抗性最好,是可以利用的抗性品种(材料);‘98 10 35’、‘98 10 32’次之;‘Batis’对麦长管蚜的适应性最好,抗性最差;‘186Tm’,‘Xanthus’,‘Amigo’对麦长管蚜适应性较好,与作为对照的‘小偃 22’一样,抗性处在中间水平。[结论] 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抗蚜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5.
986.
以土壤水和溶质运移的动力学原理为基础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在浅层地下水和蒸发条件下含有粘土层土壤的水和Cl-的运移状况 ,重点探讨了两种粘土的层位和层厚对水和Cl-运移影响的差别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粘土层对土壤的水和溶质运移影响的程度 ,与层状土壤中该粘土及其组合土壤的水力学性质有关。本文模拟的重粘土 (简称Y粘土 )与轻壤土所组成的层状土壤 ,其基本情况为 ,随粘土层层位的升高和层厚加大 ,土壤水分蒸发和地下水补给速率降低 ,Cl-积累减少。而轻粘土 (简称R粘土 )与轻壤土所组成的层状土壤 ,由于它们的导水率曲线在压力水头h约 - 10 0 0cm处相交 ,当h低于此值时 ,R粘土的导水率就大于轻壤土的。因此 ,蒸发、补给速率和Cl-积累强度出现以顶位最高 ,甚至高于均质轻壤土 ,其次为底位 ,最低为中部层位的现象。在蒸发条件下Cl-在剖面中的积聚部位主要是土表。粘土层的存在 ,起到了阻滞作用 ,而阻滞程度则与该粘土水力学性质、层位、厚度和地下水埋深有关 相似文献
987.
通过研究不同灌水量和地表覆膜条件对柱状苹果树的生长生理及蒸散特征的综合影响,探寻适合苹果树生长且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灌水量和保水措施。通过遮雨棚下可称量式蒸渗桶试验,设置4个灌水水平:60%ETC(W1)、80%ETC(W2)、100%ETC(W3)和120%ETC(W4);地表覆膜处理分别为有覆盖(M)和无覆盖(NM),分析柱状苹果树的干物质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阶段耗水情况对不同灌水量和地表覆盖条件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干物质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且M处理可促进干物质量的积累;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由大到小依次均为: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开花座果期、叶变期。相同灌水量和地表覆盖处理条件下,不同时刻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10:00、13:00、08:00,蒸腾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13:00、10:00、08:00,气孔导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0:00、08:00、13:00。瞬时水分利用效率(LWUE)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W2处理10:00(4.52μmol/mmol)和W4处理13:00(2.62μmol/mmol);全生育期总蒸散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NM处理较M处理增加11.02%~16.35%。开花座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和叶变期的耗水强度分别为3.29~4.36 mm/d、2.40~4.85 mm/d、0.83~1.79 mm/d和0.77~1.53 mm/d,耗水模数分别为19.34%~27.40%、55.99%~61.41%、8.62%~12.63%和5.85%~7.24%。最终得出120%ETC灌水量和地表覆膜条件有利于改善柱状苹果树的生长和生理状况,但80%ETC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地表覆膜不仅促进苹果树生长而且降低了土壤蒸发量,具有一定的保水作用。因此,MW2处理为相对节水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988.
5种园林树木的光合和蒸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本文测定 5种常见园林树木 (金银木、紫薇、皱叶荚迷、核桃、金叶接骨木 )的光合、蒸腾特性 结果表明 :5种树木夏初晴天均有明显的光合速率日变化 ,耐荫性较差的树种中午前后光合作用有显著的“午休”现象 ,这主要是气孔导度下降引起 ,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无关 ,5树种的耐荫性从强到弱依次为 :金银木、紫薇 >皱叶荚迷 >核桃 >金叶接骨木 ;核桃的蒸腾速率属午后高峰型 ,金银木属午前高峰型 ,金叶接骨木耗水量最大 ,蒸腾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叶温和气孔导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9.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南方双季稻田稻季无草翻耕冬季休闲(CK)、周年稻草焚烧还田翻耕(BST)、稻季稻草覆盖免耕冬季高桩(SNTH)、稻季稻草覆盖免耕冬季翻埋(SNTB)和稻季稻草翻耕还田冬季稻草翻埋(STB)5种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进行观测,分析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旨在探索双季稻田CH4减排最佳的稻草还田方式及土壤耕作调控技术模式。结果表明:早、晚稻季CH4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年CH4排放总量的43.9%和52.1%,冬闲季CH4排放比例很小,仅为4.0%;稻草还田显著增加了周年CH4排放总量(P<0.05),增加幅度为25.9%~92.8%(P<0.05),与STB处理相比,SNTH处理和SNTB处理均能显著降低CH4排放(P<0.05);不同稻草还田处理周年CH4温室效应大小顺序为:STB>BST>SNTB>SNTH>CK。可以看出,双季稻田稻季稻草覆盖免耕还田、冬季翻埋稻草还田或留桩还田能显著减缓因稻草直接还田CH4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在南方双季稻区是一项可行的CH4周年减排的稻草还田调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90.
为探讨河西走廊酿酒葡萄转色期皱缩现象,以‘西拉’为试材,分析了遮阳网不同遮光率(40%、60%和80%)处理对转色期果实皱缩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果实着色和果实周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遮光降低了果实周际微环境的日最高温度和气温日较差,增加了相对湿度,太阳光辐射能变化趋于稳定;不同遮光处理后,果实单粒重、单穗重、果实纵横径显著提高,果实的皱缩现象明显改善,产量增加了1倍以上;遮阴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总酚、单宁含量降低,遮光率40%和60%处理的果实品质指标降幅不大,各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的光泽明亮度(L*)和色泽饱和度(C*)显著低于对照,遮光率40%和60%处理的果实红色度(a*)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80%遮阴处理的a*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的果实蓝色度b*和果实颜色指数(CIRG)均高于对照,CIRG均大于6,且果实均呈蓝黑色。综上,在‘西拉’果实转色期进行遮光率40%~60%遮阴处理,能有效改善果实的皱缩现象,研究结果对改善酿酒葡萄转色期皱缩现象及提高葡萄品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