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85篇
  免费   1749篇
  国内免费   2880篇
林业   2638篇
农学   1570篇
基础科学   1414篇
  3111篇
综合类   15217篇
农作物   2441篇
水产渔业   1566篇
畜牧兽医   4986篇
园艺   2283篇
植物保护   1288篇
  2024年   252篇
  2023年   650篇
  2022年   1464篇
  2021年   1417篇
  2020年   1287篇
  2019年   1281篇
  2018年   894篇
  2017年   1418篇
  2016年   930篇
  2015年   1565篇
  2014年   1565篇
  2013年   1937篇
  2012年   2820篇
  2011年   2805篇
  2010年   2679篇
  2009年   2474篇
  2008年   2424篇
  2007年   2192篇
  2006年   1693篇
  2005年   1407篇
  2004年   866篇
  2003年   548篇
  2002年   542篇
  2001年   543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8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9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种子大小和干旱胁迫对文冠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种子大小和干旱胁迫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文冠果育苗和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文冠果大种子(单粒种子质量1.0g)、中等种子(单粒种子质量0.6~1.0g)、小种子(单粒种子质量0.6g)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完全随机试验方法,以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各水势条件下(对照,-0.2,-0.6 MPa)不同大小文冠果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进行研究。【结果】种子大小和干旱胁迫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大种子相对于中等种子和小种子,具有更高的发芽率;在-0.2 MPa水分处理下,大种子发芽率为100%,中等种子和小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7.92%和94.79%;在-0.6MPa水分处理下,大种子发芽率为95.83%,而小种子发芽率为88.55%。种子大小和水分条件对文冠果幼苗生长量也有显著影响,大种子相对中等种子和小种子幼苗有较大的生长量;随着水势的降低,不同大小种子起源的文冠果幼苗生长量逐渐降低。种子大小和水分条件对文冠果幼苗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均有显著影响,大种子相对中等种子和小种子幼苗有更大的生物量积累。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大种子幼苗将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了叶片,而小种子幼苗将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根系。【结论】在干旱地区文冠果播种造林中,尽可能选择种粒质量大于1.0g的种子以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2.
为了探明西北地区特有的压砂地枣树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及其尺度效应,本文基于野外试验,选取32m×32 m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改变采样幅度和采样间距,基于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研究了不同采样幅度和间距条件下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对于所有5种采样幅度(32m×32 m、28 m×28 m、24 m×24 m、20 m×20 m和16 m×16 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减小的趋势,而变异系数呈增大的趋势,空间变异强度基本表现为弱变异至中等偏弱变异;当采样幅度增大时,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Cv、块金值C0及变程A均不断增大。对于4 m、8 m和12 m这3种采样间距,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含水量的块金值C0不断增大,变程A不断减小,而变异系数Cv不受影响。在不同尺度内,土壤含水量均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在不同采样间距下的空间分布形态相似,多处出现明显的"隆起"与"凹陷",受地形影响显著,并随着采样间距的增大,逐渐平坦化,8 m为较合理的采样间距。  相似文献   
133.
为了研究旅游干扰对崂山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影响,为崂山更好的发展旅游业,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在不同海拔地区分别选择距离旅游线路较近和较远的地区作为研究样地,同时选择在崂山较为典型的四个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旅游活动会造成崂山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变化,改变原有的优势种,尤其是草本植物受干扰最为严重。此外,群落内物种多样性随干扰强度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变化的趋势,在干扰强度为2级时,群落物种多样性最大(S=19)。因此,为实现崂山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就要对旅游活动的干扰强度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减少对景区植物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陈静娜  俞存根 《水产学报》2015,39(8):1250-1256
沿岸渔场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渔场,但是,由于近几十年来的过度捕捞以及近年来的环境污染和栖息地破坏,沿岸渔业资源已陷入了日益枯竭的境地。本文指出了我国沿岸渔场渔业管理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困境产生的根源,最后,从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渔业管理手段的完善、支撑体系的完善、渔场的规划、示范区的设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渔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5.
136.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的MSAP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涛  杨爱国  吴彪  周丽青 《水产学报》2010,34(9):1335-1342
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一代、子二代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DNA甲基化与各性状的相关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DNA甲基化率与壳宽、总重等表型值呈正相关的关系,而与壳长、壳高、软体重和闭壳肌重4个性状表型值呈负相关的关系,其中闭壳肌重与甲基化率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虾夷扇贝、栉孔扇贝、F1代、F2代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2.79%、24.13%、19.98%、20.18%,杂交种F1代的甲基化水平低于双亲,是两种扇贝杂交的结果;F1代的甲基化模式经过了重新调整,其变化相对其亲本主要有4种类型:甲基化水平相同、去甲基化、超甲基化、次甲基化,且去甲基化位点多于超甲基化位点。结果证实杂种优势的产生与杂交种F1代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和重新调整有关,丰富了杂种优势机理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7.
虾夷扇贝内脏多糖的提取及清除羟基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pH 8.0,加酶量0.25%,料液比1∶45,提取时间2.5 h;最佳条件下提取的虾夷扇贝内脏多糖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6.5 mg/m l虾夷扇贝内脏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4.75%。  相似文献   
138.
森林生态休闲旅游既是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峡江县正开展国家级森林城市的创建活动,详细叙述了峡江县森林生态休闲旅游现状,并分析归纳了现存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用等渗(-0.53MPa)PEG-6000、NaCl、Na^+-盐和Cl^--盐溶液分别处理野大豆种群BB52(耐盐性较强)和N23232(耐盐性较弱)的种子和幼苗。结果表明:除PEG处理对两种群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外,其余各等渗盐处理下其相对发芽率均显著下降,其中Na^+-盐处理下降最明显;两种群所有处理幼苗的叶片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这些处理对N23232的影响大于BB52,其中Na^+-盐的影响最大,PEG影响最小。可见,NaCl胁迫对野大豆造成的伤害中,离子毒害较渗透胁迫重,其中又以Na^+毒害大于Cl^-毒害。  相似文献   
140.
王家庄人工湿地(面积12 000 m2)位于云南滇池东岸呈贡县,湿地进水来自5条农业区汇水干渠,经矩形堰均匀布水后流过湿地。湿地于2002年8月起运行,初期优势植物为茭草(Zizania latifoli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菖蒲(Acorus calamu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水芋(Calla palustris),7个月后,莲藕完全被水花生所替代。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湿地对农业径流中磷去除的季节性规律。结果表明,2002年10月至2004年6月,湿地具有良好的拦截进水磷的能力,有效降低了农业区农业径流对滇池的污染。进水总磷(TP)负荷为241(旱季,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和199(雨季,每年5月至9月)g.hm-.2d-1,TP浓度为0.04 ̄3.21(旱季)和0.00 ̄1.44(雨季)mg.L-1。出水TP浓度沿程1/3处为0.03 ̄0.49(旱季,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和0.03 ̄0.71(雨季,每年5月至10月)mg.L-1,沿程2/3处为0.00 ̄0.68(旱季)和0.00 ̄0.73(雨季)mg.L-1。TP去除率沿程1/3处为-73.7% ̄82.8%(旱季)和-215% ̄79.3%(雨季),沿程2/3处为-367% ̄100%(旱季)和-262% ̄93.1%(雨季)。受雨水稀释和停留时间变短的影响,雨季的TP去除率低于旱季。受滇池水位和湿地出水水位的影响,旱季时湿地TP的去除呈现“V”字型规律,雨季时湿地TP去除率沿程降低。总体而言,来水中的磷、有机质和速效铁以沿程逐渐降低的方式分布于湿地表层土壤中。秋末冬初时(每年11月至12月),菖蒲的含水率和生物量(鲜重)均比春季(每年3月至5月)的低,而生物量(干重)比春季的高。菖蒲从11月到12月仍在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