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6篇
  免费   629篇
  国内免费   693篇
林业   862篇
农学   400篇
基础科学   377篇
  837篇
综合类   4537篇
农作物   672篇
水产渔业   554篇
畜牧兽医   978篇
园艺   753篇
植物保护   32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771篇
  2011年   735篇
  2010年   740篇
  2009年   631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Associations between catches and depth,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obtained from the 1994–97 preseason shrimp trawl surveys in Kuwait waters were analysed using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and overlap coefficients. No single environmental factor had a controlling influence on shrimp distribution. Shrimp associations with the joint distributions of tw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stronger and more consistent over time than those with any single environmental factor. All three shrimp species examined in this study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joint distributions of depth and temperature, and depth and salinity, indicating depth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in structuring the shrimp distributions during the surveys. Metapenaeus affinis and Parapenaeopsis stylifera were distributed at similar ranges of depth (8–15 m), temperature (26–31°C) and salinity (35–41‰), and had very high overlap coefficients. These two species can be categorized as co-occurring species in the sampled area. Penaeus semisulcatus had the widest range of the thre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particularly depth (8–32 m) and temperature (24–32°C).  相似文献   
972.
重组马立克病病毒CVI988/Rispens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Ⅰ型马立克病病毒(MDV)强毒GA株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CV1988/Rispens株的US10及其侧翼序列,分别克隆入pUC18载体中。经测序检测正确后,进一步插入含CMV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表达盒,获得了含EGFP报告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PUC18-US10-EGFP。通过同源重组,成功地筛选出表达EGFP的重组病毒rCV1988-EGFP,经传代证明重组rCV1988-EGFP在感染的CEF细胞中能稳定表达EGFP。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转移载体质粒正确,US10是MDV复制非必需片段,为进一步利用US10区构建重组MDV多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3.
天蚕5龄中期幼虫经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蜕皮激素类似物-ecdysone处理后,幼虫期 卵巢发育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化蛹第1日的雌蛹用methoprene和蜕皮激素20-hydroecdysone处理 的结果表明,蜕皮激素促进蛹期卵巢发育,而保幼激素则反之,5龄中期幼虫经methoprene处理似能提 高成虫怀卵量,而蜕皮激素则反之。还讨论了这两种激素在天蚕制种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4.
对中华虎凤蝶杭州种群与南京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群除在各龄幼虫历期及取食量上有一定差异外,在卵孵化时间分布、幼虫存活率、幼虫总历期与总取食量、蛹历期及化蛹时间分布、羽化进度等生物学特征上并无明显差异。可见,中华虎凤蝶各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作者建议当某地种群濒危成数量急剧减少时,可通过引进异地种群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975.
左旋肉碱——类维生素的营养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l肉碱是动物体内与脂肪酸代谢 有关的化合物,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运送到膜内促进脂肪酸的氧化⒚本文对 l肉碱的研究历史、化学性质、食物中的含量、生物合成、生理功能、缺乏症及其危害性、营养状况、营养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和生产方法进 行了阐述⒚  相似文献   
976.
人工颗粒饵料驯化鲶鱼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以卵黄囊刚吸收完,平均体重45mg的鲶鱼苗为驯化对象,分别采取(1)从活饵过渡到人工饵料;(2)全程投喂半干人工饵料;(3)全程投喂于人工饵料;(4)全程投喂活饵(对照组)的方法。经30天的驯化,平均体重分别达到451mg、315mg、300mg、60mg。驯化成活率分别达到44.7%、38%、30.7%、70%。  相似文献   
977.
昆虫杆状病毒增效蛋白(enhancin)也称病毒增效因子(viralenhancingfactor,VEF),是由某些杆状病毒基因编码具有促进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感染的一类金属蛋白酶[1],具酯酶活性[2]。增效因子在颗粒体病毒、昆虫痘病毒[3]及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disparMNPV)[4]均有发现。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Trichoplusianigranulosisvirus,TnGV)VEF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  相似文献   
978.
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人工接菌条件下,以井冈霉素为防治药剂,进行不同防治时期和次数的处理,研究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评价为:在拨节期+ 抽雄期各施一次药> 拨节期防治> 抽雄期防治> 吐丝期防治> 蔫丝期防治。防治的适期应掌握在病害进入盛发期前,受害叶鞘位较低( 不超过第8 叶鞘位)时进行。  相似文献   
979.
云南稻种耐冷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GriffingⅡ等法对5个不同耐冷级别的标准品种及其配制的14个杂交、回交组合F1进行穗部花药、颖壳和结实率等耐冷性状的细胞质效应、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表明:(1)强、弱耐冷性状的影响是母本基因型和细胞质效应在子代的直接表达及母子物质交换疚综合作用的结果。(2)地理远缘和耐冷性差异较大的品种间的杂交,后代杂种优势较强,尤其是丽粳2号、合系4号与十和田间的杂交组合,无论是花药大小还是结实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980.
本试验旨在探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牦牛黄体细胞生长、抗氧化性及功能的影响.本试验以健康牦牛二代黄体细胞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浓度MT(0(Control组)、25、125、250、500 pg·mL-1)对牦牛黄体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通过CCK-8法检测黄体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qRT-PCR检测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