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99篇
  免费   4053篇
  国内免费   6582篇
林业   5129篇
农学   3832篇
基础科学   3258篇
  7074篇
综合类   35437篇
农作物   5222篇
水产渔业   2911篇
畜牧兽医   11416篇
园艺   5146篇
植物保护   3309篇
  2024年   618篇
  2023年   1522篇
  2022年   3555篇
  2021年   3220篇
  2020年   3146篇
  2019年   3191篇
  2018年   2151篇
  2017年   3589篇
  2016年   2317篇
  2015年   3552篇
  2014年   3659篇
  2013年   4457篇
  2012年   6133篇
  2011年   6337篇
  2010年   5945篇
  2009年   5045篇
  2008年   5156篇
  2007年   4843篇
  2006年   3923篇
  2005年   3106篇
  2004年   1954篇
  2003年   1250篇
  2002年   1233篇
  2001年   1159篇
  2000年   1023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4篇
  1955年   1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海河流域东南段地下水系统调蓄潜力大,调蓄能力强,由于调蓄水源欠缺,地下水的人工调蓄研究停滞不前。研究区近年修建的大量平原水库,为地下水的人工调蓄提供了水源条件。由于单纯依靠平原水库调蓄地表水,不仅侵占大量农田,还将产生诸如水资源浪费、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地质问题。利用地下水巨大的调蓄空间和有利的调蓄途径,凭借一定的回灌工程,将平原水库蓄存的地表水回灌至地下蓄存,同时解决了地下水调蓄的水源问题和地表水调蓄空间、蒸发及其他环境地质问题,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2.
新疆北部地区春夏季干旱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杨青  马玉芬 《干旱区研究》2012,29(3):472-478
基于1961-2007年36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新疆北部地区春、夏季干旱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北部春、夏季干旱发生较为频繁,尤其在北疆西北部地区,春旱平均3 a一遇,夏旱为4~5 a一遇。季节间的连旱概率较低,不足10%,主要以月际间的连旱为主,其中2个月的持续干旱次数占干旱总次数的20%左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春夏之交的5~6月,是2个月连续干旱发生次数相对频繁的时期,北疆西北部地区此类连续干旱事件最多。伊犁河谷、北天山地区和北疆北部春旱较夏旱频繁,春旱以北疆北部发生最多;夏旱3个区域发生频次相似,但北天山地区大旱发生频数较高。3个区域的春、夏季干旱程度均呈减弱趋势,春旱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夏旱在80年代中后期处在一个较低的发生期。  相似文献   
123.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孢子萌发法和温室盆栽法筛选高效防治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的木霉共培养菌株。从17株供试菌株中,筛选出3株平板抑制率较高的木霉菌株:深绿木霉HB20111、哈茨木霉LTR-2和TW21990,并进行两两组合共培养发酵。孢子萌发试验表明,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滤液对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达71.83%,较单菌株HB20111和TW21990分别提高了6.13%和19.53%(P<0.05)。温室条件下,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液500×稀释浸种效果最好,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防治效果和幼苗质量增长率分别达78.81%和130.80%,较单菌株HB20111和TW21990的分别提高了17.88%、30.46%和50.05%、61.22%(P<0.05);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单菌株相比,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显著降低假禾谷镰孢在小麦幼苗根围土、根际土、根系和茎基部中的拷贝数(P<0.05),且假禾谷镰孢拷贝数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与幼苗鲜质量呈负相关。本研究发现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具有增效作用,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单菌株。  相似文献   
124.
Sand barriers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mechanical implements for wind-blown sand control and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However, there is no standard quantitative cost analysis of the sizes and materials required for sand barriers.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original land grid division model for optimal resource utilization, we calculated the total side lengths of square and regular hexagonal sand barriers with the sizes of 1.0 m×1.0 m, 2.0 m×2.0 m, and 3.0 m×3.0 m in a desertified region of t...  相似文献   
125.
以大叶芥菜为主要的植物熏蒸材料,通过改变其与主栽作物番茄间作的不同种植模式,分析大叶芥菜产量、大叶芥菜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番茄根结指数、番茄产量等指标,探索生物熏蒸效果佳、作物产量高、可以大面积推广的间作模式。结果表明:间作模式1(栽培大叶芥菜前将番茄吊蔓的2架钢丝距离调整为50~60 cm,第1茬番茄拉秧后将棚内温度调高2~5 ℃)效果最好,大叶芥菜的产量、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最高,根结线虫抑制效果最好,同时每667 m^2番茄产量最高,达12 216.5 kg,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6.
利用卡庆斯基制、美国制、中国制3种土粒分级标准对张家口葡萄产区的30个采样点进行土壤质地命名,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中国制是该区最适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法。现对吸湿水含量与土壤各粒级微粒百分含量的关系做了探测性研究,得出吸湿水和土壤中小于0.01 mm的粒径含量之间拟合曲线方程为:Y=20.272e0.207x,可根据此方程应用卡庆斯基制确定土壤质地;吸湿水和土壤中1~0.05 mm0、.05~0.002 mm粒径含量的拟合曲线方程分别为:y=22.018x2-105.323x+156.381,y=-18.304x2+86.495x-49.536,又可根据这2个方程利用美国制确定土壤质地名称。这些为用简易方法鉴定土壤质地类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7.
为分析四川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辣椒果实内辣椒碱及VC含量差异,在成都平原和川南攀西高原按照当地种植习惯栽种2个线椒品种和1个牛角椒品种,果实成熟后,测定了果实内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及VC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攀枝花和西昌地区栽种的辣椒辣度显著低于成都和遂宁产的辣椒,但其VC含量显著高于后者;3个辣椒品种辣椒碱和VC含量受环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8.
以大田栽培条件下4a生刺五加为试材,进行光合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光合日变化有午休现象,光强以11:00~13:00为高,上午的光合速率较午后为高,在上午10:00左右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全光处理光强高于遮光处理200~500 lx左右,遮光处理光合作用弱于全光处理;全光处理光强一直在500 lx以上,光合速率降幅小,而遮光处理光强在下午15:00以后下降很快,低至100~400 lx,光合速率降幅大.遮光处理能使光强在400~1 200 lx范围内,满足刺五加对光的需求,较适于阴生植物的生长;而6月中旬与9月中旬光强低,光合速率也低,说明遮光过早和撤覆延迟能降低刺五加光合速率,因此,建议合理的遮光时间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以保证刺五加高效利用光能,提高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29.
为建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未使用过羧酸酰胺类(CAAs)药剂地区的69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对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突变体的获得方法及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9株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平均EC50值为(0.358±0.144)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其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未获得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而通过紫外诱导的方法获得了6个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5.74~22.96倍之间,突变频率为1.09×10-7,适合度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且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双炔酰菌胺与甲霜灵、嘧菌酯、霜脲氰、氟吡菌胺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与烯酰吗啉之间有交互抗性关系。据此推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风险为低到中等。  相似文献   
130.
多杀菌素微球制备关键工艺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PLA)为成球材料(壁材)制备了多杀菌素微球。研究了PLA浓度和油/水相体积比对多杀菌素微球制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制备多杀菌素微球的优选配方及工艺条件。制备得到中位径(D50)为12.73 μm、跨距为1.4811、载药量在31%左右、包封率为100.2%、包封产率为89.4%的多杀菌素微球,重复性良好。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所得微球为表面较光滑的实心小圆球。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证实,多杀菌素和PLA的确形成了载药微球。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自制5%多杀菌素微球悬浮剂与市售2.5%多杀菌素悬浮 剂(菜喜)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2龄幼虫的毒力基本相同,LC50值分别为0.40和0.38 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