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9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861篇
林业   921篇
农学   1175篇
基础科学   544篇
  1254篇
综合类   2009篇
农作物   427篇
水产渔业   317篇
畜牧兽医   913篇
园艺   221篇
植物保护   52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重庆黔江烟草田间分离获得一株烟草青枯菌拮抗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wu31 2(简称swu31 2)。采用逐步提高药物浓度的方法,筛选获得了抗链霉素300 μg/mL对烟草青枯病菌拮抗活性稳定的swu31 2突变菌株。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其在烟草根、茎和叶表面及内部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swu31 2能在烟草各组织的表面及内部定殖。该菌株在烟草各组织内部的数量均表现为“由增到减”的趋势。在接种后第8天定殖数量达到最高峰,随后有所下降;到第20天各组织内的数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105 cfu/g 以上)。同时,在接种20 d后,烟草的根、茎和叶的表面仍然可以检测到swu31 2的存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wu31 2的菌液和活性物质对烟草青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先施swu31 2菌液和活性物质粗提物的防效好于农用链霉素(51.25%),分别为60.87%和 60.32%,而后施菌液和活性物质粗提物的防效也分别达39.50%和20.90%。  相似文献   
52.
测定了温、湿度对芒果叶片上的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在12~37℃范围内均可萌发,且形成附着胞,适宜温度24~28℃。接种6 h后,附着胞开始形成,9~12 h为附着胞形成高峰期;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90%~100%范围内均可萌发,且形成附着胞。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53.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戊唑醇(tebuconazole,TEB)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应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TEB-MIP/F-CNTs/GCE)。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交流阻抗法(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对新型传感器进行了表征,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考察了新型传感器对戊唑醇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戊唑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一定特异性;传感器表观表面积比裸电极显著提高;新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印迹效果,相较于其他结构类似的三唑类化合物(如苯醚甲环唑),TEB-MIP/F-CNTs/GCE对戊唑醇表现出高效的识别能力,具有专一性和强选择性,且在C_(TEB)≤2.0×10~(-6)mol/L范围内传感器峰电流与C_(TEB)存在定量关系;数据模拟分析得到传感器的电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为R_1(CPE_1(R_2(CPE_2(R_3)))),计算各电极/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中各元件参数,证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传感器检测戊唑醇的传感机理。该研究结果可为三唑类农药残留仿生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4.
新疆盐碱地生物改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盐碱地资源的利用、盐渍化耕地的改良 ,在有盐碱地的地区 ,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新疆盐碱地总面积 2 181.4× 10 4 hm2 ,占全国盐碱土 (9913× 10 4 hm2 )面积的 2 2 .0 1% ;在 40 7.84× 10 4 hm2 耕地面积中 ,受不同程度盐化危害的面积占 30 .12 %。生物改良盐碱地 ,指利用耐盐植物直接种植 ,通过常规灌溉 ,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和设施 ,将土壤盐分控制在植物根系土层以下的土体中。新疆漫灌式种植生产有利于这种生物改良。生物改良盐碱地 ,灌溉水利用率高 ,又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永久性建设。种植根系较多、较深的耐盐植物 ,土壤盐分在灌水条件 ,向下移动较深。  相似文献   
55.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药剂试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水象甲是国际检疫对象,已经是我国北方水稻产区最重要害虫之一,并且呈迅速蔓延之势。此虫主要借助交通工具作远距离传播。成虫危害叶片,幼虫危害根系。一年繁殖一代但有两个危害高峰。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如果针对防治成虫、幼虫或者兼治,应在相应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56.
采用人工腐解方法研究了人参根系腐解物对3种十字花科作物小白菜、油菜和萝卜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人参根系腐解物对小白菜和油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降低了α-淀粉酶的活性;对小白菜和油菜幼苗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对萝卜种子的萌发和o-淀粉酶活性表现为中、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对其下胚轴和鲜重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7.
田间试验表明麦拌灵(30% 甲柳·酮乳油) 对麦田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麦蚜、白粉病) 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最佳拌种量1.0mL/kg 干种子,对以上防效分别为92.98% 、68.05% 、76.80% 。  相似文献   
58.
巴西橡胶树品系对棒孢霉落叶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接种和其毒素接种分别测定了国内天然橡胶主产区9个主栽品系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过滤灭菌毒素划伤接种橡胶离体小叶片可以产生与分生孢子接种相似的症状,而不划伤接种则不产生病害症状;121℃、20 min湿热灭菌毒素接种无论划伤与否均不产生病害症状;分生孢子和病原菌毒素两种接种方法所测橡胶品系的抗病性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毒素接种可以用来代替病原菌接种测定橡胶品系的抗病性。抗病性测定结果显示,供试9个巴西橡胶树品系中,PB86、热研88-13、南华1、PR107、热研7-33-97对病原菌表现出高抗,而RRIM600、南强1-97、热研44-9则表现高感,GT1则表现中感。  相似文献   
59.
为揭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对温度的适应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低温(-13℃)、常温(26℃)和高温(40℃)胁迫1 h后西花蓟马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unigenes,并对其进行功能注释与相关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同时随机选择8个西花蓟马耐热性相关unigene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fication PCR,qRT-PCR)测定,以验证转录组测序数据的正确性。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组装后共获得79 516个unigenes,在NR和KEGG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28 675个和47 285个unigenes。40℃与26℃温度胁迫后差异表达的unigenes数量最多,为333个;-13℃与26℃温度胁迫后差异表达的unigenes最少,只有134个;40℃与-13℃温度胁迫后差异表达的unigenes为230个。差异表达的unigenes主要参与内质网蛋白合成和代谢通路等途径,其中有许多热激蛋白基因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受到高低温胁迫后上调表达,表明这些unigenes可能参与西花蓟马应对极端温度的耐受性作用。随机筛选的8个差异表达unigenes的qRT-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表明转录组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60.
生物技术在植物性杀虫剂研究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植物性杀虫剂是与环境有较高和谐度的害虫控制制,但研究开发进程缓慢。生物技术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导技术,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有力武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杀虫植物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植物性杀虫剂的含量。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对高效杀虫植物加大繁殖力度以及对杀虫植物进行器官、细胞大规律发酵培养,从而解决植物性杀虫剂的来源问题。利用昆虫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加快有效杀虫植物的初筛和 植物性杀虫剂的抗性预报等。可见,生物技术与植物性杀虫剂研究的有机结合,必将使这门学科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