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5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519篇
林业   660篇
农学   853篇
基础科学   372篇
  747篇
综合类   1610篇
农作物   365篇
水产渔业   222篇
畜牧兽医   619篇
园艺   242篇
植物保护   33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应用增效缩节胺(25%DPC水剂,简称DPC+)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5―2017年在江苏大丰、安徽宿松和湖北武汉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化学封顶时期(人工打顶同期、人工打顶后5 d)和封顶剂DPC+剂量(750,1 125,1 500 m L·hm^-2)对麦(油)后直播棉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DPC+化学封顶处理的株高和果枝数增加(最多分别增加21.6 cm和4.8个),中部和上部果枝(尤其是上部果枝)缩短,除个别点次外果节数不受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化学封顶处理的产量多与人工打顶相当,低剂量DPC+处理的产量在降水量大的年份有一定程度下降,化学封顶时期对产量影响较小。【结论】应用DPC+对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进行化学封顶有较好的可行性,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技术参数、建立稳发稳长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2.
奇楠沉香为极具收藏及药用价值的上品沉香,其鉴定目前以化学方法为主,但其种苗从苗期至采香之间则难以用传统分类和化学方法进行鉴定,DNA条形码的发展为这一产业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在明确白木香良种‘热科2号’可产奇楠沉香的基础上,采用11对植物DNA条形码通用引物对‘热科2号’和普通白木香两个沉香品种进行分子鉴定探索,发现改良的CTAB法更适合白木香叶片样本的DNA提取,继而发现ITS、ITS2和源自叶绿体的8个DNA条形码在两个品种均无变异,而ITS1序列的第159个碱基在‘热科2号’中为T,在普通白木香中为A,多样本实验证明该变异位点可以作为‘热科2号’和普通白木香种苗鉴定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结果为白木香良种‘热科2号’及其幼苗的鉴定提供分子水平的技术支持,也为白木香良种的溯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究播期对苏北盐碱地环境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调查和比较不同播期下‘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和产量等相关性状。结果表明:随播种时间推迟,‘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全生育期变短;‘南粳9108’的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呈减小趋势,‘连粳11号’呈先升后降趋势;播期对‘连粳11号’株高影响差异显著,且株高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播种时间推迟,其有效穗、每穗粒数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南粳9108’在苏北盐碱地区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24日,‘连粳11号’为5月31日。  相似文献   
64.
运用浙江省天台县病虫观测站1969-2009年的测报历史资料进行了晚稻褐飞虱发生关键因子筛选与回归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褐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主要是上一代褐飞虱的发生量、2-3代灯下诱虫量、水稻前期的田间发生率。逐步回归研究结果,连作晚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1)逐步回归方程Y1 = -8.9742 -0.2484X1 +0.5705X3 -0.4806X4 +0.0309X9 +0.24205X10;连作晚稻10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2)逐步回归方程Y2=0.74638+0.3303X1 -0.28X2 -1.3136X3 + 1.7233X4 -0.2762X10+0.7946X11;单季稻8月下旬褐飞虱田间发生量(Y3)逐步回归方程Y3 = 4.1037 +0.64817X2-1.564X4+ 1.4128X6 + 0.1762X - 0.0238X8 +0.0752X9; 单季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4)逐步回归方程Y4=2.2717 +0.3217X1 -0.4132X2+ 0.3418X4 +0.3458X5 + 0.6962X10;逐步回归方程可作为褐飞虱发生趋势中短期预报应用,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水稻当家品种的抗虫性变化和主治药剂防治效果与抗药性变化等情况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65.
油菜裂角造成产量损失,同时不利于机械化收获。近年来关于油菜角果开裂的过程、调控角果开裂的因子以及参与裂角过程的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黄颡鱼同工酶系统的组织特异性,分析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品种改良提供有价值的生化遗传指标。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法,对黄颡鱼的血,腮,脑,肝,心,胃,肾,性腺,肌肉,肠,头肾,脾和膀胱共13种新鲜组织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酯酶(EST)、葡萄糖醛酸酐酶(GD)共5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DH在脑、肾和头肾中分别具有特异性酶带;ME只在肝组织检测到酶带;SOD在肝、肠、脑和肌肉组织分别具有特异性酶带,EST在肌肉组织具有特异性酶带;GD在腮和脑组织中具有特异性酶带。说明黄颡鱼5种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67.
裂腹鱼类种质多样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腹鱼类隶属于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目前已记录有12属90种(亚种),是鲤科鱼类中唯一适应于亚洲中部青藏高原地区自然条件的一个自然类群。整个裂腹鱼类呈现出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分布格局,中国是世界上裂腹鱼类种类分布最多的国家。目前,随着对鱼类种质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裂腹鱼类作为产地名贵经济鱼类,其种质资源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此文重点从形态分类、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多年来裂腹鱼类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裂腹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8.
戴玉斌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3):112-117
为明确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降低椰心叶甲入侵造成经济和生态损失,本研究以CLIMEX软件和椰心叶甲的生物学资料为依据,结合ArcGIS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功能,利用历史气候数据(1981—2010年)和模拟未来气候数据(2071—2100年),分析气候变化对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历史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南部地区,高度适生区分布面积最大。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在国内适生区总面积增加,适生区具有北移的趋势。本研究可为椰心叶甲的管理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籼、粳超级稻光合物质生产与转运特征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差异,以江苏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秧苗素质、叶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上三叶叶长、叶基角、叶开角、披垂度和叶面积衰减率、收获指数均小于籼稻,而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颖花/叶、实粒/叶、粒重/叶)、最大叶面积指数、总充实量、实收产量、生物产量、茎鞘最大输出量和表观输出量及比率均大于籼稻,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虽然粳稻主要生育期单茎干物重均不及籼稻,但群体数量优势保证粳稻具有较高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且随着生长发育的持续,群体光合物质生产优势不断加大,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于抽穗后25 d前后超过籼稻。粳稻灌浆后期(乳熟至成熟期)仍保持强劲生长优势,而灌浆初期(抽穗至乳熟期)茎鞘贮存物质合理输出,有效保障了高效光合层的安全支撑及高积累产量库的流畅充实。高生物学产量的稳定形成和叶面积“稳升缓降”态势以及拔节至成熟期较强的高效光合物质生产,是粳稻光合系统高效持续产出、灌浆充实多及高产形成的重要特征和原因。  相似文献   
70.
硅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缓解镉毒害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发高效硅肥和防治农田镉污染提供借鉴资料,本文综述了施加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及干旱等逆境的能力,尤其是增强抗镉毒害等能力。并从生理学机制和土壤学机制两方面重点分析了施加硅肥对缓解镉毒害作用的可能机理。生理学机制方面:硅通过参与水稻的生理代谢活动,使水稻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抑制镉的吸收及其在水稻体内的运输;硅与镉在水稻体内的螯合和区隔作用。土壤学机制方面:硅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硅镉吸附沉淀作用,减少水稻对镉吸收。最后针对硅肥的开发利用及技术推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