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91篇 |
免费 | 324篇 |
国内免费 | 82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49篇 |
农学 | 537篇 |
基础科学 | 330篇 |
808篇 | |
综合类 | 2213篇 |
农作物 | 413篇 |
水产渔业 | 253篇 |
畜牧兽医 | 873篇 |
园艺 | 201篇 |
植物保护 | 3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276篇 |
2021年 | 322篇 |
2020年 | 255篇 |
2019年 | 250篇 |
2018年 | 188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225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279篇 |
2013年 | 331篇 |
2012年 | 376篇 |
2011年 | 410篇 |
2010年 | 352篇 |
2009年 | 300篇 |
2008年 | 334篇 |
2007年 | 245篇 |
2006年 | 220篇 |
2005年 | 170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84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81.
Effect of fish meal replacement by Chlorella meal with dietary cellulase addi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digestive enzymatic activities,histology and myogenic genes’ expression for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下载免费PDF全文
Xi Shi Zhi Luo Feng Chen Chuan‐Chuan Wei Kun Wu Xiao‐Ming Zhu Xu Liu 《Aquaculture Research》2017,48(6):3244-3256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ish meal (FM) replacement by Chlorella meal (CM) with dietary cellulase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digestive enzymatic activities, histology and myogenic genes’ expression in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initial body weight: 2.90 ± 0.02 g, mean ± SEM). Six isonitrogenous diets were formulated at two cellulase levels (0 and 2 g kg?1). At each cellulase level, CM was added at three levels of 0, 533.1 and 710.8 g kg?1 to substitute 0, 75 and 100% of dietary FM respectively. Each experimental diet was randomly assigned to triplicate groups with 25 juvenile fish per fibreglass tank for 8 weeks. Dietary CM substitu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rowth, feed utilization, amylase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Myod, Mrf4 and Myf5, but reduced the Myog expression. Dietary cellulase addition increased hepatosomatic and viscerosomatic index, lipase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Mrf4, but reduced trypsin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Myog and Myf5. Dietary CM substitution enlarged the cell size and also caused some karyopyknosis in liver.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M could totally replace FM in diets; dietary cellulase supplementation at the level of 2 g kg?1 played a subtle role in improving growth and feed utilization for crucian carp. 相似文献
182.
183.
根据2010年3月-12月对三峡水库小江沿岸水体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等水质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 a含量分别为1.980±0.119mg/L、0.114±0.018mg/L、9.520±1.748 mg/L和23.342±8.810 mg/L,小江沿岸水体呈现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发现,叶绿素a含量与温度、pH、溶解氧、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显著相关,与总氮、总磷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小江沿岸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总营养盐无关,而主要与水体所含的有机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4.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水产养殖品种,在普遍的高密度养殖活动及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逆境胁迫是影响其养成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高浓度氨氮胁迫是最普遍的毒理因子。由于对虾抗病性状的遗传力较低,且在受限于测试场地的低选择强度情况下,抗病选育的进展比较缓慢。而对虾的抗逆性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且不具备传染性的特点使得其不受测试场地的限制。因此,本研究以氨氮急性胁迫应激敏感群体(SP)和耐受群体(TP)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敏感性差异分析,首次探索了通过提高对虾对逆境急性胁迫应激的耐受性,从而间接提高其抗病力的可能性。本研究每个群体设3个处理:高浓度氨氮胁迫下(10 mg/L)WSSV感染组,两群体分别命名为SPAV和TPAV;正常海水条件下(氨氮水平小于0.01 mg/L)WSSV感染组,分别命名为SPV和TPV;正常海水条件无WSSV感染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命名为SPC和TPC。结果显示,SP群体(5 h)在WSSV感染后开始死亡的时间显著早于TP群体(16 h);从感染60 h后,SPAV组的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到137 h时该组全部死亡,其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SPV(70.42%)和TP群体的2个组TPAV(42.67%)和TPV(18.99%)(P0.05)。在144 h实验结束时,SPV的累积死亡率为73.67%,显著高于TP群体的2个组TPAV(46.15%)和TPV(18.99%)以及SP群体的对照组SPC(34.79%);此时,TPAV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TPV和TPC组(P0.05),而TPV与TPC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逆境毒理因子(氨氮胁迫)会增加对虾对病原的敏感性,而且对氨氮急性胁迫应激耐受力高的群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也高。本研究为探索提高对虾抗病力而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5.
186.
为探明死亡圈养小熊猫(Ailurus fulgens)体内分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T820501)的耐药情况及致病性,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特性分析,同时以小鼠感染实验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卡那霉素、丁胺卡那、新霉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多黏菌素B敏感,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及少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小鼠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半数致死量为8.42×107cfu/m L,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与小熊猫体内一致的菌株,病理表现为各实质脏器出现不同程度水肿、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与死亡小熊猫病理损伤特点高度相似,但不完全相同,这可能与感染方式、种属差异、耐受性等相关。 相似文献
187.
为深度开发金枪鱼加工副产物,充分利用金枪鱼油所含营养成分,以壳聚糖为壁材,金枪鱼油为芯材,分别采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比较两种制备方法对制得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喷干鱼油微胶囊和冻干鱼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分别为77.26%、63.86%,但后者对鱼油脂肪酸保护更好;前者挥发性成分共有43种,其中酮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占33.01%;而后者的挥发性成分仅有24种,以酯类为主,占52.29%,且没有检测到典型的腥味物质,这可能是由于冻干过程温度较低,抑制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更能掩盖鱼油不良风味。贮藏试验显示,两种鱼油微胶囊与鱼油相比,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贮存7d后,两种胶囊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保留率分别为82.22%和85.25%,两种制备方法对DHA和EPA保留率的影响不大(P>0.05)。研究表明,两种鱼油微胶囊制备方法对延缓鱼油氧化和掩蔽不良风味有一定作用,对制备鱼油微胶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8.
飞虱是农业的重要害虫之一,其体内存在大量共生菌,它们为寄主提供氨基酸、固醇类物质以及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保证飞虱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利用对飞虱内生真菌28S rDNA基因克隆和序列比对分析的方法,首次对烟翅白背飞虱Sogatella Kolophon和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体内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烟翅白背飞虱腹部脂肪体内可能存在4种内生真菌,其中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为优势共生菌;长绿飞虱可能存在6种内生真菌,其中担子菌酵母Derxomyces anomala和泡状莫氏黑粉菌Moesziomyces bullatus系为飞虱首次发现。另外,在这2种飞虱体内均发现了一种与白地霉 Galactomyces geotrichum相似度为99%的内生真菌,这也是该菌在飞虱体内的首次报道。本研究为以后探讨内生真菌与其宿主的进化关系及探索利用内生菌防治飞虱害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9.
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了菲、芘对蚕豆的氧化胁迫;利用彗星实验分析了菲、芘对蚕豆DNA的损伤效应;将蚕豆幼苗根经抗氧化剂维生素E预处理后,暴露于菲、芘污染,研究了DNA损伤与氧化胁迫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条件下菲、芘污染导致蚕豆幼苗SOD、POD、CAT活性提高和MDA含量上升,且MDA含量与菲、芘浓度均显著正相关;蚕豆根尖细胞DNA损伤随菲、芘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0~50 mg·kg-1菲污染条件下彗星图像尾矩(TM)值从46.41μm(阴性对照)增加到122.04μm(50 mg·kg-1菲污染处理),增大了162.96%。50mg·kg-1芘暴露下TM值从阴性对照的44.30μm增至110.36μm,增大了149.21%。经抗氧化剂维生素E预处理,蚕豆的DNA损伤程度减小。综上可知,菲、芘对蚕豆产生氧化胁迫并造成根尖细胞DNA损伤,菲、芘诱导的DNA损伤与氧化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190.
城镇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空间格局与演变是城镇研究的热点问题。淮河流域是中国城镇体系的南北过渡地区,研究这一自然地理单元内城镇扩张过程,视角独特。为客观、快速、准确地重建不同时间序列上淮河流域城镇扩张过程,在DMSP/OLS数据、SPOT-VGT数据、Landsat ETM+数据等多源遥感数据的基础上,提出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相互校正—NDVI数据重建—流域城镇信息提取—流域城镇扩张分析的研究思路,并运用该思路分析淮河流域从1998年至2013年16年间的城镇扩张过程。从城市面积、扩张强度、扩张动态度、扩张形态4方面分析了城市扩张规律。研究发现:淮河流域整体与各省扩张基本属于低速扩张型与中速扩张型;淮河流域城镇分布仍较为分散,未形成完整的城市群或城镇体系;这一时期城市扩张时空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