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84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23篇
  73篇
综合类   527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205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使用mtDNA作为分子标记,基于1022 bp和1322 bp左右的部分序列分析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成鱼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刀鲚和湖鲚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6±0.0008和0.0038±0.0008,凤鲚与刀鲚、湖鲚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215±0.0111、0.1228±0.0111(Cyt b)和0.1075±0.0108、0.1067±0.0107(D-loop),七丝鲚与刀鲚、湖鲚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42±0.0056、0.0351±0.0057(Cyt b)和0.0527±0.0069、0.0529±0.0070(D-loop),七丝鲚和凤鲚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158±0.0111和0.1123±0.0111。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2种序列的NJ分子系统树均显示,湖鲚和刀鲚不能形成独立的分支,而是混合聚在一起形成1个分支;七丝鲚和凤鲚则形成另外2个分支。首先根据采样点不同可初步断定未知仔幼鱼为刀鲚,稚鱼为湖鲚,而后对未知种仔幼鱼、稚鱼和刀、凤鲚鱼卵的2种序列的分析发现,不同采集点内部的这些早期生活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4~0.0032和0.0025~0.0082。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中,未知种仔幼鱼、稚鱼、刀鲚鱼卵与刀鲚、湖鲚聚为一类,凤鲚鱼卵与凤鲚聚为一支。由此可见,Cyt b基因序列和D-loop序列作为分子标记,虽然可以区分刀鲚、凤鲚以及七丝鲚的仔幼、稚鱼及鱼卵,但不能有效区分湖鲚和刀鲚的早期生活个体。  相似文献   
992.
臭氧杀菌结合气调包装对缢蛏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缢蛏为研究对象,通过臭氧杀菌及不同气调包装处理,测定其在(0±0.5) ℃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理化和感官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臭氧杀菌结合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臭氧处理浓度为1 mg/L,包装条件分别为低氧气调包装(60% CO2+30% N2+10% O2)、无氧气调包装(60% CO2+40% N2)、空气包装(对照)、低氧气调包装(60% CO2+30% N2+10% O2)与臭氧处理复合、无氧气调包装(60% CO2+40% N2)与臭氧处理复合、臭氧处理包装。结果显示:0 ℃下缢蛏在空气包装下贮藏4 d和臭氧处理包装下贮藏8 d后菌落总数分别达到1.76×107 cfu/g和1.14×107 cfu/g,在有氧气调包装条件下和无氧气调包装调节下贮藏10 d后菌落总数分别达到1.87×107 cfu/g和1.03×107 cfu/g,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而有氧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可使缢蛏的货架期达到12 d(9.33×106 cfu/g),无氧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可使缢蛏货架期延长至14 d(8.74×106 cfu/g)以上。各处理组的TVB-N、K值、感官评分、pH变化也均与贮藏时间相关(P<0.05),并且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组样品在冷藏期间的TVB-N、pH、K值和感官等指标均优于单独的气调包装或臭氧处理。相对于其它实验组,臭氧处理结合无氧气调包装组保鲜效果最好,样品在货架期末(14 d)TVB-N达到14.952 mgN/100 g,K值达到55%,感官评分达到5分,仍处于中等新鲜水平或可接受程度。总体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结合气调包装能有效延长冷藏缢蛏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993.
为评价重金属污染对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在长江口水域采集了日本沼虾(Macrobraohium nipponense)、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狼牙鳗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等5种中华鲟幼鱼重要饵料生物,研究了Cu、Cd、Hg3种重金属元素在这些饵料生物体内的积累特征,评价了饵料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结果显示,虾类Cu的单项污染指数(Pi)均大于0.5,鱼类Cu的Pi均小于0.5;5种饵料生物Cd和Hg的Pi均大于1。表明它们均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污染,虾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比鱼类严重。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长江口鱼虾的重金属污染存在加重趋势,重金属污染已对洄游入海的中华鲟幼鱼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994.
饥饿期间中华鲟幼鱼血液与肝脏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中华鲟幼鱼持续饥饿43 d,每隔6 d采样1次,研究饥饿期间中华鲟幼鱼血液与肝脏7项酶活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期间中华鲟幼鱼血液丙氨酸转氨酶活力波动范围为42.1~134.6 U/L,在第13天与第37天均出现显著下降;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在饥饿19 d后出现下降,最低值与最高值分别为310.1±52.4 U/L与420.8±83.4 U/L;溶菌酶活力呈现上升趋势,饥饿43 d组与饥饿前期的4个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总抗氧化能力在饥饿19 d后下降至较低水平,饥饿13 d组显著高于饥饿37 d组;肝脏Na+-K+-ATP酶活力在饥饿前期下降,在饥饿37 d后显著升高,与饥饿前期的4个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乳酸脱氢酶活力在饥饿13 d后显著下降,波动范围为5.101~3.154 U/g;碱性磷酸酶活力呈现上升趋势,饥饿19~43 d的5个组显著高于饥饿1 d组。从总体上看,中华鲟幼鱼生理指标在饥饿19~25 d后产生较大变化,这可能与其新陈代谢与能量供应水平下降有关,在人工养殖与救护工作中应防止中华鲟幼鱼受到长期的饥饿胁迫。  相似文献   
995.
提取了10株不同毒力的溶藻弧菌脂多糖,其中HN08811、HN08155、HN08813、HN08335、HN07006为毒力菌株,HN08805、HN08307、HN08156、HN08801和TG06003为非毒力菌株.分别取10μg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不同毒力溶藻孤菌脂多糖的电泳条带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在类脂质A区段(分离胶的上半部分),不同菌株间图谱呈片状堆积,多态性难以分辨;在抗原多糖O-特异性侧链条带区段(分离胶的下半部分),除HN07006外,毒力菌株的条带清晰,数目在7~9条之间,所有非毒力菌株产生细而密集的可辨条带.本文为一类遗传型的溶藻弧菌毒力菌株的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分型指标,也为溶藻弧菌的血清型分型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为评估琼胶粉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淀粉对异育银鲫生长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不含琼胶粉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料,以1%(D1组)、3%(D2组)、5%(D3组)琼胶粉替代淀粉配制成的饲料为试验组饲料(所有饲料均等氮等脂),饲喂规格一致的异育银鲫幼鱼[初始重(10.32±0.16)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鱼,饲...  相似文献   
997.
肥城桃采摘后转色快、易腐烂,导致果品等级下降。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其进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硬度可视化分析与成熟度检测,以提高果品质量,实现优果优价。首先,采集成熟度为70%和90%的各80个肥城桃的高光谱信息、SSC和硬度,通过蒙特卡罗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剔除异常值,利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划分样本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权重采样算法(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选取特征波长,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研究表明:CARS-MLR模型性能优于SPA-MLR模型;预测SSC的CARS-MLR模型,R_c~2和R_v~2分别为0.819 1和0.843 9,RPD为2.0;预测硬度的CARS-MLR模型,R_c~2和R_v~2分别为0.951 8和0.877 2,RPD为2.1。然后,基于CARS-MLR模型计算肥城桃每个像素点的SSC和硬度,生成可视化分布图,实现不同成熟度肥城桃SSC和硬度可视化检测。最后,利用顺序前向选择算法优选特征波长,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成熟度预测模型,获得98.3%总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8.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s2920891A/C and rs17046647A/G polymorphisms of RTN4 gene in Guangxi population,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METHODS: The genotypes of RTN4 gene at rs2920891A/C and rs17046647A/G in 323 healthy persons of Guangxi were performed by the technique of SNaPshot and DNA sequencing.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lleles and genotypes of other populations (HapMap-CEU, HapMap-HCB, HapMap-JPT and HapMap-YRI in HapMap). RESULTS: In Guangxi population, 3 genotypes, AA, AC and CC, and 2 alleles, A and C, were found in rs2920891A/C. The allele frequenci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genotype and allele frequencies compared with HapMap-JPT, HapMap-CEU and HapMap-YRI had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ree genotypes, AA, AG and GG, and 2 alleles, A and G, were found in rs17046647A/G. The genotype and allele frequenci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genotype and allele frequencies as compared with HapMap-JPT, HapMap-CEU and HapMap-YRI (P<0.01).CONCLUSION: The rs2920891A/C and rs17046647A/G polymorphisms of RTN4 gene in Chinese Guangxi population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races.  相似文献   
999.
在对陕西省安康市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年降雨量、坡度、海拔高程、灾害点密度、土壤类型、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信息量分析模型对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分区,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面积6 135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6.52%;中易发区面积8 096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5.01%;低易发区面积6 488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8.05%;不易发区面积2 411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0.42%。  相似文献   
1000.
 Argonaute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中,可在非编码小RNA或DNA的引导下,对完全匹配或部分匹配的靶标进行切割、翻译抑制或染色体修饰。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127种卵菌与真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各个物种中AGO家族基因的数量、蛋白结构域、进化关系及转录模式等。结果发现,大部分卵菌与真菌的基因组中(51%)含有2个AGO基因,而疫霉菌和壶菌等平均含有4个以上。卵菌与真菌的AGO基因在进化上相互独立,多拷贝AGO基因可能是通过基因复制形成;大部分AGO基因具有6个可预测的功能域(即:N端、Linker 1、PAZ、Linker 2、MID和PIWI),并且在PAZ和PIWI功能域上,与核酸5'和3'端结合及与催化活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整体相对保守,仅个别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侵染大豆过程中,大豆疫霉和终极腐霉的两对同源AGO基因具有保守的表达模式,且基因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上述结果将为深入解析AGO介导的RNA干扰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