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1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550篇
林业   418篇
农学   302篇
基础科学   222篇
  619篇
综合类   3217篇
农作物   442篇
水产渔业   244篇
畜牧兽医   697篇
园艺   382篇
植物保护   19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501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2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护卵汤对慢性应激超排卵小鼠卵巢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信号蛋白P-Smad3及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慢性应激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护卵汤组和生长激素组,另设正常组。在超排卵第3天和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24 h后,检测各组卵巢TGF-β1、P-Smad3及FSHR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在超排卵第3天,护卵汤组和生长激素组TGF-β1、P-Smad3及FSHR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注射HCG 24 h后生长激素组表达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 护卵汤可能通过激活TGF-β/Smads信号通路,发挥促进卵泡发育和改善卵巢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双季早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双季早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采用桶栽方式,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试验材料,于氮素亏缺敏感期分蘖期,设置5个氮肥处理:T0(各生育阶段均不施用氮肥,即空白对照)、T1(各生育阶段氮肥按常量分配)、T2(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不恢复供氮)、T3(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常量恢复供氮)和T4(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倍量补偿供氮),比较各氮肥处理稻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单株分蘖数、成穗率和净光合速率、SPAD值、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内源激素含量、根系伤流量等有关生理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T4单株产量与T1十分接近,补偿指数CI=0.99,无显著差异,呈现出等量补偿效应。与T1相比,T4叶片净光合速率、SPAD值、NR和GS活性均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随着生育推进,至补偿后期,T4该4项生理指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至补偿后期,氮素补偿处理的T4和T3稻株叶片脱落酸(ABA)含量显著低于T0、T1和T2,以T4最低,生长促进类激素之和(GA3+IAA+ZR)与生长抑制类激素(ABA)比值则显著高于T0、T1和T2。氮素亏缺补偿后第10天根系伤流量以T0最低,T4、T3均高于T1,且T4与T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至补偿后期,T4单株分蘖数及成穗率高于T1、T3。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双季超级杂交早稻分蘖期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有助于诠释水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水稻氮肥施用不当时进行追补及双季早稻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桶栽方式,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超级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于穗分化初期设置不旱不涝(对照CK)、轻旱不涝(T11)、重旱不涝(T2)、不旱轻涝(T3)、不旱重涝(T4)、重旱轻涝(T5)、重旱重涝(T6)、轻旱轻涝(T7)和轻旱重涝(T8)处理,分析各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旱"、"涝"及"旱涝急转"使超级杂交早、晚稻单株产量不同程度下降,早稻T1、T2、T3、T4、T5、T6、T7和T8单株产量分别比CK降低8.89%、21.42%、8.33%、12.04%、19.65%、31.23%、15.39%和17.29%,晚稻分别降低6.21%、15.06%、7.77%、11.53%、17.40%、20.85%、13.46%和11.70%,早、晚稻以T2和T6处理产量下降较多,尤其T6处理产量降幅最大,表明单纯前期轻旱(T1)和后期轻涝(T3)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单纯前期重旱(T2)和后期重涝(T4)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大,T2比T4对产量的影响更大,且重旱重涝处理下水稻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叠加减产效应。产量构成上,早、晚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较大幅度降低了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二次枝梗数,各处理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规律与单株产量大致相同。(2)早、晚稻"旱"、"涝"及"旱涝急转"等处理结束初期与CK比较,其茎、叶干物质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早、晚稻成熟期T6处理穗干物质量分别比CK下降33.40%、19.88%,表现为穗型变小。(3)"旱"、"涝"及"旱涝急转"使早、晚稻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其中早、晚稻均以T6处理的SPAD值降幅最大,且与CK一直呈显著性差异。(4)至抽穗期,早、晚稻叶片净光合速率均以T6处理最低,分别比CK下降37.57%、10.17%。研究结果说明,生长前期重旱后期急转重涝对早、晚稻成熟期穗部干物质量及总干物质量的影响最大,重旱重涝急转表现为叠加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994.
桂林市雷雨大风特征及天气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桂林市13个气象观测站2004~2008年雷雨大风资料进行普查和统计,研究了桂林市雷雨大风天气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桂林雷雨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季节(2~8月),其中以5月最多,其次为3月,而1、9、10、11、12月这5个月基本没有雷雨大风出现。从空间分布来看,雷雨大风有3个多发区,一是"湘桂走廊"入口的全州、兴安县,二是在桂林、临桂附近的中部区,三是以阳朔、荔蒲县为代表的南部区。同时分析了33个雷雨大风个例的天气成因,得到了桂林产生雷雨大风的3种天气形势。这些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桂林的强对流天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荷斯坦奶牛第二泌乳期泌乳曲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满足对奶牛个体营养需要量的精确预测,探索乳成分的分泌规律。【方法】以中国荷斯坦奶牛第二泌乳期305d产奶量为基础,从6000—13000kg,按1000kg为间隔分为7个区间对289头奶牛进行分组,分别采用Wood、Gompertz经验模型和Dijkstra机理模型对每月测定并校正到标准日期的产奶数据进行模拟。通过SAS非线性参数估计和均方误差(MSE)分析,筛选得到了21套泌乳产量区间的泌乳曲线模型,并通过模型的参数揭示了每个区间的起始产量(y0)、达到泌乳高峰时的天数(tm)、高峰产量(ym)和泌乳持续力(r(th))等泌乳特性指标。【结果】通过分析模型参数及特性指标的规律表明,上述3类数学模型均能较好反映中国荷斯坦奶牛第二泌乳期不同产量区间的泌乳规律,但是3种模型中的估测参数及其派生的泌乳特性参数表现出不同的特征:Wood和Gompertz的模型参数a、b、c基本与泌乳区间平均产量(Yavg)呈现规律性变化(模型14例外),但Dijkstra模型的参数a、b、c和d与Yavg未表现出规律性;由模型参数决定的泌乳特性参数对y0的估计Wood模型有局限性,由Gompert模型决定的y0的规律性最优,而Dijkstra模型得到的y0值变异大,不能反映实际结果;对tm的计算结果,总体上Wood模型值均高于其它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而后两种模型除在最低产量与最高产量区间上出现较大差异及变异外,其它5个泌乳区间上的计算值基本一致;而3种模型在不同泌乳区间上对Ym和r(th)的计算结果的吻合性高度一致。【结论】上述建立在中国荷斯坦奶牛第二胎不同泌乳区间上泌乳曲线模型为准确预测奶牛营养需要、实施奶牛的精细饲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灌溉前后沙质裸地表层土壤蒸发量的时空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建立的表层土壤日蒸发量和含水率间的函数关系,估算了灌溉前后3个时段的土壤日蒸发量,并以多种数学方法对其空间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灌溉后前期(1周)与后期(3周)的土壤蒸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余各时段蒸发量的相关性不显著;(2)灌溉前土壤蒸发量的总体差异较大,空间关联性很弱,呈随机的斑块状分布,灌溉后总体差异明显减小,空间关联性增强,分布类型转为区域化分布;(3)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在灌溉后则更多地受空间自相关控制;(4)由于林带、芦苇丛和微地形的影响,灌后1周时采样区西边的土壤蒸发量大于东面,其余两个时段东西向无明显差异;灌溉前南部区域土壤蒸发量较北部区域大,灌后1周时该种情形被逆转,灌后3周时又转为向灌溉前回归。  相似文献   
997.
ABA及Ca~(2+)/CaM信使系统对高温逆境下棉苗根系生长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温度敏感的杂交棉——标杂A2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气候箱培养条件下,研究了ABA和Ca2+/CaM信使系统对热激条件下棉花苗期根系抗逆生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结果表明:在高温逆境条件下,棉株体内可以产生ABA而提高棉苗耐热性;外源ABA或Ca2+可以减轻棉苗根系热激危害,提高根系活力、基部伤流强度及根系活性恢复力,降低根系电解质外渗率;ABA和Ca2+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棉苗对变温逆境的抗性可能通过ABA及Ca2+/CaM信使系统诱导产生并起作用;钨酸钠、LaCl3和CPZ分别是ABA和Ca2+/CaM信使系统的抑制剂,外源喷施对棉苗的耐热性具有减弱作用。复水前后的棉苗基部伤流强度能够较好地反映根系代谢活性,可以作为棉苗耐热性鉴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犬的感觉行为是犬最基本的行为构成,其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了解和掌握仔犬期(0-45日龄)主要感觉行为的发育特征,对提高仔犬感觉统合能力、行为发育、仔犬期的饲养管理水平和训练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小鲵科中国特有属及物种组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鲵科是亚洲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我国作为小鲵科动物的主要分布区域,多样的生境类型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小鲵科现知10属中,我国特有属5属(原鲵属Protohynobius、山溪鲵属Batrachuperus、巴鲵属Liua、肥鲵属Pachyhynobius及拟小鲵属Pseudohynobius),占整个小鲵科属级阶元的50%。现将小鲵科中国特有属的物种组成及分布简述如下:原鲵属属原鲵亚科,其他4属均属小鲵亚科。①原鲵属已知1种即普雄原鲵(P.puxiongensis),仅分布于四川越西普雄。②山溪鲵属物种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沿的横断山及其周边高山区。山溪鲵分布于四川的宝兴、小金、大邑、洪雅、峨眉、冕宁、美姑、西德、越西、盐源等地;北方山溪鲵分布于陕西的周至、佛坪、凤县,四川的南江、平武、九寨沟、青川、南坪、松潘、若尔盖、理县、小金等地,甘肃的康县、文县、成县、西和、漳县、渭源、临夏、卓尼、周曲等地;盐源山溪鲵分布于四川的九龙、冕宁、德昌、越西、盐源等地;龙洞山溪鲵分布于四川的峨眉、洪雅、汉源;无斑山溪鲵分布于四川的康定、炉霍、道孚、雅江、白玉;2个新种分别为分布于四川理塘、稻城、乡城、九龙的居群和四川白川、彭县的居群。③巴鲵属已知2种,即施氏巴鲵(L.shihi)和秦巴巴鲵(L.tsin-paensis)。施氏巴鲵分布于重庆巫山、巫溪、城口、开县、四川宣汉、湖北神龙架等地;而秦巴巴鲵过去仅在陕西省(周至和宁陕)发现,最近在河南内乡也被发现,表明该物种的分布区还未被完全发现。④肥鲵属现已知1种即商城肥鲵(P.shangchengensis),仅分布于河南、安徽和湖北3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即河南商城、安徽金寨、霍山、湖北英山、罗田、麻城。⑤拟小鲵属现已知4种,即黄斑拟小鲵(H.flavomaculatus)、水城拟小鲵(P.shuichengensis)、宽阔水拟小鲵(P.kuankuoshuiensis)和金佛山拟小鲵(P.jinfo)。黄斑拟小鲵分布于湖北利川和湖南桑植;水城拟小鲵、宽阔水拟小鲵和金佛山拟小鲵仅分布于各自的模式产地,即贵州水城、贵州绥阳和重庆南川。综上可见,小鲵科物种的分类越来越系统、规范。然而由于部分物种分布区域相对狭窄、种群较小、栖息地丧失,导致这些物种的生存出现严重问题。因此,应从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出发,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揭示西北马鹿(Cervus elaph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位,为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马鹿资源提供基础研究材料。【方法】对塔里木马鹿、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甘肃马鹿及阿拉善马鹿5个群体108个个体的D-loop全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其碱基组成及变异,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西北马鹿群体遗传结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地位。【结果】共检测到40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98±0.006,平均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41±0.00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36.08。构建NJ和MP分子系统发育树发现,塔里木马鹿与其他马鹿遗传距离较远,分属于不同的类群;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及甘肃马鹿之间均存在基因交流,可能是群体间引种杂交所致。【结论】西北地区马鹿整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中国马鹿可能起源于欧洲;部分马鹿群体间存在基因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