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4篇 |
免费 | 153篇 |
国内免费 | 27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7篇 |
农学 | 159篇 |
基础科学 | 118篇 |
226篇 | |
综合类 | 1126篇 |
农作物 | 154篇 |
水产渔业 | 86篇 |
畜牧兽医 | 639篇 |
园艺 | 214篇 |
植物保护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140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14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168篇 |
2012年 | 230篇 |
2011年 | 231篇 |
2010年 | 207篇 |
2009年 | 183篇 |
2008年 | 162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991.
利用真核表达的猪流感病毒NP蛋白制备其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猪流感病毒(SIV)核蛋白(NP)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重组质粒pMD-NP中含有的SIVNP基因亚克隆于pCAGGS真核表达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pCAGGS-NP,将其转染293T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NP蛋白在293T细胞中获得了表达。将pCAGGS-NP以100μg/只剂量免疫4周龄~5周龄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SIVNP的MAb杂交瘤细胞株(3D7);该MAb经Ig亚类鉴定为IgM,轻链为κ链,其诱导小鼠产生的腹水ELISA效价为1:105;纯化3D7腹水并对其进行亲和力及抗原结合活性的测定,ELISA曲线图显示亲和力常数为1.02×106M-1,IFA结果显示其可与H1N1、H3N2、H9N2亚型SIV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该MAb的制备将为进一步建立猪流感的诊断方法以及分析NP蛋白抗原表位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海南省和广西省的几个发生呼吸罗音、鸡群全群发病、死亡率不高的疑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IB)的鸡群,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到了4株IBV分离株(HaN-1/95、HaN-2/95、GX-1/98、GX-2/98),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病毒的致病性、病理组织切片、鸡胚矮小化、对NDV的干扰、电镜特征等生物特性鉴定及IBV基因组特异性3′末端非编码区的一段保守序列的RT-PCR和巢氏PCR鉴定。结果表明4株IBV分离株,均能产生呼吸困难、罗音等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切片,气管、肾脏等组织表现为上皮细胞受损、固有层充血、出血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及组织坏死;对NDV-B1株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其各自的传代物都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粒子,多数近似为圆形,直径75-200nm,有囊膜,表面有一圈杆状纤突排列成花冠状,符合IBV的典型特征;基因组3′末端UTR的RT-PCR和巢氏PCR鉴定,4个分离株分别都扩增到293bp和172bp的特异目的片段,通过测序比较毒株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与GeneBank中IBV H52等标准株的3′末端UTR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以上结果表明4株分离病毒都是IBV,为下一步的IB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以成熟种子和胚轴为外植体诱导草地早熟禾愈伤组织,比较草地早熟禾四个品种的愈伤诱导情况和不同6-BA浓度、愈伤年龄等因素对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种子的出愈率与胚性愈伤诱导率均高于胚轴;MS 2,4—D(2mg/L) 6-BA(0.1mg/L)培养基为草地早熟禾Mardona品种较为合适的愈伤培养基,其诱导率为58.3%;MS BA(3mg/L) KT(0.2mg/L)为较为适合的分化培养基,再生率高达70%;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草地早熟禾分化能力能够继续保持。选择致密、易碎、生长迅速的愈伤继代能够保持草地早熟禾的胚性,可以为遗传转化提供长期良好的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994.
995.
从上海某羊养殖场获得了一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CMG47。为了确定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的分子分型,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多重PCR对该菌株进行谱系和血清型分析,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鉴定其分子分型。采用PCR方法对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通过体外观察和荧光定量PCR对菌株溶脂溶血特性进行分析。将菌株通过腹腔注射ICR小鼠和静脉注射斑马鱼,测定其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谱系Ⅰ,1/2b血清型;序列分型为ST619;携带prfA、inlA、inlB、plcA、plcB、mpl、actA、hly等主要毒力因子;体外无明显溶脂活性,溶血活性较弱;小鼠和斑马鱼试验均显示,该分离株属于强毒株,与强毒参考株EGDe的毒力相当(P>0.05)。该分离株的谱系/血清型为引起李斯特菌病的主要型别,拥有整套主要毒力因子,为单增李斯特菌强毒株。本研究为李斯特菌病散发病例的流行和传播特征分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对建立健全李斯特菌监测体系和风险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研究了应用低剂量促性腺激素处理诱导黄牛一胎双犊。分析了影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PMSG与HCG、PMSG与PG及FSH与PG对母牛进行处理,其受胎率分别在80%~95%、84%~91.8%和85%~100%之间,与自然发情组的90%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双犊率方面,自然情况下产双犊率仅为0.92%(0.85%~1.00%),而PMSG与HCG处理组的双犊率在11.3%(11.0%~11.8%),PMSG与PG处理组为13.0%(11.0%~15.8%),FSH与PG处理为19.6%(11.0%~27.0%),说明应用激素处理诱导双胎是有效的,而且不同处理方法之间的效果也不同。对应用FSH与PG处理组所产双犊的出生重、1月龄、3月龄、6月龄体重进行了测定,并与出生时间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自然单胎犊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犊的平均出生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与单胎组差异显著,但6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加强双胎犊牛哺乳期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97.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通过将微生态制剂产品倍利素添加到肉鸡的饮水中,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5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预饲期4d,正式期36d。结果表明:在12、19、26、40日龄时检测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料肉比下降,均差异显著(P<0.05),且在整个试验周期内,试验组比对照组料肉比下降10.9%,差异显著(P<0.05)。33日龄时检测发现,试验组的脾脏指数比对照组高出55.1%,差异显著(P<0.05)。26日龄时检测发现,试验组的法氏囊指数比对照组高出65.7%,差异显著(P<0.05)。12、19、26、33和40日龄时检测发现,试验组血清中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分别比对照组高出36.6%、40.4%(P<0.05)、37.7%、34.7%和38.8%;试验组盲肠内容物中分泌型Ig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8.59%、10.6%、22.8%、68.7%、23.2%,均差异显著(P<0.05)。19、33、40日龄时检测发现,试验组血清中IgG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7.9%(P<0.05)、40.9%(P<0.01)、41.1%(P<0.01)。19日龄时检测发现,试验组的E-C3bR、E-ICR花环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5.9%(P<0.05)、14.3%(P>0.05);而在26、33日龄时检测发现,试验组的E-C3bR、E-ICR花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倍利素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肉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98.
禽流感病毒KMI/99(H9N2)HA和NA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分别以自行设计的一对简并引物和另一对普通引物,经RT-CR,一次性成功地扩增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xi/KMI/99(H9N2)HA全和基因cDNA和NA全长基因cDNA,并将它们克隆于pGEM-T Easy的T-T窗口,首次报道了该毒株的HA全基因和NA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该毒株的HA基因全长为1683bp,编码560个氨基酸。NA全长为1398bp,编码466个氨基酸残基。研究发现其HAI羧基端的分子特征是:R-S-S-R。从分子水平推论。A/Chicken/Guangxi/KMI/99(H9N2)属于非高致病力毒株。研究还发现NA蛋白于63-65位缺失了T、E、I三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999.
Ling-Cong KONG Duo GAO Bo-Yan JIA Zi WANG Yun-Hang GAO Zhi-Hua PEI Shu-Ming LIU Jiu-Qing XIN Hong-Xia MA 《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 /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2016,78(2):293-296
Mycoplasma bovis has spread widely throughout the world via animal movement and has becomean important pathogen of 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However,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antimicrobials for Mycoplasma bovis have not been studied in China. The objective of this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Mycoplasma bovis isolatedfrom young cattle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hina. Mycoplasma bovis was detected in 32/45bovine respiratory infection outbreaks at beef farms in 8 provinces in China. The isolates were susceptible orhad medium sensitivity to ciprofloxacin, enrofloxacin and doxycycline, but were frequently resistant tomacrolides (13/32, 41%). An A2058G (Escherichia coli Numbering) mutation located in therrnA operon in domain V of 23S rRNA was observed in strains that were resistant tomacrolides. This single mutations at the rrnA operon in domain V of 23S rRNA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resistance of Mycoplasma bovis strains to macrolides.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