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8篇
  免费   1235篇
  国内免费   1681篇
林业   1269篇
农学   852篇
基础科学   728篇
  1913篇
综合类   9441篇
农作物   1421篇
水产渔业   825篇
畜牧兽医   2471篇
园艺   1367篇
植物保护   757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763篇
  2021年   781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695篇
  2018年   569篇
  2017年   854篇
  2016年   580篇
  2015年   863篇
  2014年   911篇
  2013年   1104篇
  2012年   1633篇
  2011年   1657篇
  2010年   1625篇
  2009年   1329篇
  2008年   1411篇
  2007年   1258篇
  2006年   1057篇
  2005年   858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南海8种低值小杂鱼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南海盛产的8种低值小杂鱼肌肉、鱼头、内脏中的粗脂肪,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低值小杂鱼头部粗脂肪含量为2.7%~9.7%,内脏粗脂肪含量为2.9%~6.2%,肌肉部分粗脂肪含量为2.0%~8.5%;不同低值小杂鱼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含量有所差异,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都在40%以上,内脏粗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头部和肌肉中的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粗脂肪含量较高的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低;不同鱼种不同部位的粗脂肪中EPA、DHA含量有所差异。蓝圆鲹的头部粗脂肪中DHA和EPA最高,含量达到28.4%,而双带海鲱鲤内脏粗脂肪中的EPA和DHA含量仅为7.26%。  相似文献   
952.
魏南  路斌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陈成勋 《水产学报》2016,40(8):1239-1248
利用Peeper透析装置(dialysis peepers)的沉积物间隙水采集技术结合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密度杂交鳢养殖围隔中原位上覆水及沉积物间隙水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分析各离子在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整个垂直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并估算其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处的扩散通量。结果显示,1NH4+-N、NO3–-N、NO2–-N、PO43–-P、SO42–-S和Fe2+都具有较强的垂直分布规律。NH4+-N在沉积物0~18 cm中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加,18 cm后相对稳定;NO2–-N和PO43–-P在沉积物表层2~4 cm出现峰值,而在上覆水和深层沉积物中都相对较低;NO3–-N和SO42–-S在上覆水中远大于沉积物中浓度,并且进入沉积物4 cm内浓度迅速降低。2水样根据不同深度测定的理化性质,分别聚类为3组差异显著的类群:上覆水组、表层沉积物组(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组)和下层沉积物组。3通过Fick第一定律估算离子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的扩散通量得出,NH4+-N、NO2–-N、PO43–-P和Fe2+为沉积物扩散至上覆水中;NO3–-N和SO42–-S为上覆水扩散至沉积物中。NH4+-N和SO42–-S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具有相对较大扩散通量,其余离子则相对较小。NH4+-N在3个实验围隔中的扩散通量分别为76.432、111.631和209.835 mg/(m2·d),为主要的沉积物内源释放离子。  相似文献   
953.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健肝散"预防丁(鱼岁)(Tinca tinca)脂肪肝的作用.采用"健肝散"添加量分别为0 1%、0.2%、0.4%的饲料进行丁(鱼岁)养殖试验,试验周期为40 d,观察"健肝散"对其生长指标、血清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健肝散"添加量为0.4%时,丁(鱼岁)的增重率、相对生长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高,肝脏脂肪含量最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氯化胆碱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氯化胆碱组有显著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较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低于氯化胆碱组(P<0.05).当"健肝散"添加量为0.2%和0.4%时,肝体比均较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氯化胆碱组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量为0.1%、0.2%和0.4%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氯化胆碱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丁(鱼岁)饲料中添加0.4%的"健肝散"时,可有效预防其脂肪肝疾病.  相似文献   
954.
拟穴青蟹卵泡抑素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卵泡抑素相关蛋白(follistatin related protein,FRP)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该蛋白参与细胞增殖、迁移、组织重塑、胚胎发育、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理过程。迄今甲壳动物FRP的研究尚未见诸报道。实验采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拟穴青蟹FRP基因部分cDNA序列。该序列长度1 948 bp,FRP肽段含有484个氨基酸残基,包括KAZAL-FS结构域、EFh结构域和两个Ig结构域。系统进化树显示拟穴青蟹FRP基因的分子进化地位与其生物学分类地位一致。半定量PCR及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FRP基因在拟穴青蟹的胸神经团、脑和卵巢中表达。FRP基因在卵巢发育各期的表达量各不相同,卵巢未发育期最高,据此我们推测FRP具有抑制卵巢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5.
于2017—2019年采用在池塘上方搭建简易保温大棚的方式开展了美洲鲥当年鱼种越冬养殖试验,研究探讨了越冬养殖相关的技术参数。结果显示: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可保持在10℃以上,在美洲鲥当年鱼种(0+龄鱼种,平均体长12.45~16.65 cm,平均体质量27.29~66.41 g)放养密度为1518~2970尾/亩(15亩=1 hm^2,下同)和81.04~100.78 kg/亩的条件下,在越冬前中期(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日投饲量在0.8~1.6 kg/亩,越冬后期(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日投饲量也由2.0 kg/亩左右迅速增加到4.0~5.0 kg/亩。经过125~130 d的越冬养殖,鱼种平均体长达17.48~21.19 cm,增长28.04%~40.40%,平均体质量77.57~137.96 g/尾,增加了106.53%~184.24%,鱼种的体长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3~0.261)%/d和(0.585~0.804)%/d,日均增长量和日增重分别为0.036~0.039 cm/d和0.387~0.572 g/d;收获时美洲鲥鱼的肥满度为1.42~1.43 g/cm3,养殖成活率为89.29%~94.81%,饲料系数为1.50~1.65,亩产量为198.50~205.68 kg。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浙地区,养殖池塘上方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10~20℃)在美洲鲥当年鱼种的适宜水温范围,能获得较理想的越冬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956.
潟湖是岛礁生物多样性演变的重要环境场,在岛礁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微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是解析南沙群岛岛礁水域潟湖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组成、流向、能量流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实验通过对南沙群岛重点岛礁渚碧礁、美济礁与永暑礁潟湖表层水域中微型浮游动物与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稀释培养实验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20种,总丰度的范围为320~1 460个/L,以无壳纤毛虫丰度最高。无壳纤毛虫在渚碧礁潟湖西部水域(ZB-1)丰度最高,砂壳纤毛虫峰值则出现在永暑礁潟湖中部水域(YS-3),桡足类幼体丰度最大值出现在美济礁潟湖北部水域(MJ-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中部区域的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溶解氧是影响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对MJ-3站位影响最为突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22~1.36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范围为0.22~0.60 d-1,微型浮游动物每天约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相似文献   
957.
凡纳滨对虾6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多批次引进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并结合生产开展了相对独立的育苗工作,但对引进群体及引进后留种形成的本地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缺乏了解,不利于种质管理及利用。此研究采用AFLP技术对抽查的6个养殖群体进行分析,发现进口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养殖性能较好的东方、海星和旭明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与进口群体相近;而乾塘群体遗传变异水平最高,推测可能是与其种质混杂有关;广益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可能已出现近交衰退。通过对各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为下一步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开展群体问杂交育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58.
将3种不同规格的三疣梭子蟹[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01.26±5.36)g、(62.37±4.10)g和(24.37±2.10)g]各10只饲养于2.6m×1.8m×1m的室内水泥池单元格内,水深40cm,重复3组。每日17:00投喂鲜活的带鱼块,通过摄像机观察不同规格三疣梭子蟹的竞食行为,每组重复3次。结果表明:(1)不同规格三疣梭子蟹发现、抱持食物所需的时间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2)个体间竞食激烈,(101.26±5.36)g组蟹抢食的比率最高,抢夺(62.37±4.10)g组或(24.37±2.10)g组蟹所持有的食物;(101.26±5.36)g组蟹抢食的次数显著多于(62.37±4.10)g组或(24.37±2.10)g组蟹的抢食次数(P0.05),(24.37±2.10)g组蟹抢食的次数最少;(24.37±2.10)g组蟹被(101.26±5.36)g、(62.37±4.10)g、(24.37±2.10)g组蟹抢食的次数及总次数最高,显著多于(101.26±5.36)g组蟹(P0.05),(62.37±4.10)g组蟹次之,(101.26±5.36)g组蟹最少,后两组蟹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明显的"大欺小"现象;(3)(101.26±5.36)g组蟹的食物占有率(45%)显著高于(24.37±2.10)g组蟹(近20%)(P0.05),而(62.37±4.10)g组蟹占有的食物数量介于(101.26±5.36)g组和(24.37±2.10)g组之间,(101.26±5.36)g组蟹啃食完食物所用的时间仅约为(24.37±2.10)g组蟹的1/5倍。  相似文献   
959.
在35d的试验周期内,研究了不同盐度(2、4、6、8)对杂交鳢(斑鳢♀×乌鳢♂)幼鱼生长及血液红细胞数量(RBC)、白细胞数量(WBC)、溶菌酶(LZM)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杂交鳢增重率分别为67.81%、68.26%、71.14%、32.96%和14.26%,存活率分别为100%、100%、100%、100%和93.3%。盐度2、4组增重率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盐度6、8组增重率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血液红细胞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对照组和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而白细胞数量先急剧上升后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盐度6组达到最高。血液中溶菌酶浓度随着盐度变化出现波动,盐度6组达到最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8组溶菌酶浓度有所回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与溶菌酶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当盐度升至6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至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盐度的增加逐步升高,盐度8组达到最高,且各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60.
谢瑞文 《南方水产》2006,2(4):75-79
综述了铬在渔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铬作为水产养殖饲料添加剂,对水生生物生长、毒性和生理活性的影响,及铬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对渔业生物的危害以及检测方法等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