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8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620篇
林业   663篇
农学   958篇
基础科学   481篇
  959篇
综合类   1432篇
农作物   282篇
水产渔业   196篇
畜牧兽医   772篇
园艺   193篇
植物保护   3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6篇
  1964年   2篇
  1930年   2篇
  1925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The effects of water deficit in different fruit growth stages on the variation of stem sap flux of 6-year old greenhouse-grown pear-jujube trees were investigated. Treatments included sufficient water supply during the whole fruit-growing period (T1), mild water deficit during the flowering–fruit setting stage (T2), moderate water deficit during the fruit rapid growth stage (T3) and severe water deficit during the fruit maturing stage (T4).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compensation effect on stem sap flux after re-watering was observed in T2, but not in T3 and T4 stages. At the end of rapid growth stage,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generally had a similar trend as that of stem sap flux, but with a distinct midday depression from 12:00 to 14:00 p.m. In addition,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available soil water content (RAWC) and the ratio of daily stem sap flux to that of sufficient water treatment was observed (R2 = 0.4489).  相似文献   
72.
于2011—2012年玉米生长后期,进行小麦分期提前造墒灌溉(设置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灌溉3个水平,不灌水为对照,分别用I9.20、I9.25、I9.30和CK表示)单因素试验,研究小麦提前造墒灌溉对夏玉米后期光合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后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CK为"双峰"曲线,其他处理为"单峰"曲线。Pn日变化均值以I9.20与I9.25处理较高,2年同品种处理间棒3叶叶源量(LSC)也以I9.20与I9.25处理较高。与光合特性不同,茎秆糖分含量以CK较高,其他处理较低。不同灌水模式还对玉米灌浆有一定影响,I9.20、I9.25处理的最大灌浆速率及灌浆平均速率较大,灌浆活跃期较长,快增期百粒质量积累量较多,百粒质量与籽粒产量较高。另外,水分处理还对干物质再分配有一定影响,吐丝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表现为I9.25I9.20I9.30≥CK。可见,河北平原小麦适期提前造墒灌溉,改善了玉米群体光合性能,促进了吐丝后同化物向籽粒运转,提高了籽粒产量。综上所述,本研究条件下小麦造墒灌水建议提前于9月20—25日。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在不解体车用发动机的情况下,通过测试曲轴箱窜气量的大小,即可检测活塞环与气缸壁的磨损程度的一种专用检测仪器,并以EQ6100发动机的结构特点为例,设计了专用测试用传感器,测出了其特性曲线,用低功耗单片机MSP430作为微控制器核心,构造了该测量仪器。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抗扰能力强,测试精度高,测试简单、方便,为发动机故障诊断提供了依据,用户可把仪器的结构、参数稍加改动即可应用于其它类型发动机的不解体故障诊断,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74.
杜柳青  周武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0):391-396,410
针对数控机床误差溯因方法复杂且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控系统圆检测图形的特征角点分布规律,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实现对机床运动误差的快速溯因方法。首先,提取所生成圆图形的特征角点,构造反向间隙、周期误差等特征矩阵;然后结合神经网络将低维特征矩阵映射至高维特征空间,实现对数控机床误差的快速溯因。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误差识别准确率较高,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75.
脉宽调制型变量喷雾系统雾量沉积分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雾量分布模型,研究了雾量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喷杆方向沉积变异系数在两喷头之间出现最低,而在两喷头正下方出现极高值;行驶方向的沉积变异系数沿着一定规律周期性变化,其周期与占空比相关;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同一喷头的行驶方向及喷杆方向沉积变异系数的峰值均随着车速的提高而上升,随占空比的上升而下降;在研究范围内(40~60cm),变异系数的峰值随喷头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若车速和占空比均相同,110°扇形喷头的雾量分布较80°扇形喷头在时空方向上都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76.
脱粒部件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传统型联合收割机核心工作部件“脱粒-分离部件”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反映其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为脱粒-分离部件工作性能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77.
当前农药污染问题已经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而生物降解技术在处理农药污染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该研究首先介绍了农药残留生物降解的机理以及影响降解的因素;然后分别阐述微生物菌剂、酶制剂、工程菌剂以及微生物联合体、植物微生物联合等不同降解方式在农药残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具体应用,由于不同降解方式有其不同的降解特点,若把新技术与传统降解方式结合将会有新的突破;最后指出当前存在问题以及展望,如结合固定化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更好的发挥降解剂的效能,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问题仍待解决.生物降解剂在农业、工业、环境等领域的农药残留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与应用前景,对了解农药残留生物降解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8.
中国对虾育苗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的调研和试验资料,利用非线性积温模型,模拟了对虾幼体各发育阶段所需天数与水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亲虾产卵孵化期的气候决策模式;并应用模式计算出了我市亲虾产卵孵化的适宜时段。为亲虾适宜产卵孵化期的决策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79.
改性木质素对砖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肥施入砖土壤后,土壤速效磷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的趋势。利用改性木质素缓释磷铵,可以有效地络合土壤活性钵,降低其活性,从而阻止土壤速效磷被固定,使土壤磷素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土壤中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0.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较为典型的淡水刺毒鱼类,本研究结合宏观毒棘骨骼标本制作和微观组织切片等方法,深入探究黄颡鱼的毒棘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均具有尖锐的倒刺棘骨,棘骨外包围着皮膜,皮膜拥有能分泌毒液的毒腺细胞,它们共同组成了黄颡鱼毒棘装置。毒棘骨骼宏观结构表明,黄颡鱼的背鳍和胸鳍毒棘均具有贯穿全棘骨的中央管和包围棘骨的皮膜;背鳍棘骨细长、锥形,且轻微拱起,顶部骤尖,后缘为弱锯齿;胸鳍棘骨前后缘均有锯齿,但后缘为强锯齿。背鳍和胸鳍毒棘基部结构的髁突形状、大小、位置全然不同。微观结构显示,皮膜中的毒腺细胞聚集成层,位于鳞状上皮与色素层之间,未见导管与之相连,背鳍和胸鳍毒棘的分支性骨管中均未发现毒腺细胞。胸鳍和背鳍锁紧装置可让毒棘保持倒伏或者直立的锁定状态,降低猎物挣脱几率。本研究可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和特征,增强人们对刺毒鱼类的认知,同时为淡水刺毒鱼类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