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572篇 |
免费 | 5652篇 |
国内免费 | 366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950篇 |
农学 | 1904篇 |
基础科学 | 2414篇 |
4928篇 | |
综合类 | 25650篇 |
农作物 | 3905篇 |
水产渔业 | 2266篇 |
畜牧兽医 | 7807篇 |
园艺 | 3773篇 |
植物保护 | 22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1130篇 |
2023年 | 1234篇 |
2022年 | 2463篇 |
2021年 | 2421篇 |
2020年 | 2261篇 |
2019年 | 2152篇 |
2018年 | 1496篇 |
2017年 | 2426篇 |
2016年 | 1529篇 |
2015年 | 2434篇 |
2014年 | 2610篇 |
2013年 | 3151篇 |
2012年 | 4261篇 |
2011年 | 4335篇 |
2010年 | 4054篇 |
2009年 | 3669篇 |
2008年 | 3603篇 |
2007年 | 3370篇 |
2006年 | 2797篇 |
2005年 | 2090篇 |
2004年 | 1463篇 |
2003年 | 856篇 |
2002年 | 852篇 |
2001年 | 902篇 |
2000年 | 795篇 |
1999年 | 267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15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4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有效监控永兴岛危险性害虫发生与危害,本研究对永兴岛可调查的所有陆地区域野生盐生植物、园林绿化植物、耐盐果蔬和绿色固沙植物害虫进行系统性普查及风险评估。普查结果表明:8种野生盐生植物上害虫(螨)19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11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57种园林绿化植物上害虫(螨)33种,其中9种外来入侵害虫和17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31种耐盐果蔬害虫(螨)36种,其中7种外来入侵害虫和20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22种绿色固沙植物害虫(螨)15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5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综合风险值(R)均为2.09,在永兴岛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波氏白背盾蚧(Diaspis boisduvalii)、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 neobrevipes)、烟粉虱(Bemisia ...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研究亚慢性镉(Cd)暴露对五指山猪(Wuzhishan Pig, WZSP)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寻找亚慢性镉暴露致肝脏损伤的敏感性生化指标,为镉肝脏毒性的监测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月龄健康WZSP 2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镉0.0 mg•kg-1(Ⅰ组)、0.5 mg•kg-1(Ⅱ组)、2.0 mg•kg-1(Ⅲ组)、8.0 mg•kg-1(Ⅳ组)及32.0 mg•kg-1(Ⅴ组)的全价饲料,持续喂养100 d。试验期,每20 d测1次饲料镉含量,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γ-GGT)活性;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液和肝脏中镉的含量。【结果】随着镉暴露剂量的增加,与Ⅰ组相比,各剂量组肝脏镉含量(L-Cd)显著升高(P<0.05),Ⅳ组、Ⅴ组血液镉含量(B-Cd)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80 d后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Ⅳ组在镉暴露60 d后显著升高(P<0.05),Ⅴ组在镉暴露2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20 d后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40 d后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GGT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镉暴露量、B-Cd和L-Cd三者间极显著相关(P<0.01),ALT活性与镉暴露量和L-Cd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于0.5 mg•kg-1的亚慢性镉暴露可造成肝脏损伤,导致ALT、AST、GG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74.
就可可种质资源在起源、分布、传播、分类、鉴定及种质创新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可属植物有22种,仅可可(Theobroma cacao)和大花可可(Theobroma grandiflorum)用于栽培。可可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其分类研究经历了传统形态学划分的Criollo、Forastero和Trinitario遗传类群到现代分子标记划分的Maran~on、Curaray、Criollo、Iquitos、Nanay、Contamana、Amelonado、Purús、Nacional和Guiana遗传类群。目前,可可的生产性品种选育仍以实生选种和芽变选种为主。分子标记的开发、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实现可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5.
本文研究了40头南江黄羊(2—2.5岁)的产肉量(胴体重和净肉重)活体性状,胴体各部位重,各内脏器官重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配置了估测南江黄羊产肉量的最优回归方程; 胴体重=0.3195体重+0.0495胸围+0.6983管围-9.6486 (1) 净肉重=0.0985体重+0.2804胴体重+0.7778腰腿重-0.8910 (2) 用一个易测性状预测产肉量的“最优”回归方程:胴体重=0.4659体重-0.8694(Se=0.6339 R~2=0.9734 (3) 净肉重=0.3488体重-0.8566(Se=0.7076 R~2=0.9509) (4) 净肉重=0.7364胴体重-0.0909(Se=0.6317 R~2=0.9610) (5) 实验证明,上述方程具有准确(R~2值均大于0.95),可靠(P<0.001)),简便适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6.
福木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的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CR扩增福木假尾孢菌的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并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长度为581bp,相似性分析发现其与假尾孢属不同种之间的ITS序列相似度极高。进一步对相似度高的不同种、属菌的ITS序列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发现,试验菌株仅与同源性为100%的未知种名的假尾孢菌聚为一类。比较不同种的ITS碱基序列,结果表明,试验菌株与其它种之间的差异碱基分布于ITS1和ITS2区域,说明ITS能够体现假尾孢属的种间变异。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研究固体化微生物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方法]利用生物活性炭(BAC)、海藻酸钙包埋微生物(IM)和包埋生物活性炭(IBAC)处理生活污水中的NH4+-N、PO43-、CODcr,对3种方法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海藻酸钙包埋生物活性炭(IBAC)对PO43-、CODcr、NH4+-N的去除率均较高,最高去除率分别为88.08%、87.26%、89.25%。[结论]海藻酸钙包埋生物活性炭可以改善海藻酸钙的内部结构,避免微生物的流失,同时充分发挥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9.
为测定花生中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s,LOXs;EC 1.13.11.12)活性,本研究在已有作物脂肪氧化酶LOX3 β-胡萝卜素耦合比色法基础上进行优化,建立了花生LOX3活力定量测定方法,确定最适取样量8mg,最适测定时间为反应开始后10~70s。利用该方法研究214份花生种质资源的LOX3活性分布,表明材料间酶活差异极显著(P<0.01)。对其中LOX3活力高低差异明显的24份材料进行扩繁,并在自然条件下进行18个月仓储试验,结果表明,花生LOX3活力与其种子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84,P<0.01), 高LOX3活力花生种子储藏寿命也较长。该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脂肪氧化酶与花生种子储藏特性的相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提取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为紫苏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动态逆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紫苏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MS分析和三角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逆流提取法共检测17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集中在后阶段出峰,主要是沸点相对较高的难挥发性成分;微波提取法共检测19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集中在中间阶段,主要是中等挥发性成分;超声波提取法共检测25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比较靠前,主要是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学成分.3种紫苏叶提取物香气类型基本一致,但超声波提取物香气强度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超声波提取技术更适合于紫苏叶易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