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7篇
  33篇
综合类   163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甜瓜几种主要病害的杀菌剂防治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针对甜瓜叶枯病、蔓枯病、疫病、白粉病,除草剂或化学品药害等,采用不同的杀菌剂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5%三唑酮喷雾对甜瓜叶枯病,70%甲基托布津+68%金雷多米尔喷雾对甜瓜苗期蔓枯病,70%甲基托布津+68%金雷多米尔+12%松脂酸铜涂茎对甜瓜成株蔓枯病,50%苯菌灵+72.2%普力克+黄腐酸硒涂茎加敷土对甜瓜疫病,5%己唑醇喷雾对甜瓜白粉病,解害灵喷雾对误用除草剂或化学品药害等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2.
玉米二元覆盖农田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旱地玉米采用垄面覆膜、垄沟覆不同用量麦草的二元覆盖试验结果表明:随麦草覆盖量的增加土壤保墒效果明显;其中0~100cm土层土壤玉米全生育期累积贮水量5250kg/hm2和9750kg/hm2的麦草覆盖处理比垄面覆膜垄沟未覆麦草处理平均增加146.2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67%~28.65%,降水利用率提高12.39%~18.29%,玉米增产12.10%~18.15%。  相似文献   
43.
冬春季节,在海南省进行 4 种热带禾本科牧草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月平均气温 16.9~23.4℃(1~3月,下同),月平均降雨量 15.5~411 0 mm 的条件下,鲜草、干草产量分别为:T058 坚尼草19.223、4.004t/hm2,热研 11 号黑籽雀稗 13.001、2.966 t/hm2,热研 8 号坚尼草 10.895、2.981 t/hm2,热研 4 号王草 10.500、2.104 t/hm2,这说明 TD58 坚尼草及热研 11 号黑籽雀稗较耐寒,适宜热区冬春栽培.且 TD58 种子产量高,茎叶上无刚毛,适口性好,值得在我国热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44.
以初始体重为(1.93±0.11) mg的大黄鱼稚鱼(12日龄)为实验对象,以微粒饲料(micro-diet,MD)分别替代0%、25%、50%、75%和100%生物饵料(live prey,LP),探讨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30 d的摄食生长实验表明: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显著影响大黄鱼稚鱼的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当微粒饲料替代50%和75%生物饵料时,两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100%替代水平(P<0.05);同时,75%替代水平SGR显著高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存活率在各处理组间的差异关系与SGR的变化趋势类似.鱼体粗蛋白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其中50%、75%和100%替代水平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而鱼体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当微粒饲料替代100%生物饵料时,其胰段和肠段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而其余各处理组之间淀粉酶活力差异均不显著;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各处理组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大黄鱼苗种生产中,在12日龄以后使用优质微粒饲料替代50%~75%的生物饵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
比较了同一养殖池中的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未感染WSSV的凡纳滨对虾的肠道菌群,旨在探讨对虾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感染WSSV对虾肠道的细菌总数为1.06×106CFU/尾,显著高于未感染WSSV的对虾(1.78×105CFU/尾;P<0.05),且其肠道中的细菌分别属于弧菌属、气单胞菌属、海水球菌属、盐水球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染WSSV的对虾(P<0.05),气单胞菌的比例显著的低于感染WSSV的对虾(P<0.05);盐球菌所占的比例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两种对虾在肠道菌群组成和细菌组成和细菌数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初步表明对虾肠道菌群区系和机体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本文主要对新品种桂橙一号在各试验点的物候期、生长结果特性、果实品质及其抗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条件有水田和旱地,枳砧苗定植和清见、脐橙、椪柑中间砧,以及酸桔砧清见中间砧的桂橙一号遗传变异稳定,保持其风味浓甜、脆嫩化渣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47.
脂肪酸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左然涛  麦康森  徐玮  艾庆辉 《水产学报》2015,39(7):1079-1088
替代脂肪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鱼油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替代水平的提高,鱼体常常表现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降低。鱼油替代的本质为脂肪酸替代,深入研究脂肪酸与鱼类免疫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综述了脂肪酸对鱼类免疫性能的影响及调控机制。饱和脂肪酸会降低鱼类免疫力,而适量添加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共轭亚油酸(CLA)或提高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例有利于鱼体免疫力发挥;饲料中脂肪酸主要通过细胞膜结构、信号传导、类花生四烯酸、细胞因子和类固醇激素等途径对鱼类免疫进行调控。脂肪酸与鱼类的免疫性能具有高度相关性,而调控机制的研究尚有较大空间。未来研究应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脂肪酸对免疫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鱼类肠道脂肪酸组成改变与菌群结构和免疫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环境因子对鱼体脂肪代谢和免疫力的影响;非脂肪酸成分(矿物质、维生素)对鱼类脂肪酸代谢和免疫过程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桂橙一号”果园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以诊断后的数据与王仁玑的甜橙叶片营养元素适宜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果园的“桂橙一号”叶片中氮含量在6,7,11月处于过量水平,其它月份处于偏高水平;钾含量在6、7、8、11月处于偏高水平,其它月份处于正常水平;磷、镁、硼含量处于正常范围,而钙则处于不足水平。  相似文献   
49.
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组(P<0.05),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差异不显著(P>0.05);在18~27℃范围内,体长绝对增长率(AGRL)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显著高于15℃组(P<0.05)。18~24℃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W)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在18~24℃范围内,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相对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24℃。18℃组小体鲟幼鱼的SGRL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SGRW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15~27℃温度范围内,小体鲟幼鱼的AGRW升高后降低,其中18℃和24℃的SGRW分别为0.61g/d和0.64g/d,显著高于其他组。15℃组AGRL最低(1.6mm/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小体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8~24℃,最适生长温度为18℃。在15~27℃范围内,21℃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SGRL、AGRL和体长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但27℃组存活率最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水温为21℃。不同温度下,3种鲟幼鱼的肥满度变化不同,施氏鲟幼鱼的生长类型为强异速度生长,不同于小体鲟幼鱼与西伯利亚鲟幼鱼。在15~27℃范围内,3种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早期生长培育时应选用不同的培育温度。  相似文献   
5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prevalence of nasal septal deviation and variations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 in normal and diseased cats. Prevalence of nasal septal deviation was 86.7%, 68.4%, and 71.4% in cats with rhinitis, neoplasia, and normal cats, respectively,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244).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in the magnitude of nasal septal deviation between cats with and cats without nasal disease, using a cutoff value of 1 mm for maximum distance of deviation from midline.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9) between cats with rhinitis and neoplasia when comparing the presence of a mass (7.7% and 53.8%, respectively), but not when comparing for lysis of the septum. Deviation of the frontal sinus septum occurred in 27.7% of all cats, while the sphenoid septum was oblique and eccentric in 96.6% of all cats. The mean length of the frontal sinus was longer in male cats than female cats. The presence of nasal septal deviation alone cannot be used as a criterion to diagnose nasal disease, but cats with rhinitis or neoplasia have more marked deviation than normal cats. The presence of a mass and lysis of the septum were only seen in cats with nasal disease and a mass is more likely to be seen with neoplasia than rhinitis. Male cats have a longer frontal sinus than female cats. Almost all cats have an oblique, eccentric sphenoid sept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