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990篇 |
免费 | 9222篇 |
国内免费 | 1635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672篇 |
农学 | 9286篇 |
基础科学 | 9067篇 |
17550篇 | |
综合类 | 82209篇 |
农作物 | 11873篇 |
水产渔业 | 7393篇 |
畜牧兽医 | 27462篇 |
园艺 | 12976篇 |
植物保护 | 80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0篇 |
2023年 | 3746篇 |
2022年 | 8002篇 |
2021年 | 7886篇 |
2020年 | 7332篇 |
2019年 | 7346篇 |
2018年 | 5421篇 |
2017年 | 8250篇 |
2016年 | 5596篇 |
2015年 | 8396篇 |
2014年 | 8780篇 |
2013年 | 10601篇 |
2012年 | 14522篇 |
2011年 | 14947篇 |
2010年 | 14351篇 |
2009年 | 12582篇 |
2008年 | 12865篇 |
2007年 | 11516篇 |
2006年 | 9230篇 |
2005年 | 7220篇 |
2004年 | 4680篇 |
2003年 | 2852篇 |
2002年 | 2955篇 |
2001年 | 2676篇 |
2000年 | 2552篇 |
1999年 | 879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7篇 |
1981年 | 29篇 |
1965年 | 7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6篇 |
1962年 | 3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59篇 |
1955年 | 29篇 |
195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为探究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群落的改变,解析群落特征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方法] 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控制放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禁牧(CK)下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团聚体特征及二者的关系,揭示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 (1)植物群落物种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LG的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HG的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差异显著,且不同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均以LG最高。(2)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变化趋势与大团聚体含量一致,在0—5, 5—10 cm土层表现为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LG最高、MG最低)。(3)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s均匀度指数(J'')、地上生物量、容重是影响大团聚体含量、MWD和GMD的显著性因子(p<0.05)。[结论] 放牧强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J'')、地上生物量、土壤容重的变化而引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该结果为希拉穆仁草原放牧强度选择及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生产力、践行大食物观的必然选择。但受限于开发利用模式单一、耗水压力较大,亟待探索多元化治理模式并依据其水资源效应开展优化调控。[方法]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区,采用FLUS模型预测2030年盐碱地资源在自然发展、粮食安全、粮饲综合开发和生态安全4种情景下的开发利用格局,并对不同情景下的产水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1)2000—2020年研究区开发利用盐碱地1 540.18 km2,主要被恢复为草地或开垦为耕地,但其中旱地次生退化风险较高。(2)不同情景下盐碱地开发均以耕地利用为主。粮食安全情景下水田和旱地开垦面积占比分别为67.48%,4.23%。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粮饲综合开发情景下盐碱地恢复为草地的面积增加139.18 km2,生态安全情景下生态用地规模显著提高。(3)至2030年,4种发展情景下研究区产水量较基期均有所下降,生态安全情景下降幅度最大,达到3.71×108 m3。相比之下,粮饲综合开发情景充分保障粮食和饲草生产,同时缓和盐碱地治理所导致的水资源压力。[结论] 松嫩平原盐碱地开发利用应充分考虑粮饲综合开发模式,统筹粮食和饲草供应,协调粮食和生态安全,以大食物观引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退化土地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3.
浙江不同稻区耳叶水苋对苄嘧磺隆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法测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宁绍平原和杭嘉湖平原5个稻区(宁波、绍兴、杭州、嘉兴和湖州)稻田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不同生物型对苄嘧磺隆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所采集的88种耳叶水苋生物型中,有96.6%已对苄嘧磺隆产生了抗性,其中,低抗(3RI≤10)、中抗(10RI≤50)和高抗(RI>50)的生物型分别占总数的22.7%、53.4%和20.5%。宁波NB0143-01和绍兴SX077生物型对苄嘧磺隆的RI值分别高达124.4和120.4。5个稻区中,绍兴地区耳叶水苋的抗性水平最高,平均RI值为53.1;宁波次之,平均RI值为35.1;湖州、杭州和嘉兴地区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平均RI值分别为24.1、19.9和18.7。表明稻田耳叶水苋对苄嘧磺隆的抗性程度较高,且在宁绍平原和杭嘉湖平原稻区已普遍出现抗性。其中在宁绍平原苄嘧磺隆对耳叶水苋的选择压较大,长期连续用药可能是该地区抗性水平高于其他区域的重要原因。这是有关耳叶水苋对苄嘧磺隆抗性种群分布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西宁地区猪细小病毒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戈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4,34(3):23-23
应用血球凝集抑制试验对青海省西宁地区的某规模化猪场的96份血清样品进行细小病毒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检出阳性头数8份,阳性率为83%(8/96) 相似文献
68.
安徽省北部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7月,安徽省北部地区生猪出现疫病,表现为不食、高热等特征,为查明病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发病猪群样品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137份血清样品中,HPRRSV、PRRSV、PPV带毒率分别为25.5%、23.4%、37.9%;PRRSV、SIV(H1N1、H3N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5%、9.49%和3.65%,仔猪CSFV抗体免疫合格率为50%;6份组织样品中HPRRSV、PRRSV、CSFV、PRV、PPV带毒率分别为50%、100%、66.7%、33.3%、33.3%。表明引起本次猪病为PRRSV、CSFV、PPV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9.
猪的育种工作实际上是人类对猪在世代延续中的一种干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BLUP法选种并不是唯一的选种方法,也不是最好的选种方法。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目前多数还在实验室内,应用于生产实际还很不成熟。常规选种仍是中国目前猪育种的重要方法,不可忽视。我国多元化的市场要求有多元化的育种目标,而多元化的育种目标要求有多元化的选种方法。在外种猪中适当引入我国地方猪种的血统是一种较好的育种技术路线。生物体(动物品种)遗传资源的"纯"与"杂"是相对的,从核苷酸序列的角度来看,地球上的生物体都是杂合的,没有2个生物体是完全相同的。一个品种永远处于动态平衡与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