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02篇 |
免费 | 553篇 |
国内免费 | 117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47篇 |
农学 | 843篇 |
基础科学 | 433篇 |
1205篇 | |
综合类 | 4182篇 |
农作物 | 729篇 |
水产渔业 | 489篇 |
畜牧兽医 | 1428篇 |
园艺 | 598篇 |
植物保护 | 4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319篇 |
2021年 | 354篇 |
2020年 | 398篇 |
2019年 | 343篇 |
2018年 | 254篇 |
2017年 | 383篇 |
2016年 | 310篇 |
2015年 | 402篇 |
2014年 | 442篇 |
2013年 | 549篇 |
2012年 | 681篇 |
2011年 | 637篇 |
2010年 | 631篇 |
2009年 | 568篇 |
2008年 | 525篇 |
2007年 | 548篇 |
2006年 | 509篇 |
2005年 | 388篇 |
2004年 | 305篇 |
2003年 | 322篇 |
2002年 | 596篇 |
2001年 | 527篇 |
2000年 | 367篇 |
1999年 | 180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苜蓿施用污泥效果的研究Ⅰ对苜蓿生长及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兰州市七里河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施用于人工种植的新疆大叶苜蓿草地,探讨了不同施用量对苜蓿生长及各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1.0-2.0kg/m^2污泥,苜蓿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第一年增产23%-31%,第二年增产15%-31%。施用污泥苜蓿地上和地下部组织中N,P,Ca,Mg和Mn的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Fe含量显著增加,而K和重金属元素Ni、Pb、As和Hg的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Zn和Cu的积累增多,但地上部组织中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植物中的平均含量,施用污泥未对新疆大叶苜蓿造成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2.
氧化鱼油对鲤鱼生产性能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将新鲜鱼油(过氧化物值 ,POV ,1.28meqO2/kg)和POV分别为59.28、118.79、159.85、189.37、331.82和367.86meqO2/kg 的6个氧化程度不同的鱼油按3 %加入半纯化饲料中 ,投喂60g左右二龄鲤鱼鱼种9周。结果表明 :氧化鱼油损害鲤鱼生产性能 ,即降低鲤鱼增重率(P<0.05)、增加饲料系数(P<0.05) ;氧化鱼油导致肝体比(HSI)、肾体比(KSI)和脾体比(SSI)增加 ,以POV为59.28meqO2/kg 的低氧化程度鱼油增加幅度最高 ,超过此氧化程度 ,增加态势相对减弱 ,这预示低量氧化产物刺激肝胰脏、肾脏和脾脏增生 ,高量氧化产物破坏性增强 ,抑制增生作用 ;氧化鱼油破坏肌肉组织 ,使肌纤维间隙急剧扩大、肌原纤维降解、肌原纤维模式紊乱。 相似文献
93.
94.
云南半细毛羊不同发育阶段皮肤毛囊性状的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择了 58只母羔 ( 38只单羔、2 0只双羔 ) ,分别于初生、断乳、6月龄、周岁时采取皮肤样品 ,采用横切和纵切连续切片法 ,在皮脂腺水平上观测皮肤毛囊群结构及毛囊性状发育规律。结果表明 :云南半细毛羊皮肤毛囊群结构为三元型 ,毛囊群呈长椭园形 ,皮脂腺较发达 ,毛囊较少弯曲 ,生长方向一致。毛囊性状初生时与断乳、6月龄、周岁时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其余各年龄段间除皮肤厚度和真皮层厚差异显著 (P <0 0 5)外 ,其余差异都不显著 ,说明毛囊性状在断乳 ( 4月龄 )时已基本稳定 ,断乳时的毛囊性状即可代表周岁时的毛囊性状。初生、断乳、6月龄、周岁时的皮肤总毛囊数 (个 /mm2 )分别为4 7 4 4± 7 73、2 9 0 0± 6 4 9、2 9 2 9± 6 4 2和 2 9 79± 6 0 7,S/P值分别为 3 52± 0 91、6 0 0± 1 1 3、6 6 3± 0 95和 7 39± 1 2 6。单双羔在毛囊发育上有不同 ,这种差别差异不显著 ,但数量上的差异一直持续到断乳 相似文献
95.
Rachel J Sorensen James S Drouillard Teresa L Douthit Qinghong Ran Douglas G Marthaler Qing Kang Christopher I Vahl James M Lattimer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21,99(1)
The effect of hay type on the microbiome of the equin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s relatively unexplored. Our objective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cecal and fecal microbiome of mature horses consuming alfalfa or Smooth Bromegrass (brome) hay. Six cecally cannulated horses were used in a split-plot design run as a crossover in two periods. The whole plot treatment was ad libitum access to brome or alfalfa hay fed over two 21-d acclimation periods with subplots of sampling location (cecum and rectum) and sampling hour. Each acclimation period was followed by a 24-h collection period where cecal and f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every 3 h for analysis of pH and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 Fecal and cecal samples were pooled and sent to a commercial lab (MR DNA, Shallowater, TX) for the amplification of the V4 region of the 16S rRNA gene and sequenced using Illumina HiSeq. The main effects of hay on VFA, pH, and taxonomic abundanc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IXED procedure of SAS 9.4 with fixed effects of hay, hour, location, period, and all possible interactions and random effect of horse. Alpha and beta diversiti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R Dame package. Horses fed alfalfa had greater fecal than cecal pH (P ≤ 0.05), whereas horses fed brome had greater cecal than fecal pH (P ≤ 0.05). Regardless of hay type, total VFA concentrations were greater (P ≤ 0.05) in the cecum than in feces, and alfalfa resulted in greater (P ≤ 0.05) VFA concentrations than brome in both sampling locations. Alpha diversity was greater (P ≤ 0.05) in fecal compared with cecal samples.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ithin each sampling location and hay type differed from one another (P ≤ 0.05). Bacteroidetes were greater (P ≤ 0.05) in the cecum compared with the rectum, regardless of hay type. Firmicutes and Firmicutes:Bacteroidetes were greater (P ≤ 0.05) in the feces compared with cecal samples of alfalfa-fed horses. In all,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and bacterial abundances were impacted by hay type and sampling location in the hindgut. 相似文献
96.
97.
高山草原条件下苜蓿种质抗霜霉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引自国内外的94个苜蓿品种在海拔3000m的甘肃桑科摹试验站进行了高山草原条件下的霜霉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颇大,发病率为0~100%,严重度为1~4。通过对各品种的发病率和严重两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按照抗病性从高到低将94个品种分为免疫、高抗、中抗、抗病、感病、中感、高感和极感8个抗性类群;其中:阿尔古奎斯、巴瑞尔,阿毕卡、安古斯、日本1品种、伊鲁瑰斯、布韦兹、托尔、81-89美国、CP4350萨蓝纳斯、贝维、润布勒、兰热来恩德和威斯康辛等14个品种属免疫类群;普劳勒、班纳、L2-1079匈牙利和兴平4个品种属高抗类群;肇东、陇中和陇东3个品种属高感类群;78-27捷克、阿波罗、准格尔、陕北和河西5个品种属极感类群。6~8月份病害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而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绝大多数极感品种和所有高感品种均为国内品种,而所有免疫品种和绝大多数高抗品种均为国外引进品种,这种由于品种的来源不同而引起的抗病性差异很可能与苜蓿霜霉菌的高度寄生专化性有关。 相似文献
98.
99.
本文以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为供体植物,探讨其根、茎叶水浸液对草原伴生种山韭(Allium senescens)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狼毒对牧草化感作用的研究提供新材料,并为揭示其对山韭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发芽率分别降低了43.94%和87.13%;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即低浓度(0.5,5和10 mg·mL-1)促进,高浓度(20和50 mg·mL-1)抑制;化感效应指数表明,狼毒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表明,低浓度根水浸液的化感促进作用强于茎叶水浸液,而高浓度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研究说明了狼毒对山韭不同的生长阶段均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且与其部位的化感效应存在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古代文献中古代医家治疗男性不育症所用方药,探讨古代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特点。方法 收集古代文献治疗男性不育相关方剂93首,把方剂中所用中药录入Excel表格,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对高频次药物功效、归经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首方剂共215味药物,药物的临床功效共20种;古代男性不育症的病机以虚证为主;其中使用频数在前22位的药物功效主要是补虚药、温里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清热药,入肾药物占91.0%。结论 古代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特点是以补虚药为主,同时攻补兼施、寒热并用、表里兼顾,注重调和阴阳气血平衡及补肾益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