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25篇
农学   98篇
基础科学   32篇
  93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 Fertility traits in 348 Brown Tsaiya female ducks were analysed following intergeneric crossbreeding by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 with pooled Muscovy semen. The females descended from 18 sires and 107 dams. At 50 weeks of age, the ducks were intra‐vaginally inseminated once with 0.03 ml of pooled Muscovy semen. Subsequently eggs were collected for 15 d and set for incubation up to candling 10 d later.

2. Average fertility decreased from 87% at day 2 after AI to 53% at day 6 and less than 7% from day 10 onwards.

3. The best criterion of selection for duration of fertility seems to be the number of fertile eggs from 2nd day up to the 15th day after AI. Heritability estimates for this trait were A2 = 0.29 ± 0.18., h2 D = 0.38 ± 0.22.  相似文献   

172.
为解决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马铃薯专用品种缺乏的问题,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晋薯11号为母本、天薯9号为父本杂交,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了晚熟鲜食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9号。该品种在2019 — 2020年进行的国家马铃薯西北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8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2 49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3.0%。该品种生育期119 d左右,薯块卵圆形、黄皮黄肉、芽眼少而浅。薯块品质优良,鲜薯块茎含干物质204 g/kg、淀粉166 g/kg、维生素C 547 mg/kg、粗蛋白22.1 g/kg、还原糖3.5 g/kg。适宜在甘肃中东部、宁夏中南部、青海东部及生态类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3.
基于紫蜂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的粮仓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用芯片CC2430和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构成的粮库温湿度无线监控系统,该系统完成了对温湿度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实现了信息的无线传输,能够实时检测粮仓温湿度,最终实现了粮食储藏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4.
植物特异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植物特异蛋白在植物受精作用,生长发育,雄性不育及环境胁迫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5.
小麦品种衰老类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1981~1985年期间对4个不同衰老类型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各类型的主要表现为:正常衰老的北京17号,旗叶、2叶的蛋白质含量、叶绿素总量及 a/b 比率保持稳定的时间长,非蛋白质氮含量低,蛋白质氮/非蛋白质氮比率高,衰老时从叶片转运出的氮也最多。这是一种合理的冠层结构的表现。青枯型早衰的京矮20,叶绿素和非蛋白氮的  相似文献   
176.
为研究根瘤菌对大豆生长的作用,以大豆品种合丰55为材料,研究施用根瘤菌对大豆植株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叶片氮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植株高度和籽粒蛋白含量,根瘤菌+促菌剂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3.87%;单独接种根瘤菌处理比对照增产23.14%。  相似文献   
177.
沙漠绿洲区不同灌水方式条件下玉米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石羊河流域干旱缺水的民勤县连续进行了 4年田间试验 ,研究了大田地膜玉米畦灌、常规沟灌、交替隔沟灌溉和宽垄沟灌 4种灌水方式下的灌溉定额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拟定了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灌溉制度 ,得出交替隔沟灌溉方式下灌水 7次 ,次灌水定额为 30 0 m3/hm2 ,灌水时间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抽穗期、灌浆始、灌浆中、乳熟期的灌溉制度为该地区推荐采用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78.
采取干导法进行人工授精,2年累计孵化极边扁咽齿鱼受精卵14万粒,平均受精率87.5%,发眼率77.5%,上浮率72%.在孵化水温10~14 ℃条件下,从受精到发眼平均积温为2012.5 ℃·h;从发眼到破膜平均积温为575 ℃·h;从破膜到卵黄囊吸收完平均积温为3734 ℃·h;鱼苗全部发育平均积温为6321.5 ℃·h.  相似文献   
179.
A polyoxygenated and halogenated labdane, spongianol (1); a polyoxygenated steroid, 3β,5α,9α-trihydroxy-24S-ethylcholest-7-en-6-one (2); a rare seven-membered lactone B ring, (22E,24S)-ergosta-7,22-dien-3β,5α-diol-6,5-olide (3); and an α,β-unsaturated fatty acid, (Z)-3-methyl-9-oxodec-2-enoic acid (4) as well as five known compounds, 10-hydroxykahukuene B (5), pacifenol (6), dysidamide (7), 7,7,7-trichloro-3-hydroxy-2,2,6-trimethyl-4-(4,4,4-trichloro-3-methyl-1-oxobu-tylamino)-heptanoic acid methyl ester (8), and the primary metabolite 2’-deoxynucleoside thymidine (9),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Red Sea sponge Spongia sp. The stereoisomer of 3 was discovered in Ganoderma resinaceum, and metabolites 5 and 6, isolated previously from red algae, were characterized unprecedentedly in the sponge. Compounds 7 and 8 have not been found before in the genus Spongia. Compounds 1–9 were also assayed for cytotoxicity as well as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80.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下垂受损产生不定根形成的游击性克隆生长构型,这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群的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和生命曲线。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绵刺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年龄越大,种群数量越多,但并不表示该种群为衰败种群,而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生命曲线呈反对角线性上升,达到生理寿命前很少有个体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