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25篇
  148篇
综合类   692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209篇
园艺   168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4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再生稻传统追肥作业中施肥量不均匀、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力式肥料集排装置。对影响施肥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以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进肥角度、进肥高度、波纹管长度及排肥轴转速对各行排肥量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此气力式肥料集排装置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主要因素顺序为排肥轴转速>进肥角度>波纹管长度>进肥高度。采用Design-Expert10.0软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的参数组合:进肥角度54°、进肥高度216 mm、波纹管长度200 mm、排肥轴转速47 r·min-1,此时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1.71%,施肥均匀性较好,能够满足再生稻追肥要求。  相似文献   
82.
杂色鲍与盘鲍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卵子排放后的时间、精子排放后的时间、授精精子浓度、胰蛋白酶、钙离子、pH和水温等因子对杂色鲍(Haiotisdiversicolor,以下简称S)与盘鲍(H.discus discu,以下简称J)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子排放后的时间和授精精子浓度是影响杂交受精率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与自繁组合相比,正反杂交受精率均较低且下降速度快得多。水温21.5℃时,两亲本自繁对照组中,卵子排放1 h对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而SJ杂交,卵子排放时间2 min时,受精率为55.9%±8.1%,4.7 min时受精率已下降了50%;JS杂交,卵子排放时间为4 min时,受精率为31.5%±9.7%,10 min时受精率下降至4 min时的29.1%。相比之下,精子排放时间对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小得多,3 h内对正反交杂交受精率没有显著影响。杂交适宜精子浓度约为母本自繁的100倍,其中SJ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6.0×106~2.4×107mL-1,JS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3.8×107~7.5×107mL-1。水温对于杂交受精率也有影响,短时间内将水温控制在26~29℃可以得到较高受精率。其他实验因素,如添加胰蛋白酶、Ca2+或改变授精体系pH对杂交受精率均无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83.
在自然界中,植物与气候、地貌、土壤等环境要素共同形成一个自然综合体,因而地带内的植物可反映当地的综合环境特征,乃至风土人情。通过对地带性植物的概念和理论发展进行梳理,针对地带性植物资源分布调查的结果探讨城市园林绿地的营建方法,总结时下的关注热点及地带性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特性和潜在价值。总结表明,以植物群落为主体的地域特色景观营建的理论和实践处于上升阶段。应以营建专类地带性植物景观为起点,模拟自然群落,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结合生态和气候、土壤等的地带性特征,展现人文历史风情。  相似文献   
84.
小瓜虫是重要的淡水鱼类寄生虫.小瓜虫抑动抗原是重要的保护性抗原,它在防治小瓜虫这类体表寄生虫方面有着巨大应用潜力.本文阐述了小瓜虫抑动抗原的发现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并介绍了抑动抗原免疫学研究进展.本综述旨为抑动抗原在小瓜虫疫苗研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体表寄生虫保护性抗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淤泥湖团头鲂与梁子湖团头鲂杂交子一代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在家养条件下连续传代会引起经济性状指标下降。本试验通过原种选优,以优配优的杂交组合,得出淤泥湖团头鲂与梁子湖团头鲂杂交子一代和回交子代。经饲养观察,证明杂交子一代和回交子代都有良好的生长优势,含肉率和粗蛋白含量相对增高,经济性状较亲本更好。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与亲本存在着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6.
通过出耳栽培试验,比较分析白背毛木耳菌株‘漳耳43-28’、06283与其组织分离菌株 Z43-28-1、Z06283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抗污染能力、产量等,结果表明:分离菌株Z43-28-1、Z06283比出发菌株‘漳耳43-28’、06283栽培袋菌丝生长速度分别提高10.3%、13.5%,污染率分别降低11.48%、38.55%,产量分别提高6.2%、2.7%。应用组织分离可以达到较好的品种复壮效果。  相似文献   
87.
刺激隐核虫抑动抗原生物学信息及抗原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刺激隐核虫抑动抗原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利用抗原表位多肽制备了鼠源抗抑动抗原抗体,并研究其抗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表位串联多肽所制备的鼠源抗抑动抗原抗体包含有针对刺激隐核虫抑动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为刺激隐核虫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使用砂光机磨削木材存在功耗大、噪声大和粉尘多等问题,因此设计了一种木材高速螺旋式玉米铣刀,其采用“以切代磨”的方式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该玉米铣刀形似“玉米”,刀尖处直径Ф160~240mm,可实现高线速度切削,刀身均布有2~6排螺旋式阶梯槽,各螺旋槽上均布有6~10个刀片槽,可实现刀片逐刃切削;刀具采用组合结构,刀片前角20°~26°、后角9°~13°,刀具下装有可调高的碟形弹簧,以实现刀片磨损后的补偿,提高刀具材料利用率。通过分析计算发现,初步设计的玉米铣刀质量达105kg,刀身和刀片安全系数在83~402之间,材料浪费严重,因此在优化设计时刀身内部采用了中空结构以减轻质量,装有配重拉杆以调整平衡,增加刀片数量,优化后玉米铣刀质量降至43.5kg,安全系数降到33~70之间,完全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89.
以广西12个县(区)的257户香蕉种植户的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广西香蕉种植户技术需求优先序的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其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西香蕉种植户最需要的4种技术依次为病虫害防治技术、高品质管理技术、施肥技术、新品种技术;而生产决策者特征、家庭因素、组织因素、风险因素、技术信息服务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广西香蕉种植户技术的需求行为.  相似文献   
90.
Soil respiration in tropical forests is a major source of atmospheric CO2. The ability to partition soil respiration into its individual component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disturbance on CO2 efflux from the soil as the responses of heterotrophic and autotrophic respiration to change are likely to differ. However, current field methods to partition respiration suffer from various methodological artefacts; root-rhizosphere respiration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estimate. We used trenched subplots to estimate root-rhizosphere respiration in large-scale litter addition (L+), litter removal (L−) and control (CT) plots in a lowland tropical semi-evergreen forest in Panama. We took a new approach to trenching by making measurements immediately before-and-after trenching and comparing them to biweekly measurements made over one year. Root-rhizosphere respira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38%, 17% and 27% in the CT, L+, and L− plots, respectively, from the measurements taken immediately before and one day after trenching in May-June 2007. Biweekly measurements over the following year provided no estimates of root-rhizosphere respiration for the first seven months due to decomposition of decaying roots. We were also unable to estimate root-rhizosphere respiration during the dry season due to differences in soil water content between trenched and untrenched soil. However, biweekly measurements taken during the early rainy season one year after trenching (May-June 2008) provided estimates of root-rhizosphere respiration of 39%, 24% and 36% in the CT, L+, and L− plots, respectively, which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during the first day after trenching. We suggest that measurements taken immediately before and one day after root excision are a viable method for a rapid estimation of root-rhizosphere respiration without the methodological artefact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trenching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