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6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林业   368篇
农学   431篇
基础科学   143篇
  417篇
综合类   1502篇
农作物   291篇
水产渔业   153篇
畜牧兽医   524篇
园艺   204篇
植物保护   2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Bt水稻"克螟稻"杂交后代中转基因的遗传表达及育种利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GUS反应检测了Bt转基因粳稻(克螟稻)与籼稻、粳稻杂交的不同世代群体的叶片染色情况,结果发现粳粳交F2出现抗性株与非抗性株的3∶1的分离,籼粳交的BC1出现1∶1分离,籼粳交的BC1F2出现3∶1分离,表明转基因在杂交后代的传递属单基因显性遗传.利用Western 点杂交技术结果发现F1、F2 和BC1代的Bt蛋白表达量均超过转基因株供体,呈现出表达能力上的杂种优势.农艺性状考察结果发现,无论是籼粳交,还是粳粳交后代,两者在株高、穗长、单株分蘖数、播始历期和千粒重上无显著差异.这无疑为Bt水稻的育种利用提供了良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2.
枣RAPD技术体系建立与几个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研究建立了适合枣种质RAPD分析的技术体系,进而用于几个枣品种的亲缘演化绵探讨。结果表明:模板DNA纯度,Taq酶、Mg^2,dNTP、随 物浓度在RAPD分析中有重要作用,而模板DNA浓度有一个很大的适合范围,RNA的存在对扩增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在分析受控激光喷丸强化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激光喷丸强化力学效应的物理模型和残余应力的弹塑性模型,分析了激光喷丸强化诱导残余应力的特点,研究了残余应力大小和深度与激光喷丸工艺参数的关系。通过调整激光参数及工艺条件以控制残余应力场的分布,并根据残余应力场的分布判断激光喷丸强化效果,保证了受控激光喷丸强化后工件的疲劳寿命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以叶绿素缺乏突变体水稻为材料,研究其光系统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特性,以揭示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机理。【方法】通过蛋白质电泳、Western 杂交、Northern 杂交以及叶绿素前体物质的测定等来鉴定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黄化原因。【结果】 与野生型相比,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与之对应的是其类囊体膜蛋白的减少,特别是光系统 II 捕光色素蛋白 (LHCII) 三聚体含量的急剧减少。Western 杂交进一步表明,W1的LHCII含量仅为野生型的1/3。编码LHCII脱辅基蛋白的cab基因在突变体W1和野生型中转录水平相仿。突变体W1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从合成的起始δ-氨基乙酰丙酸(ALA)到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含量均等于或高于野生型,而脱植基叶绿素(Chlide)、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结论】通过突变体W1和野生型的比较说明,突变体W1 LHCII脱辅基蛋白含量的减少并不是由于cab基因的转录量降低引起的。通过测定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初步认为突变体W1叶绿素缺乏的原因是原脱植基叶绿素到脱植基叶绿素的合成效率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995.
湖北省水稻部分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88份,按崇阳、远安、武汉三地进行田间自然诱发稻曲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崇阳、武汉早稻品种均未发现病穗,远安31个品种中有20个品种发病,崇阳、远安、武汉三地中晚稻品种的发病品种分别占参试品种的91.2%、70.2%、14.1%,三地发病出现的差异与海拔、地理地貌及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中药材秦艽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中药材秦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龙胆科植物秦艽的分布、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田间试验以基肥和返青肥两种施肥方式,施生物硅肥量为0kg/hm2、150kg/hm2、300kg/hm2、450kg/hm2、600kg/hm2、750kg/hm2六个水平,研究了白浆型水稻土不同生物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生物硅肥施用量(450kg/hm2)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可使叶绿素的含量提高9.56%,从而延缓了水稻功能叶片的光合功能期;水稻叶片的保护酶(CAT、POD)在施用生物硅肥后可维持较高的活性或受到抑制程度较低,使所受膜脂过氧化程度(MDA的含量)相对较低,生物硅肥施用量为450kg/hm2时水稻叶片的CAT、POD活性达最大值,MDA的含量达到最低值,这说明施用生物硅肥促进了膜脂脱氧化作用,延缓功能叶片的衰老;施用生物硅肥后提高了植株干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促进了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移和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协调了源、库关系。在本试验中,生物硅肥施用量为450kg/hm2效果最好,施肥效果各处理表现为:Si3>Si4>Si5>Si2>Si1>Si0,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两种施肥方式基肥的要比返青肥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8.
不同收割方式对芦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机械收割和人工收割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现有的割冠机收割芦苇,会伤害大量的越冬芽,因而引起芦苇正常植株的减少和其他各产量性状的不良。如连续使用,加之方法不当,最终造成产量降低,质量变差。因此,两种方法应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999.
以穗倾角为分类依据,研究了不同穗型水稻群体产量形成和干物质生产特点。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品种平均产量依次降低,成粒率和千粒重较高是直立穗型高产的主要原因;弯曲穗型品种抽穗期干物重和表观输出率较高,直立穗型品种较低;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干物重和成熟期干物重明显高于另二种穗型,抽穗后干物重占成熟期干物重和产量的百分比也较高;直立穗型品种上三叶短而宽、上中部叶片直立而下部叶片较平展,半弯曲穗型品种上三叶长而窄、叶片较平展,弯曲穗型品种上三叶长而宽、上部叶片平展而中下部叶片较直立;抽穗后直立穗型品种群体中下部透光性能好、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慢、丙二醛含量上升较慢;直立穗型和半弯曲穗型品种抽穗后单个颖花拥有的干物质越多,成粒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Copula函数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对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尝试将Copula函数应用于灌溉用水效率评价。针对多元变量导致Copula函数参数求解困难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主成分因子,形成新的指标体系,从而建立PCA-Copula评价方法,对灌溉用水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对7个灌区灌溉用水效率为例进行评价,从灌区地形地貌、规模大小、供水类型、降雨多少、作物结构以及灌溉成本几方面分析评价值的影响因素。根据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高低,经过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表明PCA-Copula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与熵值法以及突变理论评价方法的结果排序相差不超过2个名次的比例为100%,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能够客观反映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高低。同时,PCA-Copula评价方法的评价值在0~1之间分布均匀,最大差值为0.622,明显高于另外2种方法,且相邻排序的综合评价值梯度明显,有利于更直观地区别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