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0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15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7篇 |
农学 | 69篇 |
基础科学 | 57篇 |
166篇 | |
综合类 | 604篇 |
农作物 | 173篇 |
水产渔业 | 81篇 |
畜牧兽医 | 128篇 |
园艺 | 88篇 |
植物保护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口虾蛄是海湾底拖网渔业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分布广泛.其自然资源日渐衰退,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后,口虾蛄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及其防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拟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口虾蛄免疫系统的核心酶——酚氧化酶(PO)的分子结构及该基因的组织表达,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深入探究其免疫机理.采用反转录PCR(RT-PCR)与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从口虾蛄血细胞中克隆了酚氧化酶原(O-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436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2142bp,编码71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82446Da,等电点(pI)为8.78.该基因与Genbank上登录的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罗氏沼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proPO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2%、76%、76%、72%、70%.序列分析表明O-proPO为proPO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多个免疫调节作用位点.系统进化分析显示O-proPO与十足目种类的proPO为同一分支的2个亚群,而后于丰年虫的proPO形成一分支.O-proPO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血淋巴和肠中表达,但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明显高于肠. 相似文献
53.
为了评估不同品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繁殖性能和后代幼体发育情况,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 选取野生群体雌虾 90 尾, P 品系雌虾 166 尾, S 品系雌虾 115 尾, 构建了 103 个家系。其中, 野生群体家系 56 个, P 家系 28 个, S 家系 19 个。本研究共进行 30 d, 记录了整个生产周期内每尾雌虾的繁殖参数及后代幼体的发育数据。结果显示, 与 P 品系和 S 品系相比, 野生群体雌虾在交配率和孵化率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在雌虾产卵性能方面, P 品系雌虾产卵量极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品系(P<0.01), 产卵周期极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品系(P<0.01)。关于幼体发育, 无论是在幼体存活率还是变态时长方面, 野生群体都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分析凡纳滨对虾各繁殖性状间相关关系, 发现在 3 个品系中均可以观察到体重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野生群体、P 品系和 S 品系体重与产卵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364、0.278 和 0.553。凡纳滨对虾的受精卵孵化率与幼体变态(ZⅠ→P1)发育时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关系数为?0.211, 这表明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越高, 其幼体变态发育时长越短。研究表明, 凡纳滨对虾雌虾不同品系间的繁育性能具有较大选择潜力, 在筛选高繁育性能亲虾品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雌虾繁殖力高低及后代幼体发育情况综合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4.
灌木柳无性系苗期耐盐性指标的筛选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灌木柳无性系,研究其耐盐性和有关耐盐性的评价指标。在苗期盐(NaCl)胁迫条件下,测定了苗高、根长、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等10项与耐盐性相关的生长和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和指标筛选,结果表明,苗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蒸腾速率等3项指标可作为灌木柳无性系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根据综合评价值比较,6个品种的耐盐性依次为JW2345>JW2372>JW22-2>JW51-3>JW1065>JW2334;6个品种的耐盐性预测值(VP)与综合评价值(D)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5.
黑龙港流域不同滴灌制度下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华北黑龙港流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中冬小麦灌溉水用量过大的问题,以节水和稳产为目标设计了冬小麦滴灌制度定位试验,比较了滴灌与漫灌及不同滴灌模式下的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实验年份的降水条件下,传统灌溉定额和次数(总量225 mm,分1~3次灌溉)的滴灌与漫灌处理的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在两年降水特点不同的情况下,滴灌量比对照减少45~105 mm的处理产量下降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冬小麦滴灌技术在黑龙港流域具有节水稳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6.
三氯乙烯共代谢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三氯乙稀(TCE)共代谢对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能够支持TCE共代谢的生长基质之一的甲苯的初始浓度对TCE的生物降解影响很大,在TCE对甲苯的物质浓度比为1:23、1:115和1:230的实验中,分别有60%、95.44%和64、3%的TCE被降解了。在第二种浓度比下,TCE和甲苯的降解速率最快,降解程度最为彻底。另外,在TCE和甲苯的降解曲线中观察到了曲线振荡现象,并且两者浓度比越接近于1,其振荡越为严重。 相似文献
57.
帽儿山地区是东北东部山区较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本文利用ARC/INFO软件,对帽儿山林场景观类型最小距离指数和景观连接度指数进行分析,进而对帽儿山林场各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有林地与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有明显差异,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普遍大于有林地;天然林的景观连接度都接近于O,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人工林的最小距离指数低于天然林和非林地;人工林中,人工针叶混交林的距离指数最小,格局接近于团聚分布;天然林的景观格局近于随机分布;非林地中,采伐迹地的距离指数最小,接近于团聚分布。图2参15。 相似文献
58.
59.
农牧交错带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系统总结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涵、技术内容和类型的基础上,阐述了保护性耕作保土、保水、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业效益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实际情况,从气候、土壤、农作物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对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牧交错带地区应用前景广阔,但社会经济因素将是制约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重要因子。加强配套技术的研究、增加资金的投入以及加快农民观念的转变是农牧交错带地区深入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应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