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99篇
  免费   1587篇
  国内免费   2547篇
林业   1772篇
农学   1624篇
基础科学   1259篇
  2474篇
综合类   11260篇
农作物   1806篇
水产渔业   1214篇
畜牧兽医   3697篇
园艺   1847篇
植物保护   1080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534篇
  2022年   1155篇
  2021年   1192篇
  2020年   1095篇
  2019年   1058篇
  2018年   741篇
  2017年   1191篇
  2016年   837篇
  2015年   1297篇
  2014年   1327篇
  2013年   1473篇
  2012年   2032篇
  2011年   2095篇
  2010年   1951篇
  2009年   1645篇
  2008年   1636篇
  2007年   1466篇
  2006年   1183篇
  2005年   871篇
  2004年   597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533篇
  2001年   488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51.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和生物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几种Bt cry基因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产物在pH 10.0的50mmol/L碳酸钠和20mmol/L乙醇胺溶解液中的溶解性 ,发现同样的Cry蛋白在碳酸钠中的溶解度大于乙醇胺。通过胰蛋白酶消化 ,明确Cry1Ca7、Cry1Ia8酶解产物为 38kD多肽 ;Cry1Ie1、Cry1Cb2、Cry2Ab4酶解产物为 41kD多肽 ;Cry1Ac酶解产物为60kD多肽。采用FPLC层析方法对 6种原毒素及其酶解后得到的毒素多肽进行了分离纯化 ,比较了原毒素和毒素的杀虫活性的差异。其结果表明 ,Cry1Ac的原毒素和毒素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为 100% ,Cry2Ab4的原毒素的毒力高于其酶解毒素。  相似文献   
52.
 用培养皿滤纸吸附测定法和不伤根土壤拌菌处理及针刺接种法,测定了大白菜软腐病菌游动性突变体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在其中侵染定殖和扩展的特性。结果表明,游动性丧失和增强的突变体都可以通过种子萌发和主动接触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可以在体内有短期的繁殖,但菌量远低于野生菌。大白菜叶片接种实验说明,这两种突变体也都可以进行短距离扩展,但扩展距离和菌的繁殖量低于野生菌。  相似文献   
53.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4.
25s rRNA 基因部分序列比较在香菇栽培菌种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前中国7个主要香菇栽培品种:科,26,939,135,9311,申10和7402和25s rRNA基因中的D1/D2片段进行了DNA序列测定,根据DNA序列测定结果对它们之间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的7个香菇栽培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同源性很高。通过聚类分析,根据香菇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以将这7个品种分为2类,即苏香,939和9311为一类,26,申10,135和7402为一类。  相似文献   
55.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发酵液中5个灰树花菌株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第6天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Gf961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为0.58%,Gf962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0.30%,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接种后第9天最低,随后以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较小。试验为确定从发酵液中提取蛋白质的最佳时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台湾樟芝对碳素营养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报道了台湾樟芝 (Antradiacomphora)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六种不同碳素营养源组成的合成液体培养基 ,对樟芝菌球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樟芝对六种碳源均可利用 ,其中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佳 ,菌球数量及菌丝体干重均居首位 ,菌球数量是对照的 3 5 5倍 ,菌丝体干重比对照高出1 73倍 ,樟芝对乳糖的利用较差 ,菌球数量虽比CK仅少 2 5个 / 10 0mL ,但菌体干重相差较大 ,每10 0mL相差 2 5 6 9mg。对樟芝发酵液pH测定情况看来 ,不同碳源组成的培养基终止pH表现不同 ,以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终止pH为 4 5~ 5 0左右。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终止发酵pH为 3 5~ 4 0 ,而乳糖则为 5 5以上。试验表明 ,樟芝菌丝生长极其缓慢 ,在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若培养基配方不合理 ,菌球就不生长 ,本文筛选了适合樟芝深层培养的碳素营养源 ,为樟芝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SSR技术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高志红  章镇  韩振海 《果树学报》2002,19(5):281-285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技术以其丰富的多态性、共显性遗传、重复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植物遗传和育种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子标记。对SSR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较详细地分析了如何获得SSR引物,特别是综述了果树上SSR引物的研究现状,同时将其与其它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SSR标记检测的位点多态性水平明显高于RFLP,而且重复性优于RAPD;着重介绍了SSR技术在果树种质资源和构建果树遗传图谱及基因定位等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指出SSR技术将在果树科研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外源绿原酸对苹果抗病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对富士、红星和八棱海棠进行绿原酸处理,研究苹果在外源绿原酸处理下POD、PPO、PAL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富士以0.0001%绿原酸、红星以0.0008%绿原酸、八棱海棠以0.0004%绿原酸处理后,其PAL活性均显著提高,苹果体内也因此而提高了绿原酸水平。  相似文献   
59.
果梅幼树对春施~(15)N-硫铵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俊  章镇  盛炳成  孙其宝 《果树学报》2003,20(4):280-283
以盆栽3年生细叶青梅/毛桃为试材,研究了早春施用~(15)N-(NH_4)_2SO_4条件下,果梅对~(15)N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春季土温较低,限制了植株对肥料氮的利用率。在新梢旺长期,植株从肥料氮中吸收的氮素营养主要用于新生器官的建造,且新梢成为~(15)N的主要分配中心,其次即为果实,再其次为细根。至花芽分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已发生转移和分散,但春施氮对促进当年生枝的花芽分化和维持叶片正常光合功能仍有重要作用,此期亦是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之一,且与贮氮相比,春施氮更有利于当年新根的萌发和根系的扩大。  相似文献   
60.
山葵(Wasabi japonica)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山葵种子的发芽特性及不同植物激素和化学药剂处理对其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葵种子在15 ℃下发芽率最高,20 ℃次之。6-BA、GA3、BR处理可提高山葵种子发芽率,其中以6-BA处理效果最好。去除种皮可使山葵种子发芽率提高到98%,表明种皮对山葵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