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40篇 |
免费 | 1052篇 |
国内免费 | 184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41篇 |
农学 | 989篇 |
基础科学 | 808篇 |
1782篇 | |
综合类 | 8698篇 |
农作物 | 1296篇 |
水产渔业 | 948篇 |
畜牧兽医 | 2916篇 |
园艺 | 1462篇 |
植物保护 | 8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9篇 |
2023年 | 424篇 |
2022年 | 914篇 |
2021年 | 890篇 |
2020年 | 835篇 |
2019年 | 775篇 |
2018年 | 562篇 |
2017年 | 892篇 |
2016年 | 605篇 |
2015年 | 970篇 |
2014年 | 1000篇 |
2013年 | 1137篇 |
2012年 | 1537篇 |
2011年 | 1658篇 |
2010年 | 1556篇 |
2009年 | 1261篇 |
2008年 | 1297篇 |
2007年 | 1164篇 |
2006年 | 917篇 |
2005年 | 660篇 |
2004年 | 463篇 |
2003年 | 248篇 |
2002年 | 309篇 |
2001年 | 282篇 |
2000年 | 259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8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紫花苜蓿不同基肥配比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云南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缺乏专用肥的研究,采用"3414"的试验设计来研究不同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第1年产量、株高、叶茎比、单株质量的影响.试验得出,施N 57.3 kg/hm2、P2O5 138 kg/hm2、K2O 36.45 kg/hm2时年产最高,达104 865 kg/hm2;施N 129.3 kg/hm2、P2O5 -5.1 kg/hm2(视为不施磷肥)、K2O 82.5 kg/hm2时茎叶比最大,达52.12%;施N 79.35 kg/hm2、P2O5 73.05 kg/hm2、K2O 106.05 kg/hm2时株高最大,达61.56 cm;施N 24.9 kg/hm2、P2O5 79.05 kg/hm2、K2O 80.1 kg/hm2时单株质量最高,达5.58 g.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迭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9,6、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将质含量在30.039,6~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9,6~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4.
以甘肃天祝地区3个牧场所产的白牦牛乳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测定3个牧场所产白牦牛乳中脂肪酸含量,比较在枯草期、枯草末期、返青期、青草期4个时期及不同胎次的白牦牛所产牦牛乳中脂肪酸的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3个牧场白牦牛乳中乳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1~5胎次母白牦牛乳中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枯草期、枯草末期、返青期、青草期4个时期白牦牛乳中饱和脂肪酸(SFA)、不饱和脂肪酸(USFA)含量比值分别为1.86、1.75、1.62、1.32.随着气温的升高及牧草的成熟,白牦牛乳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降低,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5.
为筛选与环丙沙星联用对猪源链球菌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的中药提取物,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30味中药醇提物、水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30味中药醇提物、水提物与环丙沙星联用对猪源链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初步追踪与环丙沙星联用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的中药萃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所选30味中药的水提物、醇提物对猪源链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佩兰、黄连、枳壳、郁金等中药醇提物、水提物对猪源链球菌(pf—ce)抑菌活性较强,苍术水提物等对猪源链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弱;佩兰醇提物与环丙沙星联用对猪源链球菌的协同抑菌作用最强;佩兰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与环丙沙星联用对猪源链球菌分别具有协同、相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6.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4份来自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的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v.)、大针茅(S.grandis P.Smirn.)和克氏针茅(S.krylovii Roshev.)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出16个引物,扩增出22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84条,多态性比率为82.51%。结果表明:14份材料呈现出明显的种间相似性,同一种针茅首先聚在一起;每一种针茅都获得了其特有的RAPD条带。 相似文献
47.
宋慧卿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6,36(5):16-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5%氯氰菊酯乳油中高效cisB及transB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测定结果稳定,线性良好,重复性较高。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旨在比较以检测值为定标参考值和以理论值为定标参考值2类近红外光谱(NIRS)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准度差异。试验制备了225个维生素预混料样品,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在10 000~4 000 cm-1内的NIRS,基于同一维生素预混料定标集,分别以检测值、理论值为定标参考值,借助偏最小二乘方法,筛选最优光谱预处理方式,构建维生素E的NIRS定量分析模型,并根据F-检验,采用同一独立验证集,评价NIRS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维生素E的NIRS定量分析模型A(Model-A),以检测值为定标参考值,最优光谱预处理方式为多元散射校正,定标集决定系数(R2)为0.992,最小交互验证标准误差(RMSECV)为4.50×103IU/kg,相对分析误差(RPD)为11.2;维生素E的NIRS定量分析模型B(Model-B),以理论值为定标参考值,最优光谱预处理方式为变量标准化,定标集R2为0.991,RMSECV为4.94×103IU/kg,RPD为10.6。... 相似文献
49.
针对夏季绵羊遭受严重热应激现状,研究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组方(藿朴蒲苓散)对夏季育肥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00只体重相近、年龄一致的健康育肥公羔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0%(对照组)、0.5%、1.0%和1.5%藿朴蒲苓散,试验期30 d,试验期间舍内温湿指数平均达79.11。试验末检测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饲喂0.5%藿朴蒲苓散的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日饮水量和日采食量在不同组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从生理指标分析,饲喂中草药的羊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2)0.5%组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钙和磷等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DM消化率较对照组提高7.20%(P < 0.01),而1.0%和1.5%组的消化率较对照组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3) 从血清生化指标上,3个给药组的生长激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0.5%组含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16.90%;且0.5%组的甲状腺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4)从瘤胃发酵参数分析,3个给药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乙酸和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分别是对照组的1.19~1.30倍、1.18~1.24倍和1.28~1.43倍。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藿朴蒲苓散有助于缓解育肥羔羊的热应激,添加量以0.5%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0.
鸭胚骨骼肌生肌调节因子MyoD1和Myf5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Real-timePCR分析生肌调节因子MyoD1和Myf5在不同鸭品种(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及初生早期(13、17、21、25、27日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骨骼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以及表达差异。结果表明,MyoD1mRNA和Myf5mRNA在两个品种鸭胸肌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均呈"波浪"型;在腿肌早期发育中均呈近似"反√"型的表达趋势,在27日胚龄时表达量最低,出生后7日龄表达量又上升,但MyoD1mRNA的表达量仅有小幅增加,与27日胚龄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Myf5mRNA的表达量有大幅增加,与27日胚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胸肌和腿肌中两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同一胚龄不同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结果提示:骨骼肌中MyoD1和Myf5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时空性,但不存在品种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yoD1和Myf5基因在胚胎期骨骼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