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87篇 |
免费 | 1499篇 |
国内免费 | 16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42篇 |
农学 | 978篇 |
基础科学 | 857篇 |
1833篇 | |
综合类 | 8758篇 |
农作物 | 1307篇 |
水产渔业 | 950篇 |
畜牧兽医 | 2910篇 |
园艺 | 1462篇 |
植物保护 | 8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3篇 |
2023年 | 433篇 |
2022年 | 921篇 |
2021年 | 892篇 |
2020年 | 832篇 |
2019年 | 771篇 |
2018年 | 559篇 |
2017年 | 886篇 |
2016年 | 600篇 |
2015年 | 968篇 |
2014年 | 996篇 |
2013年 | 1129篇 |
2012年 | 1535篇 |
2011年 | 1652篇 |
2010年 | 1543篇 |
2009年 | 1259篇 |
2008年 | 1294篇 |
2007年 | 1159篇 |
2006年 | 914篇 |
2005年 | 660篇 |
2004年 | 464篇 |
2003年 | 247篇 |
2002年 | 310篇 |
2001年 | 282篇 |
2000年 | 259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8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利用山东省1981-2011年历年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资料、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1992-2011年冬小麦生长季逐旬20cm土壤墒情资料,分别构建考虑和不考虑土壤墒情的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气候适宜度指数计算模型,通过与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两种气候适宜度指数的3-5月逐旬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进行历史回代检验和动态外推预报。结果表明:考虑土壤墒情的气候适宜度指数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山东省冬小麦生长期间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对其产量形成的影响,构建的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相关性高于不考虑土壤墒情的气候适宜度指数。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1992-2009年历史回代检验的平均准确率均在95.0%以上,标准化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6%。对2010-2011年外推预报准确率最高达99.4%,最低为95.4%,说明预报准确率较高,建立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可以在业务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本试验旨在研究疫苗、免疫剂量和注射方式对卵黄抗体效价规律的影响,探讨制备抗猪乙型脑炎病毒卵黄抗体蛋鸡的最佳免疫程序。选用无免疫褐羽蛋鸡180只,随机分成18组,每组10只。1、2组均为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3~10组采用皮下和肌肉两种注射方式,并依次注射灭活苗0.2、0.5、1.0和1.5 mL;11~18组同样采取两种注射方式,依次免疫相同剂量弱毒苗。各试验组分别于免疫前1 d、免疫后第3、7、10、14、18、21和28天采集当日鸡蛋6枚,提取卵黄抗体,测定效价。试验结果显示,1~6、11、12组卵黄抗体效价均为0,未产生明显免疫应答;7~10组注射灭活苗后7 d,平均卵黄抗体效价达到峰值,抗体持续时间为14 d;13~18组注射弱毒苗后14 d达到最高值,抗体持续时间为21 d;注射剂量相同但注射方式不同的两组之间比较,卵黄抗体效价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注射方式,相同疫苗的各试验组间,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卵黄抗体效价逐渐加强,且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肌肉或皮下两种注射方式,蛋鸡产生明显免疫应答至少需要免疫灭活苗1.0 mL或弱毒苗0.5 mL。比较弱毒苗与灭活苗,灭活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速度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较少剂量弱毒苗就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速度慢、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84.
85.
本试验旨在比较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主要奶业国体细胞数标准,对比奶罐奶和散卖奶体细胞数,同时分析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及乳成分间相关性,旨在为生鲜乳质量安全评定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于2017年采集内蒙古地区9个盟市673批次生鲜乳样品,采用Foss Mickro-FT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生鲜乳中乳脂肪、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总固体含量,同时采用丹麦Chemomete SCC-100体细胞仪进行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1) 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为37. 7×10~4个/mL,低于欧盟(40. 0×10~4个/mL)、新西兰(40.0×10~4个/mL)、加拿大(50.0×10~4个/mL)和美国(75.0×10~4个/mL)的生鲜乳中体细胞限定值。2)家庭散养模式散卖奶中的体细胞数(55.8×10~4个/mL)显著高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中的体细胞数(37.7×10~4个/mL)(P<0.05)。3)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90;与乳脂肪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乳蛋白、乳糖、非脂乳固体及总固体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295、-0.283、-0.11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管控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主要奶业国标准。家庭式散养方式生产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低于规模化养殖方式。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增高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及乳品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86.
Determining the interval parameters of structu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treme value of static response can solve some structural uncertaintie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are alway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parameters. Finding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them can mak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treme value of interval structure simple and effective. Through function derivation of elastic modulus E and mass density ρ,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y are related to structu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ic response.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russes are taken as an example to calculat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s of loading direction and unloading direction, their parameters are compar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elastic modulus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loading direction are verified.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炭疽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人参炭疽病,给人参生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选取分离自我国吉林省栽培人参上的两种炭疽菌人参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panacicola)和线列炭疽菌(C. lineola),通过平板培养,测定了它们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和光照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1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种炭疽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 ℃,最适生长pH值均为7,光暗交替有利于两种菌的菌丝生长。其中,人参生炭疽菌的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V8汁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淀粉和硝酸钾;线列炭疽菌的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淀粉和硝酸铵;两种炭疽菌对13种药剂敏感,咯菌睛、戊唑醇、抑霉唑、多菌灵、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甲基硫菌灵8种药剂对两种炭疽菌的室内抑菌活性较好,EC50值均小于5.0 μg·mL-1。咯菌睛、戊唑醇、抑霉唑、多菌灵、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甲基硫菌灵8种药剂对两种炭疽菌的室内抑菌活性较好,EC50值均小于5.0 μg·mL-1,其中咯菌睛抑菌活性最强,EC50值均小于0.1 μg·mL-1。两种炭疽菌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线列炭疽菌对吡唑醚菌酯敏感性较高,EC50值小于0.1 μg·mL-1,而人参生炭疽菌对该药剂的敏感性相对较低(EC50值高于200 μg·mL-1)。该结果为人参炭疽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及其田间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为了初步探索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在鹿科动物上的遗传多态性,试验采集56头甘肃马鹿的血液样品,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的方法对MyoG基因(GenBank登录号:FJ746497)5′UTR部分序列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及序列变异分析。结果表明:①引物P1的PCR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经克隆测序分析,在5′UTR -237 bp处存在G→A的转换变异,该位点表现为AA、AB和BB 3种基因型,由A和B 2个等位基因控制;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AA基因型频率最高,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该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0.194)为低度多态(PIC<0.25);经TFSEARCH 1.3分析软件预测发现,该变异可能减少了1个Sp1转录因子。②引物2的PCR扩增片段检测到1个SNP多态位点(—46 bp,G→A),表现为CC、CD和DD 3种基因型, 基因型频率分布为CC>CD>DD,该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0.266)为中度多态(0.25<PIC<0.5),但该变异并未引起潜在调控元件及蛋白质结合位点的改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MyoG基因SNPs位点与甘肃马鹿胴体、肉质性状的关联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针对黑水虻虫沙分选过程中黑水虻幼虫含杂率高、损失率高等问题,结合黑水虻虫沙的机械物理特性设计了一种黑水虻虫沙分离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两级滚筒筛、链轮、电机等组成.以滚筒转速、滚筒倾角、喂入量为试验因素,以含杂率和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含水率为30.2%的黑水虻虫沙筛分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