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3篇
  免费   878篇
  国内免费   1508篇
林业   1007篇
农学   650篇
基础科学   702篇
  1593篇
综合类   7578篇
农作物   1112篇
水产渔业   714篇
畜牧兽医   2365篇
园艺   1141篇
植物保护   597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565篇
  2021年   613篇
  2020年   557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391篇
  2017年   686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724篇
  2014年   775篇
  2013年   916篇
  2012年   1358篇
  2011年   1406篇
  2010年   1323篇
  2009年   1204篇
  2008年   1185篇
  2007年   1062篇
  2006年   905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选择适合山羊痘病毒AV41株增殖的原代细胞,提高山羊痘病毒疫苗生产效率,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绵羊睾丸细胞、绵羊肾细胞、犊牛睾丸细胞3种原代细胞,接种山羊痘病毒细胞弱毒AV41株进行传代培养,比较该病毒株在3种细胞上所引起的细胞病变时间、病变形态及其传代稳定性等增殖特性,并进行特异性、安全性、效力测定,试验结果显示,AV41株在3种原代细胞上均可增殖,其特异性、安全性均符合兽药典要求。疫苗株在以上3种细胞上的TCID50浓度分别达到10-6.125、10-5.5、10-5.875/mL,细胞病变形态、病变时间、最高传代次数等增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试验证明,原代绵羊肾细胞或原代犊牛睾丸细胞可以作为山羊痘病毒疫苗生产的候选细胞。  相似文献   
42.
以EGFP为报告基因体外电穿孔转染鸡X期胚盘细胞,探讨适宜电转染条件以及影响鸡ES细胞存活率和转染率因素。分离鸡X期胚盘细胞进行培养、传代及鉴定,二代细胞设定不同的电压、脉冲时间、质粒浓度、细胞密度及孵育温度等条件转染。电击后10 min,0.4%台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算存活率。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计绿色荧光细胞数和总细胞数,计算转染率。结果表明:电转染鸡ES细胞的最优化电压为280 v,脉冲时间为75μs,质粒浓度为20μg/mL,转染前4℃、转染后25℃(室温)或4℃各静置10 min,细胞密度调整在1×105个/mL×106个/mL,尽量使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电穿孔法转染鸡ES细胞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利用优化条件转染ES细胞,可以满足进一步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3.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s an important zoonotic pathoge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prevalence and toxin types of C. perfringens in retail beef collected from Beijing, China. Among 221 beef samples collected, 53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C. perfringens, resulting in the average prevalence as 23.98%. By toxin gene-based typing, the most C. perfringens strains belong to type A (96.23%, 51/53), only 2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s type D. By a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based analysis, a total of 36 sequence types (STs) were detected, and the most STs (n=30) represented just a single strain. These finding suggest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C. perfringens in retail beef in Beijing was considerably high and these bacteria displayed extreme diversity in genetics.  相似文献   
44.
利用IASG上公布的绵/山羊的11个微卫星标记,鉴定转基因克隆羊与供体细胞系和代孕母羊间的亲子关系。结果表明转基因克隆羊与供体细胞系之间11个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型一致,而与代孕母羊基因型差异很大,由此确定转基因克隆羊来源于供体细胞系。  相似文献   
45.
几种动物病原菌对替米考星耐药性的体外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替米考星对鸡毒支原体、多杀巴氏杆菌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基础上,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体外诱导3种病原菌对替米考星的耐药性。结果鸡毒支原体经9次传代对替米考星产生了高水平耐药,多杀巴氏杆菌经7~9次传代对替米考星产生了高水平耐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经14次传代对替米考星的耐受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鸡毒支原体和多杀巴氏杆菌替米考星诱导耐药株对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吉他霉素和林可霉素表现交叉耐药。研究结果提示,替米考星较易诱导鸡毒支原体和多杀巴氏杆菌产生耐药性,兽医临床应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6.
用常规方法对同一海拔高度不同发育期牦牛几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随着牦牛年龄的增长血液中Hb含量、HCT值逐渐增加,而RBC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即随年龄的增长Hb、HCT与RBC的变化呈负相关;心肌和骨骼肌Mb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心肌中Mb含量均显著高于骨骼肌,差异显著(P<0.05)。结论:牦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血液中Hb、HCT和骨骼肌、心肌中Mb含量增强机体有氧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47.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亚单位疫苗小鼠免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控制猪链球菌病安全高效的疫苗,本试验进行了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应用热酸法提取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35246株类M蛋白,并分别采用羟基磷灰石(HAT)层析和冷酒精沉淀法进行纯化,结果得到较纯的类M蛋白。用热酸提取的粗制类M蛋白、2种纯化的类M蛋白及全菌苗免疫小鼠,结果保护率分别为92%(11/12)、100%(12/12)、100%(12/12)和83%(10/12),表明类M蛋白亚单位疫苗有进一步开发的必要。  相似文献   
48.
NO在雏鸡球虫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以腹腔注射途径给予试验雏鸡cNOS抑制剂L-NAME、L-NA以及iNOS抑制剂L-AG,通过测定血浆NO2^-水平、肠道粘膜NOS活性、雏鸡日增重以及肠道病变计分、肠道组织切片中球虫数量、O.P.G值、异常粪便百分率等指标,研究了NO在雏鸡感染E.tenella或E.acervulina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雏鸡感染E.tenella或E.acervulina后,每日连续给予L-AG或L-NAME,不但加重了雏鸡的肠道组织显微病变,而且使肠道组织切片中的球虫数量增多。此外L-AG或L-NAME处理还使感染雏鸡的O.P.G值和肠道病变记分等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感染对照组的相比未见显著性影响。另外,无论是NO2^-测定结果,还是NOS活性测定结果均表明,3种NOS抑制剂对感染E.acervulina雏鸡体内NO的生成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以L-AG的抑制作用最为理想,L-AG处理组雏鸡血浆NO2^-水平或肠道粘膜NOS活性值均与给予的L-AG剂量之间呈现较好的剂量依赖性递减关系。结果提示,在雏鸡感染球虫过程中,体内大量生成的NO对球虫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NO可能是在雏鸡E.tenella和E.acervulina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种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根据多箱体养蜂的原理,结合我国一般蜂场既生产蜂蜜又生产蜂王浆的具体特点,设计常年用两个箱体供蜂群生活、育儿和贮存饲料,流蜜期再加箱体专供蜂群贮放蜂蜜。结果表明,用两个育虫箱养蜂,比用一个育虫箱容易培养和保持强群;流蜜期用加贮蜜继箱的方法代替勤取蜜,不仅减少了取蜜次数,而且能提高蜂蜜的浓度和产量,同时蜂王浆生产照常进行,产浆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讨豆科牧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形态氮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MtNRT1.3表达和氮吸收的影响。试验设有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处理(对照组,Con)、施铵态氮(NH4Cl—T1)、硝态氮(NaNO3—T2)和混合氮(铵态氮、硝态氮1:1混合—T3),各形态氮肥施加总量为按纯氮250 mg(每1 kg土)。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提高了紫花苜蓿中的氮含量,施加各种氮肥均提高了紫花苜蓿根中MtNRT1.3基因的表达量,且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呈正相关性(P<0.01)。相比于铵态氮肥,施加硝态氮肥不但可增加植株中硝态氮含量,而且能提高植株铵态氮含量;相比于单施硝态氮和铵态氮肥,混合氮肥对提高植株氮含量效果最好;施加硝态氮肥更有利于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累积。因此,对紫花苜蓿施加氮肥应重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增加硝态氮的比例更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