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53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长度约18~24 nt、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miRNA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体内,并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随着植物miRNA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miRNA被证实在不同的非生物逆境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例如营养胁迫、低温胁迫、机械胁迫等。该文综述了植物miRNA的合成、miRNA及其靶基因的鉴定方法,并重点介绍了非生物逆境相关miRNA的表达分析方法、逆境条件下miRNA的调控特征及其靶基因特点等。  相似文献   
102.
灵空山采伐干扰下油松林林间草地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记名样方,对不同采伐方式油松林林间草地群落的草本植物区系及其生态生活型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皆伐后林间草地的草本植物科、属、种数均高于间伐,不同时间间伐的物种数变化不大。在种水平上的区系地理成分都是以温带分布为主和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隐芽植物为主。皆伐方式下的各生长型种数比间伐方式下多,一年生草本所占比例也较大。不同采伐方式下的水分生态型差异不明显,以中生和旱中生植物为主。重要值统计结果表明,不同采伐方式下草本群落除共优种大披针苔草(Carex lanceolata)、小红菊(Chrysanthemum chanetii)外,均存在不同的优势种。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采伐方式和时间不同呈现出皆伐>间伐、采伐晚的<采伐早的。  相似文献   
103.
退耕还林工程是黄土高原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之一,探讨退耕还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农田为对照,选取不同退耕年限(5,10,15,20,25,30年)刺槐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退耕还林后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并探讨土壤可蚀性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呈递增趋势,三者相比退耕前(农田)分别增加32%~79%,32%~98%,2%~60%。(2)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呈递减趋势,较退耕前减少0.6%~6.0%;土壤有机质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呈递增趋势,较退耕前增加8.4%~38.9%。(3)土壤可蚀性因子(K)随着土层增加而增加,但随退耕年限增加呈递减趋势,随退耕年限递增(K)分别减少1.0%,2.7%,3.6%,3.9%,5.0%,7.9%。(4)退耕还林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是土壤可蚀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地上生物量通过影响>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间接影响土壤可蚀性因子(K),且总效应最大。退耕还林后地上生物量增加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以及土壤可蚀性降低起着重要作用,且退耕还林可显著提高团聚体稳定性,降低土壤可蚀性。  相似文献   
104.
植物之间互作效应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不同植物互作效应的基础上,就互作效应在农林复合系统中对植物体内养分、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植物生物学产量等的影响进行了概述,(1)互作促进了植物根系生长,使植物根系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作用,也有利于根系间的养分竞争;(2)植物之间的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及栽培生态系统中,在植物资源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种相生相克作用;(3)互作促使植物体内的养分转移,改善体内的养分状况,达到植物之间养分互补;(4)互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根际养分吸收环境,维持植物生产力;(5)互作能更有效地利用光、热、水、土和养分等资源,并减轻病虫危害,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在豆科与非豆科植物互作中,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作用为其互作植物提供了氮素营养保证,这种形式互作的产量优势通常在缺氮情况下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5.
发酵法改良早灿米品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益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对早灿米进行品质和口感的改奶,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酵前对早灿米进行蒸汽处理8min,发酵时用根霉曲0.6%,面包酵母和酒精酵母各0.15%(接种量0.9%),发酵早籼米的淀粉糊特性类似于东北粳米,做出的米饭口感柔软,并带有发糕和面包的香味。  相似文献   
106.
青钱柳嫩枝扦插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以青钱柳当年生嫩枝为插穗,分别对不同的育苗基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根剂及处理时间进行青钱柳插条生根效应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扦插时间以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最佳时间;扦插基质以蛭石 珍珠岩最合适;生根剂以SJc l对青钱柳扦插苗生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SJc l浓度为250 mg/L,浸泡时间3 h时生根率达最高,生根率为45.6%;健壮当年生的半木质化枝条是青钱柳理想的扦插材料。  相似文献   
107.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需求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现状,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成就与发展趋势,提出该区未来需加强土壤侵蚀过程、机制及侵蚀模型、植被恢复的潜力及调控、大尺度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的格局与规律、水土流失及治理的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模型、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和不同尺度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模式研究等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森林碳储量计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是在景观、区域甚至全球尺度上评估森林碳收支的重要手段,且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估计,常通过测定森林植被的生物量乘以生物量中碳元素的含量(0.45~0.55)推算而得。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主要有IPCC法,BEF为常数的生物量转换因子法,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生物量经验(回归)模型估计法等。概述了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森林植被碳储量的4种定量研究方法,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在今后的森林碳储量研究中,需要加强遥感技术手段的利用,增加碳通量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调查,开发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反演模型。  相似文献   
109.
链霉菌噬菌体φC31整合酶是一种位点特异整合酶(Sitespecific recombinase,SSR),其能够精确并单向的促进attP位点与attB位点的重组,是继Cre/Loxp、FLP之后又一个倍受关注的位点特异整合酶,该整合酶已经成为基因治疗、转基因研究等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现对φC31位点特异性整合酶的作用机制、整合位点及其在转基因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0.
文心兰类原球茎液体增殖过程中秋水仙素化学诱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秋水仙素对液体增殖培养中的文心兰类原球茎进行多倍体诱变, 获得了大量的文心兰多倍体试管苗。结果表明, 秋水仙素浓度越高, 处理时间越长, 类原球茎受伤害程度越严重, 再生苗多倍体比例越大, 最高诱变率可达46.7%; 低浓度, 短时间秋水仙素处理易产生嵌合体; 四倍体试管苗植株粗短, 健壮, 叶片宽厚, 叶片下表皮气孔张度较大, 下表皮细胞核较大且靠近细胞壁边缘; 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加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