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4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717篇
林业   524篇
农学   393篇
基础科学   399篇
  576篇
综合类   3503篇
农作物   497篇
水产渔业   340篇
畜牧兽医   1100篇
园艺   537篇
植物保护   40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1898年   2篇
  1896年   1篇
  18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黄瓜根际解钾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瓜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亚历山大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解钾菌,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菌株的解钾能力,选出解钾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同时研究其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9株细菌,其中PK1、PK3和PK7具有较强的解钾能力,液体培养96h后其解钾率分别为30.05%、33.78%和44.01%。依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PK1和PK3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es putida),PK7为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4d后PK1提高黄瓜的根长、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为42.60%、10.45%、48.65%、33.01%,PK3分别对应提高65.26%、21.09%、83.78%和49.48%,PK7分别对应提高79.46%、44.26%、105.41%和113.03%。  相似文献   
142.
以"小富"西瓜为试材,在同一地块采用相同管理模式连续种植,测定了连作5茬西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和土壤主要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连作茬数增加,土壤pH逐渐降低,理化性状变化不明显;连作使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真菌数量变化与之相反;蛋白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处在一直下降的状态;相关性分析表明,放线菌数量与土壤中蛋白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连作还会降低西瓜维生素C含量,影响西瓜品质。  相似文献   
143.
以4年生"玫瑰香"葡萄为试材,设置改良霍格兰营养液0.5、1.0、1.5倍3个浓度,探讨了不同养分供应量对"玫瑰香"葡萄树体营养生长、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浓度处理下的新梢长度、粗度和主干基部直径均表现为1.5倍1.0倍0.5倍,0.5倍浓度和1.0倍浓度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高于1.5倍浓度,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均表现为1.0倍浓度处理最大,而可滴定酸含量为1.5倍0.5倍1.0倍。从整体情况来看,适当提高营养液浓度(1.0倍),有利于增加可溶性固形物、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的提前着色;营养液浓度过高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反而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不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和果实风味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4.
为了明确花瓣的伸展机制,以‘凤丹白’牡丹(Paeonia ostii)为研究对象,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及高斯多峰拟合,分析蕾期、初开期和盛开期花瓣的波谱特征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差异性。主要结果如下:随着花朵开放花瓣伸展,777、1 105、1 155、1 243、1 447、1 651、1 740、2 853和2 926 cm~(-1)处的振动峰振动依次增强,表明磷脂质、核酸、脂类和蛋白质等代谢物质随花瓣的伸展逐渐增强;且蕾期1 030 cm~(-1)处的振动峰在花开后移至1 060 cm~(-1),表明蕾期花瓣细胞壁多糖以甘露聚糖为主,花朵开放后则以阿拉伯糖为主。蛋白质中甲基基团含量(A2 951 cm~(-1)/A 2 858 cm~(-1))出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初开期比蕾期减少7.97%,盛开期减少13.38%;糖蛋白的变化(A 1 083 cm~(-1)/A 1 547 cm~(-1))也呈现下降趋势,推测‘凤丹白’牡丹是通过蛋白质糖基化作用调控花瓣的伸展过程。对氨基Ⅰ区域(1 600~1 700 cm~(-1))高斯多峰拟合数据显示,各阶段花瓣中均含有果胶相连的β–折叠、β–折叠、无规卷曲、α–螺旋及环与转角;α–螺旋、β–折叠及无规卷曲所占比例在花瓣伸展过程中呈现增长趋势,表明蕾期花瓣通过降低α–螺旋应对缺水造成的生理胁迫,并可以利用ATP合成花瓣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花瓣通过形成更多功能域较多的蛋白质,有效调控花瓣伸展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5.
长期施肥对南方典型水稻土养分含量及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31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70%化肥配施30%有机肥、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和30%化肥配施70%有机肥等5个处理,通过常规分析和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我国南方典型水稻土养分含量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酸性水稻土上,长期单施化肥显著降低土壤p H值,但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p H明显上升;有机和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量。单施化肥土壤真菌18S r DNA序列数比配施有机肥的多1倍,但真菌种(属)数减少了11~40种;前20种优势真菌的丰富度占真菌总量的78.82%~91.51%,以子囊菌最多(7?13种),所占比例最大(23.13%?75.09%);与对照相比,配施有机肥的土壤中有14?15种优势真菌与之相同,而单施化肥的土壤中仅有10种一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处理的真菌群落组成与其他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单施化肥造成土壤酸化加剧,真菌数量成倍增加,但种类显著减少,其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降低,并改变优势真菌种群,相应提高了土壤病原真菌过度繁殖的风险。而有机和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维持水稻土壤健康生态环境和真菌种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6.
承德地区引进食用高粱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海平  季志强 《种子》2017,(5):110-113
试验对13个引进食用高粱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析,以确定各品种在承德地区的抗病性、丰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锦杂108和辽粘3适合承德地区南部无霜期在130 d以上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其它品种可选择种植.  相似文献   
147.
利用Biolog-ECO技术、WinRHIZO扫描仪及其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对照CK(施肥量为0)、施复合肥F(施肥量为600 kg·hm-2)、施有机肥O(施肥量为7 50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施OF(施肥量为复合肥300 kg·hm-2+有机肥3 750 kg·hm-2)处理下煤矸石复垦区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及苗期玉米根系形态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煤矸石复垦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OF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与Simpson指数最高,分别为3.22和0.96, Eveness指数最低,为0.21,而CK处理与之相反,Shannon-wiener指数与Simpson指数最低,分别为3.07和0.95,Eveness指数最高,为0.23;影响该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关键碳源包括6种氨基酸(L-精氨酸、L-天冬酰胺酸、L-苯基丙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甘氨酰-L-谷氨酸)、4种酯(D-半乳糖酸γ内酯、丙酮酸甲酯、吐温40、吐温80)、1种胺(腐胺)、5种酸(D-半乳糖醛酸、2-羟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r-羟基丁酸、D-苹果酸)、3种糖(-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a-环状糊精)、3种醇(I-赤藻糖醇、D,L-a-甘油、D-甘露醇);OF处理下玉米根系形态参数如根长、根体积、根系分形维数及玉米生物性状如生物量、茎粗、株高等与CK处理差异最为显著,说明OF处理有利于煤矸石复垦土壤质量的恢复与提高,利于煤矸石复垦区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148.
149.
在活性追踪指导下,采用多种分离技术从河朔荛花根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技术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其结构分别为1-己酸-2,3-硬脂酸甘油三酯( 1 )、β-谷甾醇( 2 )、月桂醇( 3 )、顺-十八碳-9-烯酸( 4 )、(2E)-庚基-3-(3, 4-二羟基苯基)丙烯酸酯( 5 )、(–)-pluviatolide( 6 )、1β-hydroxy-10β-H-guaia-4,11-dien-3-one( 7 )、异狼毒素( 8 )、新狼毒素B( 9 )、瑞香酚( 10 )、单棕榈酸甘油酯( 11 )和(+)-去甲络石甙元( 12 )。其中,化合物 3 、 4 和 6 ~ 12 均为首次从河朔荛花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异狼毒素( 8 )和新狼毒素B( 9 )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68.4 μg/mL和44.9 μg/mL,对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25.1 μg/mL和14.0 μg/mL。  相似文献   
150.
橘小实蝇是一种对果、蔬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害虫,应用昆虫不育技术(SIT)防治橘小实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手段,但辐照会使不育雄虫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对肠道灭菌处理来探究肠道可培养共生菌对橘小实蝇生物学及形态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组在不育雄虫的蛹重、逆境存活率以及竞争交配力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抗生素处理组和对照组不育雄虫的存活率曲线图表明处理组不育雄虫的寿命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利用Weibull分布拟合模型判断得知两组橘小实蝇存活率曲线均符合基本模型中的Ⅰ型。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肠道可培养共生菌来改善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的生理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