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1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林业   328篇
农学   378篇
基础科学   330篇
  569篇
综合类   1991篇
农作物   237篇
水产渔业   316篇
畜牧兽医   909篇
园艺   345篇
植物保护   22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osteological development of fish not only provides means for understanding its functi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allows early detection of skeletal anomalies.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oste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occurrence of anomalies from the first to the 40th day after hatching (DAH) for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a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pecies in China. Vertebral ontogeny started with formation of anterior neural arches at 3 DAH, and completed at 6 DAH. Vertebral centra started to develop at 4 DAH and ossification in all centra was visible at 15 DAH. Caudal fin appeared at 2 DAH and ossification was visible at 26 DAH. The onset of dorsal and anal fins appeared at 4 DAH and their ossifications were visible at 20 DAH. Pectoral fins were present before first feeding and formed entirely at 9 DAH, and their ossifications were visible at 21 DAH. Pelvic fins appeared at 9 DAH, and formed completely at 21 DAH. The ossification of pelvic fins was not finished until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40 DAH). 24 types of skeletal anomalies were observed. About 20% of individuals showed at least one anomaly. Haemal vertebrae anomalies occurred at the highest frequency, followed by pre‐haemal, caudal vertebrae and anal fin anomalies, and caudal fin had the lowest anomalies frequency. For the first time, our study determined oste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anomalies incidence in larval yellow catfish, which help further investigations into rearing conditions leading to appearance of these anomalies to prevent their incidence.  相似文献   
102.
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中国对虾父本的微卫星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在保持中国对虾雌、雄5∶1的交配比率下,获得了两尾交尾并产生子代的雌虾,同时有4个疑似父本需要识别.利用3个微卫星引物及其组成的三重PCR技术对4个疑似父本进行了鉴别,准确的找到了相应的与雌虾交尾的雄虾.这为建立半同胞家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3.
日光温室冬茬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沈阳地区日光温室冬茬番茄栽培的产量和质量,从温室条件、品种选择、育苗土配制、苗床消毒、播种、分苗、苗期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适合沈阳地区日光温室的番茄栽培技术,为番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配合日粮对梅花鹿仔鹿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4头10月龄梅花鹿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配合日粮(平均粗蛋白质水平分剐为10.27%,14.26%,15.61%和18.60%),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测定并分析仔鹿干物质采食量、体重、营养物质采食量及表现消化率、蛋白质采...  相似文献   
105.
全球变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其中稻田甲烷排放约占全球甲烷排放的10%~30%。稻田甲烷的产生与氧化是决定稻田甲烷排放的关键,其过程是在相关微生物参与下完成的,受多种环境条件影响。水分管理直接影响稻田土壤的通气状况,并对土壤微生物活动产生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甲烷的产生与排放。本文综述了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的微生物学机理,并总结了干湿交替灌溉等常用节水栽培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6.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氯化钙为壁材固化包裹戊唑醇,制备得到2.5%的戊唑醇硅酸钙纳米胶囊缓释剂.并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傅里叶红外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对其理化性能进行详细表征,并对其缓释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硅酸钙包裹的戊唑醇纳米胶囊缓释剂;胶囊形状为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径为209.8nm,粒径分布窄,且呈正态分布,形态稳定;较高温度和pH碱性能够提升戊唑醇的缓释速率,壁材的增厚会降低戊唑醇的缓释速率.戊唑醇微胶囊的制备对提高戊唑醇的使用效率、降低残留、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冯果  施晓伟  蔡琨  刘文  冯勇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3):118-1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黔产纯种发酵淡豆豉中大豆黄素及染料木素的含量,该测定方法下大豆黄素及染料木素含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778.83X-11.467(r=0.9999)、y=41.074X - 12.537(r=0.9999),分别在0.210~1.680 μg、0.111~8.88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  相似文献   
108.
实验从山西太谷、运城采集的油菜中分离得到40株植物内生细菌,经过初步筛选得到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yc8,该菌株发酵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对其发酵产物的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yc8在发酵培养20 h时,菌液的吸光值达最大值1.68,其蛋白质浓度也达到最大值0.478 mg/mL;在发酵培养48 h时,其发酵滤液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抑菌率达到最大值,为83.0%。发酵液对热和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pH6~9的溶液里抑菌活性较稳定;在极酸极碱条件下抑菌活性丧失;对氯仿的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真空复合轧制工艺,将3种钢板(GCr15、Q420、IF)轧制成梯度复合材料,对其结合界面处的微观组织、成分及硬度分布、抗剪强度进行了检测,并对梯度材料自磨锐割刀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板层界面处材料间相互咬合形成较为紊乱的冶金结合方式,界面处元素相互扩散形成过渡区,组织缺陷较少。结合界面处的抗剪强度均超过了国标要求,且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不同界面间存在较为平缓的硬度梯度变化。梯度材料自磨锐割刀后刀面、刀尖及刃口材料为GCr15钢,硬度高、耐磨性好,前刀面的硬度呈梯度变化,磨损均匀,作业过程中可始终保持刀尖前凸,刃口曲率半径变化较小,能够长时间保持刃口的锋锐性与再生作物的低损伤切割。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同作业条件下,梯度材料自磨锐割刀耐磨性是市售割刀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0.
本实验克隆、表达了牛结核早期分泌靶抗原蛋白6(ESAT-61抗原,建立了ESAT-6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同时应用牛结核提纯菌素(PPD)ELISA和ESAT-6-ELISA对采自疫区的641头牛和非疫区的324头牛进行检测,其中PPD-ELISA检测中,疫区有581头阳性牛,阳性率为90.64%,非疫区有2头阳性牛,阳性率为0、62%;ESAT-6-ELISA检测中,疫区有567头阳性牛,阳性率为88.45%,非疫区没有阳性牛。对采自疫区的23例变态反应阳性牛和非疫区的7例变态反应阳性牛进行检测,其中PPD-ELISA检测中,疫区有20头为阳性。与变态反应的符合率为86.90%,非疫区有1头为阳性,与变态反应的符合率为14%;在ESAT-6-ELISA检测中,疫区有18头为阳性,与变态反应的符合率为78.30%,非疫区没有阳性。这些结果表明:ESAT-6-ELISA的敏感性要低于PPD-ELISA;牛结核ELISA在非疫区应用效果较差,在疫区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