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林业   246篇
农学   328篇
基础科学   154篇
  355篇
综合类   691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341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振动深松技术与生化制剂在苏打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振动深松与生化制剂的有机结合旨在探求一种改良苏打盐碱土壤、快速修复草原生态环境的新方法.该文根据田间观测及室内试验,获得了盐碱土改良前后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趋势.采用土壤水分特征指标法,定量了振动深松后深松层的土壤蓄水容量.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改良区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集成技术对苏打盐碱土的改土、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其结论是采用振动深松技术改善了牧草生长的土壤环境,提高了降水有效利用率:与生化制剂的结合运用,降低盐碱对牧草根系的毒害,土壤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等含量明显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经治理后的3~4a,改良区变为优质草场.  相似文献   
942.
胶东山区县域优质苹果生态适宜性评价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山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立体差异显著.如何精确的表示各种资源在山区的分布状况和建立评价模型,是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利用所需要的.该文以胶东半岛典型山区柄霞市为例,构建了县域数宁高程模型,应用GIS对气候因子进行了空间定量模拟,在分析苹果生长生态要求与地形、土壤、气候各项生态评价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多因素综合法进行了县域优质苹果生态适宜性评价,并综合评价结果和土地结构特征,分析了柄霞市优质苹果发展潜力.结果表明:栖霞市优质苹果生长的生态适宜程度较高,中、高度适宜面积达9万多hm2,占县域面积的45%;优质苹果发展的潜力较大,中度以上生态适宜区可开发面积达5万多hm2,其中高度适宜区具备优质苹果发展的潜力最大,中度适宜区次之,极度适宜区和初度、不适宜区的发展潜力较小.该评价结果为当地苹果产业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43.
[目的]精确估算江苏省徐州市黄泛平原及丘陵地区土壤侵蚀量并探究其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水土流失监测和防治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应用USLE模型计算出徐州黄泛平原和丘陵地区2000-2014年的土壤侵蚀模数,逐年统计侵蚀模数的最大值、平均值,不同等级侵蚀面积,分析这些指标15 a间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出多年来侵蚀模数的回归系数分布,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阐述徐州地区土壤侵蚀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①徐州黄泛平原和丘陵地区的土壤侵蚀以轻度(排除微度)侵蚀为主,其中丘陵地区侵蚀具有带状分布特征,并且侵蚀等级跨度更大;②徐州地区的水土流失在逐渐减弱,其中丘陵地区的侵蚀减弱程度和显著性大于黄泛平原;③各等级侵蚀面积随侵蚀程度的加重逐级递减,黄泛平原极强度侵蚀面积控制在5%以内,丘陵地区极强度侵蚀面积控制在10%以内,两区域剧烈侵蚀均得到了遏制;④侵蚀减弱程度较大的地区多分布于各河流域及湖泊周围,并且变化显著性强的区域也多分布于各河流附近。[结论]多年来徐州地区土壤侵蚀程度总体上有所减弱,各河流域侵蚀减弱尤为明显,但在黄泛平原的某些地区侵蚀仍在加重,徐州市有关部门应在这些区域加强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944.
为了解草铵膦对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马铃薯和环境的安全性,本研究在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苗期向田间杂草和马铃薯茎叶定向喷施有效成分分别为0(G0)、847.5(G1)、1 271.25(G2)和1 695 g·hm-2(G3)的草铵膦,系统比较了药后1、4、11和20 d时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药后30和45 d时马铃薯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直径、根茎叶鲜干重和杂草株数,以及成熟期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单株产量、土壤和块茎中草铵膦残留在各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药后不同时期,各处理间的马铃薯叶片MDA和Pro含量、SOD和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药后30和45 d时,除各草铵膦处理区的根茎叶鲜干重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外,各处理间的马铃薯株高、茎直径和成熟期块茎营养品质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试验剂量的草铵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品质无显著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剂量的草铵膦对杂草均有明显的防除效果,且可以明显地提高马铃薯的单株产量,杂草的株、鲜重防效和成熟期马铃薯单株产量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依次表现为G3>G2>G1,但在土壤和块茎中均未检测到草铵膦残留。综上,采用有效成分1 695 g·hm-2草铵膦可以有效防除杂草,对马铃薯安全,且在土壤和马铃薯块茎中未检出草铵膦残留。本研究结果为草铵膦的科学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5.
天然微藻水热炭理化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天然微藻资源化的利用途径,该文以天然栅藻为原料,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与热重分析仪对水热炭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水热炭产率从47.29%(180℃)降低至43.01%(240%);水热炭的O/C摩尔比从1.45减小至0.28,碳化程度加强,水热炭具有应用于固体燃料的潜力。鉴于水热炭含有大量灰分,其热值为8.43~9.67 MJ/kg,因此脱灰预处理是必要的过程。经过水热碳化处理,天然栅藻的比表面积从4.36 m~2/g增加到35.26 m~2/g。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的提高,水热炭的热稳定性增强。研究结果对天然微藻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46.
为防治危害北京地区柳树上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薄翅锯天牛(Megopis sinica),采用对环境安全的天敌昆虫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直接在光肩星天牛幼虫上接天敌的平均寄生率为63.33%,模拟自然木段释放花绒寄甲卵的为73.33%,直接危害木段的为76.67%。另外,可以寄生薄翅锯天牛1~3龄低龄幼虫,平均寄生率为63.33%,而不能在室内寄生4~5龄的幼虫。在林间条件下,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0.98%;释放花绒寄甲卵,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0.82%。  相似文献   
947.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1月24日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主题进行了跨学科、多角度的交流。  相似文献   
948.
日光温室黄瓜地上部各器官生长的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Riehards生长函数和植物干物质分配的汇强理论建立了黄瓜植株地上部单个器官生长和干物质分配模型,该模型采用了一种全局分配方案.把植株上所有器官置于同一条件下进行考虑,更加适用于模拟植物拓扑结构变化情况下的器官生长.模型在计算各个器官汇强时,对同类型但不同生长年龄器官的汇强用其潜在生长速率来表示,有着更为直接的生物学意义.并能够通过试验数据直接获取相关参数.文中用该模型模拟了坐果之前黄瓜植株干物质的分配情况.  相似文献   
949.
干花是利用自然植物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形成的观赏花材.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形状和风韵,及造花的使用随意、保存持久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具有丰富的干花原材料,原料来源广且花朵硕大、花型多姿、花色艳丽;同时,中国经过长期的市场开拓和所具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使干花拥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通过了解干花工艺的制作和保存方法,为<干花>行业标准的制定做好前期工作基础.干花从制作工艺划分,主要有自然干燥法、常温压制法、沙(硼砂)干燥法等8种方法;保存方法需做到防潮和防褪色等6项措施.  相似文献   
950.
研究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大菱鲆肌肉组织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用浓度为800ng/ml的孔雀石绿溶液药浴1h的大菱鲆进行连续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大菱鲆的肌肉中代谢较快,其含量降至检测限以下需要20.3d,而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存留时间长,消除过程缓慢,需长达281.9~356.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