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72篇
  免费   1746篇
  国内免费   2445篇
林业   2372篇
农学   1527篇
基础科学   1321篇
  2920篇
综合类   14399篇
农作物   1976篇
水产渔业   921篇
畜牧兽医   4362篇
园艺   2062篇
植物保护   1203篇
  2024年   265篇
  2023年   627篇
  2022年   1373篇
  2021年   1399篇
  2020年   1257篇
  2019年   1256篇
  2018年   837篇
  2017年   1381篇
  2016年   915篇
  2015年   1249篇
  2014年   1388篇
  2013年   1643篇
  2012年   2376篇
  2011年   2424篇
  2010年   2291篇
  2009年   2083篇
  2008年   2194篇
  2007年   1986篇
  2006年   1656篇
  2005年   1284篇
  2004年   801篇
  2003年   528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466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验证牛分枝杆菌外膜蛋白A是否具有免疫活性,以牛分枝杆菌Vallee Ⅲ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牛分枝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A,采用DNA重组技术将此基因片段连于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ompA,并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BL21(DE3)中,IPTG诱导(终浓度为0.1mmol/L),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蛋白和Western blot分析该蛋白的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pGEX6p-1-ompA以可溶形式表达,蛋白分子量大小为60 kDa,与预计大小相符,纯化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92.
黑色素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内并扮演了重要的生理功能。SLC7A1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功能新基因控制脱黑色素合成从而影响到真黑色素与总黑色素的比例,进而改变了动物的毛色和肤色。综述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并详细分析总结了SLC7A11基因特征及其变异对动物肤色的影响,为研究乌骨绵羊和乌骨鸡乌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在管理一致、播种密度一致的条件下,对科饲1号和玉草2号2个饲草玉米品种在追施纯氮300kg/hm2、375 kg/hm2、450 kg/hm2、525 kg/hm2水平下的产草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饲1号的处理4产量最高,处理4和处理3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处理2和处理1(对照)差异显著.玉草2号也是处理4产量最高,与处理3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对照)和处理2产量差异显著.从总体上来看,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饲草玉米各品种处理的经济效益不同,玉草2号处理3的经济效益最高,比经济效益最低的科饲1号处理1高260.6%;相同品种内不同处理中均以处理3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处理4,最低为处理1(对照).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冬虫夏草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以青海省7个地区冬虫夏草生长地土壤样本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碳酸氢钠浸提-比色法、酸溶法、1 mol·L-1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碱解-扩散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样本的养分与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XH(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土壤各指标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C∶N的范围是18.24~32.79,C∶P是155.53~562.78,N∶P是4.85~24.00,C∶K是4.51~11.52,K∶N是2.55~7.17,K∶P是31.44~81.86;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C∶P与N∶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本研究发现采挖冬虫夏草对其生长环境的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性影响,为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5.
种子老化是影响种子生产和储藏的重要因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影响种子活力中最具威胁性的因素之一。老化种子的检测以及种子老化后发芽情况的鉴定对种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常用的检测手段都是一次性、破坏性的。因此,一种快速、无损的种子老化和发芽检测方法不仅是研究的需要,也是种子行业进行种子检测分选所急需的。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采集紫花苜蓿种子的形态和光谱特征数据,利用LDA(线性判别分析)、SVM(支持向量机)和nCDA(归一化标准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不同老化程度苜蓿种子及其发芽情况分别进行分类和预测。结果表明,不同老化程度种子平均光谱反射率在470~660 nm处出现了明显的区别。LDA可以区分老化种子和未老化种子(准确度93.0%~97.7%),也可以区分不同老化程度的种子(准确度75.3%~91.7%),且均高于SVM的分类结果(准确度分别为92.4%~94.9%和68.7%~78.8%);nCDA对老化种子进行区分的准确度高达88%~98%。同时,LDA可以准确预测发芽种子和不发芽种子,准确度可达98.7%,高于SVM的92.1%;nCDA预测老化种子发芽准确度达到了90%~99%。本研究证明了多光谱成像与分析技术不仅可以区分老化种子,也可以预测种子的发芽。上述结果证实多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多元分析为高效无损检测苜蓿种子活力提供了新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从青海省互助、玛多、海晏、玉树、贵德、德令哈、共和等14个地区采集牛血清样品42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调查了青海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感染情况。结果在被检牛血清420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228份,平均阳性率为50.67%(228/420);在被检牦牛血清180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1份,平均阳性率0.56%(1/180)。  相似文献   
97.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散在的热性、溶血性入畜共患传染病,病猪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在多种动物和入的有核细胞内寄生引起的一种入畜共患的原虫病。本文通过对某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体与弓形体混合感染的诊治,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治疗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8.
1974年,瑞典免疫学家Jerne提出免疫网络学说,认为,机体免疫系统内的各个细胞克隆,通过自我识别,相互刺激,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网络结构.构成网络结构的物质基础,就是位于抗体分子上的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此后一系列实验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独特型抗体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开辟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新方向,如今抗独特型抗体不仅在人类疾病的受体寻找、肿瘤癌症治疗、免疫、诊断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兽医领域也得到同样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原理、制备和检测、模拟抗原的分子基础、在动物疫病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Nsp2Δ1882-2241缺失后弱化的高致病性PRRSV(TJM株)对宿主免疫学应答的刺激机理,本研究分析了免疫猪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及变化规律。将14头4周龄易感仔猪随机分为3组:第1组接种PRRSV TJM-F92株,为免疫组;第2组接种高致病性PRRSV TJ-F5毒株,为攻毒组;第3组不接种疫苗及病毒,为对照组。接种后28d,用TJ-F5毒株攻击试验猪,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PRRSV抗体、IL-2、IL-10、IL-12p40、TNF-α、IFN-α和IFN-β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攻毒组相比,免疫组猪IL-12p40水平持续上调,于免疫后28d受PRRSV强毒攻击后,其水平开始缓慢降低,但仍高于攻毒后的对照组。(2)免疫组IL-2水平在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无明显升高且低于攻毒组,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其IL-2水平却有明显升高。(3)免疫组IL-10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并在免疫14d后一直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4)免疫组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TNF-α水平保持稳定,28d明显上调。攻毒组TNF-α水平0~28d一直低于对照组,且在21d达到最低(P〈0.01)。免疫组在28d受强毒攻击后,其TNF-α水平下降且在攻毒7d时最为明显(P〈0.01),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5)免疫组免疫后28d时IFN-α水平升高,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再次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IFN-β水平一直低于对照组和攻毒组,不因强毒攻击而变化。以上结果提示,IL-12上调在PRRSV免疫保护中起明显作用;另外,上调TNF-α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0.
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状况调查及仔猪首免日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免疫方案,比较及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将湖北省7个规模化种猪场作为研究对象,将猪群分为经产母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0~30日龄)、保育仔猪(30~60日龄)和生长猪(61日龄以上)6个群体,并按各猪群5%~8%的比例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各猪群猪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9.55%、96.43%、99.22%、89.88%、81.68%及78.64%,不同免疫方案下,各场猪群表现出不同免疫效果。而从总体上看,保育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是各个猪群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本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了一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退规律,并且分别设置了14、21、28、35日龄猪瘟疫苗免疫组,于免疫后1周及2周后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该场猪瘟免疫最佳首免日龄为28日龄,并根据研究结果将该场原来的首免21日龄调整到28日龄。本研究的开展对规模化猪场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方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