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2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493篇
林业   257篇
农学   209篇
基础科学   218篇
  434篇
综合类   2172篇
农作物   312篇
水产渔业   369篇
畜牧兽医   656篇
园艺   402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文章通过对北方地区鲤鱼出血病病原、症状、流行情况以及影响疾病流行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鲤鱼出血病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2.
大菱鲆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构建了大菱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体系,对DNA提取、双酶切反应、连接反应、预扩增反应、选择性扩增反应和银染等步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EcoRI/MseI双酶切、核心序列加3个选择性碱基的选择性扩增引物、1∶6(w∶w)的EcoRI端与MseI端选择性扩增引物比和20μl选择性扩增体积,可得到十分稳定的结果。所得产物经电泳和银染后可获得条带清晰、背景干扰小的图像。该体系的构建为AFLP技术在大菱鲆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选取了初孵仔鱼90日龄的大菱鲆114尾,测定了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重等8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自变量全长,计算了以测量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建立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菱鲆7个测量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和尾柄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测量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95,是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X2)、体高(X5)和尾柄高(X6)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4.
饵料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喂活卤虫养殖密度为50尾/桶的存活率最高(85.2%);投喂配合饵料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不明显;而投喂冰冻鱼肉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较大。因此,采用合适的饵料和养殖密度,能够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提高对虾养成存活率,改善生长过程中对虾群体体长、体重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65.
醉鱼糟制过程中酒糟液中的微生物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醉鱼糟制过程中酒糟液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本实验以大黄鱼为原料,用传统糟制工艺制作醉鱼,采用Illumina HiSeq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醉鱼酒糟液菌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糟制过程中不同用盐量(2%、5%和10%)大黄鱼pH值在糟制前5 d或10 d稍有上升后逐渐降低,而TVB-N值在糟制期间逐渐下降,糟制30 d后的TVB-N值均低于30 mg/100 g,其中5%用盐量组最低;5%用盐量组在不同鱼糟比(1:1、1:1.5和1:2)下,大黄鱼pH和TVB-N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说明糟制过程中醉鱼品质较稳定。5%用盐量组醉鱼酒糟液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鱼糟比为1:2的酒糟液Chao指数最大(167),表明物种丰度最高;鱼糟比为1:1的酒糟液Shannon指数最大(2.75),Simpson指数最小(0.109),表明细菌多样性最高;酒糟液涉及细菌17个门和1个未分类菌门,143个属,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和厚壁菌门是优势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占绝对优势;弧菌属、Chloroplast norank和肠杆菌属是优势菌属,发酵前期弧菌属占绝对优势。研究结果为醉鱼酒糟液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控制糟制水产品卫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性真菌病害,研究病原菌侵染棉花的组织学过程对致病机理解析和抗病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丽轮枝菌系统研究了其对抗病棉种海岛棉7124和三裂棉、感病棉种军棉1号和戴维逊棉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对抗/感棉种的初始侵染没有明显差异,接菌5 h后,分生孢子均能吸附在感病和抗病棉种的根表面。但侵染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侵染感病棉种中病原菌3~5 d到达皮层,5~7 d达到维管束,随后迅速扩展繁殖,侵染14 d后即完成系统侵染,并开始产生黄萎病症状;而病原菌侵染抗病棉种,5~7 d才侵入皮层,7~10 d到达维管束,14 d后仍无法扩展,病原菌的定殖与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形成系统侵染,较少形成黄萎病症状。本研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丽轮枝菌对抗/感棉种的侵染过程研究,为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研究和抗性资源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森林生态保护与效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回顾了森林生态保护与效益补偿机制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分析了传统的生态保护政策法律手段的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法律机制是生态保护和效益补偿机制的主要保障。着重研究了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补偿强度、补偿方法 ;从立法、执法、监督以及产权改革等方面 ,系统提出了建立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8.
69.
海南大棚与露地甜瓜病虫害发生差异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南露地与设施栽培甜瓜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差异,通过病情指数及虫口数量调查,对海南大棚与露地栽培甜瓜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大棚具有较好隔离虫害的作用,对于推迟虫害发生,减少害虫危害程度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于减少病毒病发生也有很好的效果,而对于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大棚与露地栽培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0.
据国家、新疆早熟棉区试验结果分析:"十五"期间新疆早熟中长绒棉育种取得新进展,有两个新品种通过2003~2007品种审定,在生产上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系参试.新品种(系)产量水平接近常规推广品种,纤维品质基本符合农业部2003~2007年中长绒棉育种目标,抗病性在逐步提高,同时存在熟性偏晚,吐絮不集中,中后期花成熟度差,抗逆、适应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提高早熟性、强力和抗逆为重点的育种目标和扩大遗传背景,打破性状间负相关性及田间目标性状选择等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