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80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74篇
  111篇
综合类   578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91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As the fast pace of genomic research continues to identify mitochondrial lineages in animals, it has become apparent that many independent studies are needed to support a robust phylogenetic infere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hus to further characterize the maternal lineage, proposed to originate in southwestern region of China, using a wider survey of diverse goat breeds in China. To this end, we sequenced the mitochondrial hypervariable region 1 (HVR1) of the mtDNA control region in 145 goats of 12 Chinese breeds.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hinese goat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distinct lineages (A, B, C and D) as previously reported. A Mantel test and the analysis of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NOVA)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t an obvious geographic structure among Chinese goat breeds. Population expansion analysis based on mismatch distribution and Fu's Fs statistic indicate that two expansion events in Chinese goats occurred respectively at about 11 and 29 mutational time units ago, revealing two star-like subclades in lineage B corresponding to two population expansion events. Moreover, lineage B sequences were presented only in the breeds of southwestern or surrounding regions of China. Multiple lines of evidence from this study and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for Chinese goats mtDNA lineage B originated from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22.
罗非鱼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卫星DNA指纹图谱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3对罗非鱼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2对多态性高、带型清晰稳定的引物,用这 82对引物检测3种罗非鱼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0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7.37个,数据经Popgen32计算和EXCEL工具作图,构建3种罗非鱼的DNA指纹数据库,并绘制了DNA指纹图谱模式图。结果显示,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79 6、0.530 1和0.312 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03 2、0.678 6和0.291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75 4、0.608 3和0.152 8,由此可见,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同时筛选得到16对具特异性条带的核心引物组合可将3种罗非鱼完全区分,每个位点可在其中一种罗非鱼中扩增出独有的条带,从而将这种罗非鱼与其它两种区分开来,将16对特异引物的图谱数据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码指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鉴定研究。为解决罗非鱼品种混杂遗传渐渗问题和保护罗非鱼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3.
宁夏甘肃两省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缺水严重影响了该地区人民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的发展。为此,针对家庭用水设计了屋顶雨水集储装置;在尽量减少建筑费用的情况下,选用了地下建池、拦污栅等污水处理装置,可为干旱地区建造家庭雨水集储装置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25.
黑龙江省杨树栽培生态气候区区划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出8个与杨树生长相关性较强的气候因子作为聚类分析的指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杨树栽培气候区进行了区划,区划结果为黑龙江省杨树栽培区划为三江平原湿润、半湿润区,松嫩平原东部半湿润、半干旱区和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确定了各区划区的主栽杨树品种。为各地区制定丰产林规划、丰产林标准及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为实现杜仲叶中生物活性成分和杜仲胶的高效提取分离,采用连续热水浸提、碱提取、酶水解和石油醚提取杜仲叶,分别得到了杜仲精粉、杜仲多糖(水溶性多糖和碱提多糖)及杜仲胶。考察了料液比和温度对活性成分提取得率的影响,探讨了酶解时间和酶种类对杜仲叶残渣水解的影响,最后对杜仲精粉、水溶性多糖和碱提多糖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杜仲胶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10(g∶mL),温度为80℃时,总黄酮和绿原酸的提取得率最大分别为50.08和6.83 mg/g。杜仲水溶性多糖、碱提多糖、杜仲精粉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杜仲精粉抗氧化活性最高, 5 g/L时杜仲精粉的铁离子还原能力为4.01 mmol/L, 300 mg/L时DPPH·的清除率为94.46%,与Vc相当。杜仲叶水提残渣酶解48 h时,葡聚糖和木聚糖水解率最大,分别为86.77%和15.62%。杜仲叶中水溶性多糖的得率为13.2%,杜仲胶得率为1.86%,碱提多糖得率为9.8%,杜仲精粉得率为8.0%。杜仲胶的M_w和M_n分别为330 398和84 526,远大于水溶性多糖和碱提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3.91,分散程度明显低于杜仲多糖。  相似文献   
27.
插穗直径和洗脱处理对马尾松插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6月间采用不同直径的穗条和不同洗脱处理进行马尾松的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插穗直径对马尾松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性状(不定根数、最长不定根长、根总长等)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插穗直径的增加,扦插苗生根率、生根性状依次递增;直径3.6~5.0 mm的插穗生根率、生根性状显著大于直径≤0.5和2.6~3.0 mm的插穗;扦插育苗时,应选用直径大于3.0 mm的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材料;插前进行洗脱处理,对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性状均有较大影响,说明经洗脱处理后,一定程度上清除了生根抑制物质,有利于插穗的生根;用3%乙醇+0.5%高锰酸钾处理后的插穗的生根率比CK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28.
为高效利用圆齿野鸦椿籽油,采用正己烷加热回流提取圆齿野鸦椿籽油,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正己烷-圆齿野鸦椿籽粉末比(液料比)对圆齿野鸦椿籽油提取得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及数据分析,进一步对回流提取圆齿野鸦椿籽油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提取得率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是加热回流提取时间62.04 min,提取温度80.2℃,液料比10.14∶1(mL∶g),该条件下提取得率的预测值为5.84%,通过验证实验发现,提取得率实验值为(5.85±0.001)%,与预测值接近,两者的相对误差为0.17%,说明响应面优化的圆齿野鸦椿籽油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同时,对圆齿野鸦椿籽不同部位提取得到的油脂进行分析,种仁出油率为(35.6±0.7)%,种皮出油率为(2.1±0.15)%,对籽油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出18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到65.52%,亚油酸的量最高,达45.64%。  相似文献   
29.
以红松、红皮云杉、长白落叶松造林地为对象,利用化学制剂威尔伯进行幼林抚育试验,结果表明:450 ml·hm-2剂量除草效果最差,仅有12%,在生产上无应用价值;450 ml·hm-2剂量有一定的除草效果,但不明显,持效期也短;1 125 ml·hm-2剂量无论除草效果还是除草速率都优于450 ml·hm-2和750 ml·hm-2。长白落叶松对威尔伯敏感,不能应用。化学除草抚育较人工抚育更能促进幼树生长,而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夹竹桃叶提取液对红蜡蚧若虫的防治效果,以无氯清水和95%乙醇为溶剂,提取得到夹竹桃叶水提液和夹竹桃叶醇提液,对红蜡蚧初孵若虫涌散期的防治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夹竹桃叶提取液对红蜡蚧初孵若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防治效果增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上升。夹竹桃叶水提液1∶10、夹竹桃叶醇提液1∶10浓度配比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