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9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林业   409篇
农学   528篇
基础科学   269篇
  673篇
综合类   1240篇
农作物   320篇
水产渔业   172篇
畜牧兽医   834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29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解决姜科植物繁殖系数低、种性退化等问题,扩大姜科植物的繁殖规模,提高品种自身抗逆性和增产潜力,有效建立姜科植物的离体快繁体系,总结了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部分姜科植物离体快繁体系构建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处理、丛生芽和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与分化和生根培养条件,阐述了姜科植物离体快繁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对植物组织培养在姜科植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姜科植物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运用生态学的系统分析方法,以铜川市耀州区金圣生态养羊示范基地农户肉羊农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三种规模养殖农户种植亚系统能量产投比与结构调整前相比分别提高了39.40%、39.50%和30.40%,向养殖亚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占养殖亚系统需能总量的96.61%,88.45%和80.55%;养殖亚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分别达到7.35%、8.00%和8.39%,输入到种植亚系统的粪尿能水平分别是调整前粪尿能输入水平(37.64×103 MJ/hm2)的1.57倍、1.84倍和2.07倍.整个系统的经济投入与产出比分别达到1.73、1.83和1.98,三种规模农户的纯收益比调整前分别增加1132.5元、2392.8元和3913.5元.表明农户肉羊生产系统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农牧生态系统,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3.
为了加强对武汉市主汛期降水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的了解,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武汉市1955—2015年汛期小时降水数据。结果表明:武汉主汛期降水量443.5 mm,降水小时149 h,降水日数22.7天,降水强度19.5 mm/d;主汛期降水量05时最多28.9 mm,降水发生概率最大是04时13.1%,最小21时8.3%;主汛期内小时降水强度05时最大3.6 mm/h,16时最小1.9 mm/h;降水量、降水强度呈上升趋势,主汛期第3旬的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明显。城市防汛抗内涝应更多关注小时降水变化。  相似文献   
54.
高康  宋雪彬  戴思兰  季玉山  王朔  刘昊 《园艺学报》2020,47(Z2):3031-3032
菊花新品种‘东篱雅致’是以中国传统大菊品种‘绿朝云’为母本,以花形奇特、不同色系的‘钟声’,‘清水莲’和‘笑靥’等传统大菊品种作父本进行人工混合授粉,经连续选择育成。舌状花松针形,粉、绿复色。植株低矮, 直立性强, 适于盆栽观赏, 主要观赏期11月中旬—下旬,可以用于北京地区节日布展或庭院观赏。  相似文献   
55.
基于加总数量框架,采用乘积完备的Hicks-Moorsteen指数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混合效率变化,要素投入结构变化通过改变混合效率,进而影响农业TFP增长。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TFP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要素投入结构变化的影响,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对农业TFP增长的促进与抑制效应并存。从时间维度看,1994—2016年要素投入结构变化对农业TFP增长有促进作用。从空间维度看,东部地区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是农业TFP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而中部地区仅在1994—2016年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提高了农业TFP增长,西部地区仅在1978—1984年对农业TFP增长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56.
为了促进一氧化碳(CO)在植物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本文归纳了CO在植物体中的生物合成途径,CO作为信号分子对植物各种生理功能的调控,以及CO与其他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分析得出,CO在植物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因此,CO在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7.
旨在探明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间作措施的合理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单作为对照,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间作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间作较单作显著降低了作物产量,尤其在温带地区。此外,在地面覆盖和豆科作物条件下,间作也降低了作物产量。然而,当降雨量超过600 mm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显著增加了29.6%。而当降雨量小于600 mm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降低了18.7%。年均气温也显著影响间作的产量效应,当年均气温高于20℃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降低了55.1%,长期间作(>5年)有利于提高产量,然而当年数少于3年时,间作较单作却降低了作物产量。高有机质含量(>20 g/kg)和低有机质含量(1 g/kg)条件下,间作均不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与此类似,当土壤全氮高于1.5 g/kg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降低48.6%。间作对作物产量的降低幅度在pH 6.5~7.5时是最大的。当土壤有效磷、氮和钾含量分别为>30 mg/kg、 <50 mg/kg和50~100 mg/kg时间作较单作降低作物产量。因此,间作的产量效应受气候、试验年限和土壤性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薯茎尖培养的最佳NAA/6BA配比,设置0.1 mg/L/2.5 mg/L、0.2 mg/L/2.5 mg/L、0.2 mg/L/1.0 mg/L 3组NAA/6BA浓度配比处理,观测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北京553’、‘红香蕉’、‘苏薯8号’、‘烟薯25’、‘安吉芋’、‘济徐23’、‘渝紫7号’、‘商薯19’茎尖培养成苗率、愈伤组织直径、不定根数目、叶片数和植株高度的影响,同时调查不同品种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红香蕉’、‘济徐23’、‘渝紫7号’、‘商薯19’在0.1 mg/L/2.5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安吉芋’在0.2 mg/L/2.5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苏薯8号’、‘北京553’、‘烟薯25’在0.2 mg/L/1.0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因此,在甘薯茎尖培养过程中,不同甘薯品种适宜的NAA/6BA配比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品种特性来进行调整激素的用量和比例。  相似文献   
59.
水分胁迫对花生不同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花生不同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库—源—流”间的变化动态,以‘花育20号’和‘花育27号’花生品种为试材,采用控制条件下的防雨棚池栽方法,研究了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下,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花生叶片、茎、根和荚果等器官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干旱胁迫使花生叶片、茎和根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淀粉均明显升高,但荚果中可溶性糖含量却明显降低。无论何生育时期受到干旱胁迫均使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峰值提前15天左右出现,“源”物质输出提前但输出量降低,叶片提前衰老。生育前期干旱胁迫使滞留在荚果中的NSC含量增加,结荚期后干旱胁迫反而利于荚果中NSC的转化。全生育期水分适宜处理叶片中NSC含量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小。由此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NSC由源至库的运输和转化,使荚果“库”容量降低。  相似文献   
60.
在打击肉制品掺假走私、维护市场秩序、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等方面,对动物源性成分鉴定技术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鉴定技术,有多样性和局限性的特点。归纳了重组酶聚合酶恒等温扩增技术原理与应用,解决了PCR技术在仪器上的局限性,优化了早期恒温扩增技术的缺点。指出重组酶聚合酶恒等温扩增技术为动物源性成分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在动物疫病诊断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