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5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1515篇
林业   1453篇
农学   2141篇
基础科学   1420篇
  2346篇
综合类   3580篇
农作物   661篇
水产渔业   425篇
畜牧兽医   1757篇
园艺   383篇
植物保护   94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497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514篇
  2015年   592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641篇
  2012年   822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863篇
  2009年   779篇
  2008年   736篇
  2007年   744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102.
马涛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35):134-138
研究裂解温度对污泥生物质炭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安全、合理、高效处置污泥提供理论依据。将干燥污泥分别在200、300、500、700℃下进行热裂解处理(SBC200、SBC300、SBC500、SBC700),获得污泥生物质炭,测定其基础理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制备的污泥生物质炭表面颗粒结构完好,孔径范围均集中在10~50 μm,其中低温生物质炭SBC200表面较光滑,最可几孔径和中值孔径最大,分别为20.1 μm和14.8 μm,高温生物质炭SBC700表面较粗糙,比表面积最大,为5.98 m2/g。随裂解温度的提高,污泥生物质炭的产率、含水量、电导率、挥发分、阳离子交换量显著下降,全碳、氧、全氮、氢含量、有效磷和铵态氮均逐渐降低,pH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将污泥制备成生物质炭,是安全处置污泥的有效途径,低温制得的污泥生物质炭具有更大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潜力,而高温制得的生物质炭在改良土壤酸性的应用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3.
对高速公路用地进行集约用地评价,可以为未来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从高速公路的用地结构、用地功能和与外部因素的协调性出发,对山西高速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作出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用地数量有所增长,其结构不断调整,功能不断增强,与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性也不断加强,集约度不断提高。未来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将迅速发展,必须加大集约利用力度,以尽可能少的用地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4.
新疆兵团主要植棉区机采棉田杂草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新疆兵团北疆、东疆主要植棉师蕾期、铃期棉田杂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疆第六师、东疆第十三师机采棉田杂草主要有16科31种,其中禾本科杂草占16.1%,阔叶杂草占80.7%,莎草科杂草占3.2%;1年生杂草占64.5%,多年生杂草占35.5%。北疆第六师蕾期棉田优势杂草为龙葵、野西瓜苗、田旋花、灰藜,铃期优势杂草为龙葵、田旋花、灰藜。东疆第十三师蕾期棉田优势杂草为灰藜、反枝苋、狗尾草,铃期优势杂草为龙葵、灰藜、反枝苋、田旋花。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时期棉田优势杂草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将为新疆兵团机采棉田杂草的科学可持续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国内外奶牛疫病预警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奶牛疾病的预警要求,分析了国内外8种疫病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奶牛养殖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兽医巡检预警技术:该技术较为成熟,但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牛场迅速、高效预警的需求。二是奶样体细胞数测定技术:可初步诊断隐性乳腺炎,但需要额外细菌培养和检测确诊。三是奶牛群体改良测定技术:以监测生产性能为主,仅可预警奶牛乳腺炎及酮病。四是计步器及发情、反刍项圈预警技术:同时具备发情与反刍监测功能,但仅适用于牛群的发情与反刍监测。五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库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型或算法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但预警效率受限。六是智能化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及预警技术:可预警口蹄疫等重大传染病,但无法完全替代临床诊断,不能监测病原微生物。七是基于AI和群体热成像的奶牛行为分析技术:可以监视记录奶牛行为与温度特征,锁定病畜,但对发病初期无异常行为的牛只无效。八是生物气溶胶激光光谱测量技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浓度,达到预警疫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军方监测人类重大疫病。未来的奶牛疫病预警技术需要进一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奶牛重大疫病预警诊断。本文为预警监测技术的本地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6.
107.
纤维强度是衡量棉花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棉纤维强度形成的遗传基础对棉花纤维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83份纤维强度差异显著的陆地棉材料,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对5个环境的纤维强度及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各环境纤维强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且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为5.55%~8.44%,广义遗传力达到88.67%。GWAS共检测到19个稳定的显著关联SNP位点,分布在A01、A06、D05、D08、D10、D11和D13等7条染色体上,合并为9个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区间,其中4个QTL区间与前人定位的QTL区间重叠,其它5个QTL区间是本研究新发现的控制纤维强度性状的稳定位点。根据区间内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注释,共筛选出4个可能与纤维强度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对棉花纤维强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养猪户也变得越来越多,不仅能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也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养殖户在养猪中通常会因很多因素致使猪群感染疾病,倘若不能及时处理,势必会对自身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加大疫病的扩散。该文主要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新理念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9.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entral Asia is vulnerable to pressure from human activity due to the physical geography and climatic fragility of this region. A set of indicators suitable for the future assessment of this pressure needs to be proposed. Thirty‐six topsoil samples (0–5 cm) were collected from roadsides in a suburban region of Bishkek, the capital of the Kyrgyz Republic in Central Asia, and a risk assessment of anthropogenically disturbed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PTEs) was systematically conducted with classic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of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early showed that topsoil samples with high contents of PTEs (Pb, Zn and Cu)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raffic within a distance threshold of 200 m and that anthropogenic effec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highway. The enrichment factor and anthropogenic contribution for Pb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three PTEs, with average values of 2.0% and 47.4%,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enrichment.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e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lso indicated that noncarcinogenic risks did not occur for any of the anthropogenic PTEs. The reported method provides a new systematic pathway to reveal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on the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il.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work will be highly valuable as important guidelines for agriculture,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TE content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oil collection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10.
朱琳  高宁  马亮亮  赵云翔 《猪业科学》2021,38(6):114-119
公猪在养猪生产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公猪的优秀遗传基因可通过精液快速传递到商品群中,从而快速获得效益。因此公猪精液的好坏关系着公猪的价值。在高成本的选育前提下,选育出1头精液品质优良的公猪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将公猪精液品质指标加入到公猪选育性状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公猪进行精液有效精子数选育可提高选育质量,正向促进公猪选育效果,提升种公猪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