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森林生物量测定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所必需的基础性研究。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10月份采用收获法(草本层、灌木层)和标准木法(乔木层)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以木荷Schima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优势种的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141.0770±17.4298)t.hm-2(平均值±标准差,n=3),其中接近90%集中于乔木层,其他层生物量分配较少。群落及其各层生物量种间分配差异较大,以优势树种木荷和米槠生物量为主,其生物量主要由树干组成,器官分配大小顺序为干>枝>叶。群落萌枝生物量主要集中在灌木层,50%以上由米槠萌枝生物量构成。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基本体现了以木荷和米槠为优势种的该群落结构特征及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量分配特征。表5参15  相似文献   
42.
43.
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疯草危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3个旗疯草的种类、分布、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盟有疯草7种,其中棘豆属有毒植物3种,黄芪属有毒植物4种,分布面积超过139.33万hm^2,危害最严重的是小花棘豆和变异黄芪,给当地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就如何综合利用疯草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44.
声驱鱼技术作为辅助过鱼措施之一,承担着保证鱼类洄游顺利通过过鱼设施,继而保护鱼类资源和恢复河流连通性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交替播音的形式,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为研究对象进行负趋音性实验,旨在探究草鱼幼鱼面对不同声音的行为反应。实验水槽(3.6 m×1.1 m×1.0 m)布置于下牢溪周围水域,平均水深为0.5 m,平均流速为0.06 m/s。实验使用1种单频音(1 000 Hz)和5种复杂音(鱼游动声、引擎声、短吻鳄叫声、打桩声和游艇声),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为(117.69±2.77) dB re 1 μPa,对照组为未播放声音时草鱼的行为反应数据。结果显示,播放复杂音时,草鱼的反应次数、趋音速度、运动时间比均显著高于单频音和对照组(P<0.001),草鱼的初次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单频音和对照组(P<0.001);复杂音中,受到游艇声刺激的草鱼反应次数和趋音速度最大,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反应次数、趋音速度最小;复杂音中,受到游艇声刺激的草鱼初次反应时间最短,为(23.40±5.13) s;受到引擎声刺激的草鱼初次反应时间最长,为(146.00±7.82) s,显著低于其他复杂音(P<0.05);受到游艇声和打桩声刺激的草鱼平均反应时间最短,分别为(26.52±3.01) s和(28.76±4.07) s;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平均反应时间最长,为(64.76±17.82) s;复杂音中,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运动时间比最高,为(98.47±0.48)%;受到引擎声刺激的草鱼运动时间比最低,为(94.58±0.54)%;播放单频音时,草鱼的反应次数、初次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运动时间比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5种复杂音(鱼游动声、引擎声、短吻鳄叫声、打桩声和游艇声)对草鱼幼鱼具有驱赶效果。本研究在丰富鱼类负趋音性研究的同时,为实际工程中声驱鱼辅助过鱼设施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本试验旨在测定武冈铜鹅、四川白鹅、武川鹅以及天府肉鹅的常规肉品质和矿物质元素、氨基酸、风味脂肪酸、肌苷酸含量及肌纤维直径与密度,并进行比较。选取1日龄体格健壮的武冈铜鹅、四川白鹅、武川鹅和天府肉鹅各30只,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鹅,公母各占1/2,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1)武冈铜鹅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鹅(P<0.05),胸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四川白鹅(P<0.05);而腿肌粗脂肪含量与其他3种鹅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贮存损失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鹅(P<0.05)。2)武冈铜鹅肌肉铁、镁、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和天府肉鹅(P<0.05)。3)武冈铜鹅肌肉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武川鹅和四川白鹅(P<0.01),甘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鹅(P<0.01),而胱氨酸和苯丙氨酸与其他3种鹅差异不显著(P>0.05)。4)武冈铜鹅肌肉中肉豆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鹅(P<0.01);十六烯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武川鹅(P<0.01);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武川鹅(P<0.05);二十烯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天府肉鹅(P<0.01)。5)武冈铜鹅胸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和武川鹅(P<0.05),而各组肌纤维直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武冈铜鹅肌肉品质以及风味优于武川鹅、四川白鹅以及天府肉鹅。  相似文献   
46.
达明珠 《木材工业》2005,19(1):33-34,39
介绍了原木蒸煮废水的处理方法,提出氧化塘法是小型木材加工厂处理该废水的最佳选择,并用实例简单介绍了氧化塘的设计选型问题.  相似文献   
47.
披针叶黄华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 GC- MS联用分析技术从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中分离鉴定出 12个喹喏里西啶生物碱 ,即无叶豆碱 ,N-甲基金雀花碱 ,金雀花碱 ,白羽扇豆碱 ,黄华碱 ,臭豆碱 ,N-甲醛基金雀花碱 ,Dodecahydro- 7,14 -methanodipyrido[1,2 - a:1′,2′- E][1.5 ]diazocine,Pyridine1- acetyl- 1,2 ,3,4 - tetrahydro- 5 - (2 - piperdinyl) ,7,14 -Methano- 2 H,6 H- dipyrido[1,2 - a:1′,2′- e][1,5 ]diaz,1,1- Dim ethyl- 3- (2 - nitrophenyl) ,7,14 - Methano- 4 H,6 H-dipyrido[1,2 - a:1′,2′- e][1,5 ]diaz。后 5种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  相似文献   
48.
达光文 《草业科学》2009,26(6):41-46
对旱泉沟流域的植被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物种重要值进行调查分析,采用TWINSPAN对旱泉沟流域次生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从植物群系组成、植物群落之间的生态关系方面,研究旱泉沟流域封山禁牧区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初步探讨乔木树种的演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2)从群落Ⅰ到群落Ⅶ, 乔木、灌木、草本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持平,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为乔木<灌木<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为乔木>草本>灌木,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逐渐复杂化,并趋于稳定;3)次生林的演替序列为山杨树Populus davidiana→桦树Betula platyphylla→青海云杉Pica crassifolia,其自然演替顶级为青海云杉。  相似文献   
49.
5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embryos derived from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f oocytes from persistently infected (PI) cattle would contain infectious virus. Three in vitro embryo production treatment groups were assessed: 1) oocytes and uterine tubal cells (UTC) free of 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 (BVDV) (negative control), 2) oocytes free of BVDV fertilized and cultured in media containing UTC obtained from PI heifers, and 3) oocytes from PI heifers fertilized and cultured in media containing UTC free of BVDV. The developmental media, UTC and embryos (individual or groups of five) were assayed for virus. Virus was not isolated from any samples in treatment group 1. As shown in previous studies, a proportion of embryo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BVDV in treatment group 2. In treatment group 3, the 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oocytes contaminated the developmental media and infected susceptible co-culture cells used during fertilization and culture. In addition, 65% (11/17) of the degenerated ova from treatment group 3 had infectious 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m. While none of the ova developed into transferable embryos, the study did confirm that use of oocytes from PI cows could lead to amplification of BVDV and cross contamination during in vitro embryo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