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7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林业   258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89篇
  198篇
综合类   1252篇
农作物   146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405篇
园艺   200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和田绿洲气温与相对湿度的GM(1,1)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954—2002年的观测资料对和田地区影响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建立了GM(1,1)模型。得到了比较满意的预测结果,对研究该地区蒸发能力的变化和中长期预测预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以凤尾兰(YuccagloriosaLinnaeus)的茎尖、幼嫩茎段及嫩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以嫩叶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由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增殖最好,由茎尖诱导的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表现最佳。筛选出最佳初代培养基MS 6-BA3.0mg/L NAA0.2mg/L;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MS 6-BA8.0mg/L NAA0.1mg/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6-BA5.0mg/L KT1.0mg/L;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 6-BA4.0mg/L NAA0.05mg/L 椰子水100mL/L;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2mg/L。  相似文献   
63.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有效促进宿主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及对有机物质的分解,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柑橘是菌根依赖型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没有严格的专一性,但有选择性,因此有必要筛选出不同砧木适宜的菌株。以柑橘砧木资阳香橙(Citrus Junos Sieb. ex Tanaka)和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 L. Raf)幼苗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对不同砧木接种不同AM真菌后测定其生长性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指标求其隶属函数值并累加计算综合分数并排名,筛选出促进香橙和枳壳生长的优势菌株。研究表明,接种不同AM真菌对不同砧木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促生和抑制两个效应。根据综合评价系数,香橙中隶属函数平均值较高的菌株为G.r(Glomus reticulatum)、R.c(Rhizophagus clarus)和R.i(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分别为0.71、0.66和0.63;枳壳中隶属函数平均值较高的菌株为R.c(Rhizophagus clarus)、G.v(Glomus ver...  相似文献   
64.
研究柑橘园长期种植白三叶对四川丘陵区紫色土有机碳及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为紫色土地力提升和柑橘园肥料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2014—2020年在川东北丘陵区开展5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柑橘园清耕及柑橘园间作白三叶2个处理,2020年3月,采集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川东北丘陵区柑橘园土壤水稳定团聚体以<0.25 mm小粒级为主,2~1 mm粒级含量最低。与清耕相比,柑橘园长期种植白三叶增加了2~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减少了>2、<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且不同土层之间均表现出这一趋势。种植白三叶显著提高土壤0~20 cm土层及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现为随着粒级的减小含量逐渐增加、且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除0~10 cm土层>2、2~1 mm粒级外,柑橘园种植白三叶均能提高不同土层中各粒径土壤碳氮比。综上,柑橘园长期种植白三叶增加土壤>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补充紫色土有机碳库和氮养分含量,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紫色土持续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5.
2003~2004年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水平对苇状羊茅鲜草产量的影响,获得优化回归模型为y=3426.86 623.07x1 220.75x3;主效应分析表明,增施氮、钾肥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而增施磷肥的作用很小。经模拟寻优,获得年产鲜草4 864kg/667m2的施肥方案为每667m2施纯N 50kg、纯K2O 55kg。  相似文献   
66.
牧草新品种黔草1号高羊茅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草1号高羊茅是利用贵州地方野生资源作亲本,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经10余年的选育研究育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坪用性好、耐践踏、持续性好、绿期长,返青期比引进品种凌志提前7 d,枯黄期晚3 d;种子成熟期集中,种子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高20%以上。适应我国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等地区种植,是运动场草坪、环境绿化、生态治理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67.
贵州草业问题与牧草种子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贵州草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贵州牧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加快贵州草业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加快地方优良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加强牧草新品种选育力度对贵州草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贵州草业发展必须构建“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种子生产-生产示范推广”的技术服务体系,走地方优良草种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桂林市沙糖橘产区的叶片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并为桂林市沙糖橘的合理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于2017年调查分析了桂林市沙糖橘产区6个县60个果园叶片的氮(N)、磷(P)、钾(K)、钙(Ca)、镁(Mg)、硼(B)、铁(Fe)、锰(Mn)、铜(Cu)、锌(Zn)的含量状况。结果显示,桂林市沙糖橘叶片中N、P、K、Ca、Mg、B、Fe、Mn、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92±0.36)、(1.23±0.01)、(14.54±0.78)、(32.96±1.03)、(2.67±0.10) g.kg-1和(95.77±4.72)、(50.64±8.57)、(77.42±5.70)、(4.70±0.59)、(15.72±0.95)mg.kg-1.。其中,N和B含量普遍偏多,位于高量和过量水平的果园比例分别为43.33%和78.33%;P、K、Ca、Mg、Cu和Zn的含量普遍存在偏少现象,位于低量和缺乏水平的果园比例分别为38.33%、35.00%、40.00%、43.33%、65.00%和81.67%;Fe和Mn的含量适中的果园比例分别为65%和66.67%,均同时存在偏多或偏少的现象。桂林市沙糖橘产区树体营养元素失衡现象普遍存在,生产上应减少N和B肥的用量,重视补充P、K、Ca、Mg、Cu、Zn肥,合理施用Fe和Mn肥,以确保树体营养均衡,实现沙糖橘的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69.
池养线纹尖塘鳢的生殖及全人工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线纹尖塘鳢野生幼鱼,在池塘驯养至性成熟,经多代的混合选育,2002年育出子二代以后亲本2 000尾。进行池塘人工诱导产卵、受精,连续4年间获得受精卵6 143.5万粒,孵育出仔鱼4 983万尾,孵化率81.1%,相对孵育仔鱼量为65.1尾/g,取得全人工繁殖成功。试验结果表明,线纹尖塘鳢的卵小,长径仅0.6~0.9 mm,短径0.4~0.6 mm,初孵仔鱼全长2.875 mm;仔鱼混合营养期短,仅2~3 d以上,这些特点对仔鱼成活率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70.
晚大新高梨的净光合速率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晚大新高梨进行叶片净光合速率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4、5月份为单峰型,在6、7月份为双峰型,年变化为双峰型。净光合速率Pn在光强为18-1 476 μmol·m-2·s-1时随光强的增强而增大, 净光合速率Pn在CO2浓度为31-963 μmol·mol-1时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叶片在展叶后23 d内,净光合速率Pn呈上升趋势,23 d后Pn值略有下降,然后趋于稳定。不同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相比,树冠外围中部最高,下部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