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82篇
  免费   2113篇
  国内免费   3214篇
林业   2116篇
农学   1664篇
基础科学   1636篇
  3250篇
综合类   15093篇
农作物   2121篇
水产渔业   1293篇
畜牧兽医   5981篇
园艺   2224篇
植物保护   1731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873篇
  2022年   1837篇
  2021年   1622篇
  2020年   1418篇
  2019年   1432篇
  2018年   1057篇
  2017年   1483篇
  2016年   1089篇
  2015年   1578篇
  2014年   1679篇
  2013年   1987篇
  2012年   2610篇
  2011年   2705篇
  2010年   2563篇
  2009年   2398篇
  2008年   2294篇
  2007年   2073篇
  2006年   1654篇
  2005年   1397篇
  2004年   786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1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ai)养殖体系中筛选得到具有群体感应淬灭(Quorum quenching, QQ)活性的潜在功能菌,并对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安全性评估及发酵条件优化。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136液体X-gal法进行活性菌株筛选,发现2株细菌(BDZ5和W1B)的发酵液对信号分子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C6-HSL)具有显著的降解作用,但经沸水浴处理后均丧失降解活性。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BDZ5和W1B分别被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科贝特氏菌属(Cobetia)。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菌株BDZ5和W1B均无溶血性,且对多数抗生素具有敏感性,注射2株活性菌未提高凡纳滨对虾死亡率,且对凡纳滨对虾血清免疫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单因素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在起始pH为7.0、盐度为20、0.0005%的MnCl2条件下培养48 h后,菌株BDZ5达到最大生长量;在起始pH为6.0、盐度为40、0.05%的CaCl2条件下培养48 h,菌株W1B达到最大生长量。2株菌的最适信号分子C6-HSL降解条件与其生长条件有所不同,在起始pH为7.5、盐度为30、0.0005%的MnCl2条件下培养48 h,2株活性菌对信号分子C6-HSL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菌株BDZ5和W1B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水产养殖,为基于QQ角度防治对虾细菌性病害提供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92.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4–-P)和硅酸盐(SiO2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莱州湾的DIN浓度范围为1.64~106.36 μmol/L,平均值为24.18 μmol/L,5月明显高于8月;PO34–-P浓度范围为0~2.010 μmol/L,平均值为0.182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SiO23–-Si浓度变化范围为0.97~78.93 μmol/L,平均值为18.30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DIN、PO34–-P、N/P高值区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的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SiO23–-Si、Si/N、Si/P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龙口–莱州近岸海域。对营养盐结构的分析表明,莱州湾存在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陆源输入是莱州湾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营养盐结构限制平面分布表明,春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和夏季东营-潍坊养殖区易引发赤潮,夏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选用青海农田常见杂草野燕麦作为靶标杂草,盆栽接种后测定了多孢木霉HZ-31菌株对野燕麦体内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寄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生理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多孢木霉HZ-31菌株侵染野燕麦后,对植株生理机制防御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PAL和POD活性增加,以抵御菌株侵染,其余生理防御指标包括MDA含量、CAT、PP...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不同施锌水平对盐碱地玉米生理特性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以科河699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根据不同施锌肥方式设置6个处理:T0(0 kg·hm-2)、T1(7.5 kg·hm-2)、T2(15 kg·hm-2)、T3(22.5 kg·hm-2)、T4(30 kg·hm-2)、T5(37.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玉米生理特性、籽粒锌含量及产量。结果表明,施锌降低了盐碱地玉米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灌浆期T3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分别较T0处理降低了22.3%、24.7%、15.9%;施锌提高了玉米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大喇叭口期T3处理的超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分别较T0处理提高了68.7%、152.1%和72.6%;同时,玉米籽粒锌含量和产量随施锌量的增加呈先增加...  相似文献   
95.
不同基质处理、不同肥料配方的高山松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0年在迪庆州小中甸国有林场中心苗圃进行了不同基质和不同肥料配方对高山松苗木高生长影响的育苗试验,结果为:该地区高山松年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基质处理方式和肥料配方对出苗期并无太大影响,温度是决定出苗期长短的主要因素;基质的营养成分和物理结构对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是决定速生期苗高生长的关键因素;就当地泥炭而言,保持其原始结构对苗木前期生长更为有利;T肥和T K肥配方是最适合高山松生长发育的肥料配方;脱盐处理与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
为有效评价不同强筋小麦品种加工品质的差异,以65个强筋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籽粒、面粉及面团品质特性进行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利用综合得分对供试材料进行品质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其分类。结果表明,在20个品质评价指标中,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36%),面团形成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62.90%)。千粒重与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等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籽粒蛋白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筋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面筋指数与面团参数(弱化度除外)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0个性状综合成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437%;其中,第1、2主成分的贡献率较高(33.083%、25.111%),分别代表了面团及蛋白质因子。综合评价得分高的品种(系)有6个,为师栾02-1、新麦26、藁优5766、科兴3302、鲁研1403、陕农33,可作为品质改良的亲本材料加以利用。65个材料可分为5个类群,第Ⅰ、Ⅱ类群的籽粒品质较好;第Ⅲ类群的面团品质最佳;第Ⅳ类群的籽粒、面粉及面团的综合性状较好;第Ⅴ类群的籽粒蛋白与面筋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7.
梭梭被肉苁蓉寄生后的生理代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肉苁蓉良种繁育基地内,选择立地条件、梭梭树龄、林分密度、林木株行距、接种肉苁蓉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基本一致的梭梭人工林为试验地,以被肉苁蓉寄生、未被肉苁蓉寄生和曾被肉苁蓉寄生但已解除寄生关系的梭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水分代谢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的生理代谢反应.结果表明:与未被肉苁蓉寄生的以及曾被肉苁蓉寄生但采收了肉苁蓉种子的梭梭比较,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有所降低,而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有所提高.三者之间的各项测定指标的差异达到显著程度.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引发的一系列生理代谢反应,既是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的一种生理代谢适应,也是引起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生长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
为给水杨酸(SA)在小麦高产和淀粉品质调优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3~2004年度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强、中、弱筋三种类型冬小麦品种豫麦34、豫麦49和豫麦50为供试材料,在开花前3d和开花后7d喷施浓度分别为0、0.5、1.0和1.5g/L的SA,研究其对三种类型专用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组成、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喷施适宜浓度的SA可以提高淀粉含量、淀粉的支/直比例、粘度参数和强筋小麦的膨胀势,有利于小麦淀粉品质的改善,但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总淀粉产量的调节效应明显不同,即开花期喷施SA可以提高强筋小麦的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总淀粉产量,但1.5g/LSA处理对中筋小麦表现出负效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弱筋小麦则无显著调节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从保证产量和改善小麦淀粉品质的角度来看,对于强筋和弱筋小麦而言,以1.5g/LSA处理效果最好;而中筋小麦以1.0g/LS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
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玉米(Zea mays 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行小麦分子标记研究和QTL分析的重要遗传材料。本文对DH群体创建过程中影响单倍体胚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形成等因素以及双单倍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技术、2,4-D处理、玉米花粉和小麦柱头发育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对诱导单倍体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同时对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
源库调节对小麦籽粒灌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品种的源库关系,通过剪叶和去穗处理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籽粒灌浆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籽粒体积、千粒重、灌浆速率在花后15d之后均表现为去穗处理〉对照〉去叶处理。去叶处理使两个品种的千粒重、灌浆速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豫麦49—198较对照下降最大比例分别为24.4%和22%,兰考矮早八下降的最大比例分别为7.6%和9%;去穗处理使两个品种的千粒重和灌浆速率均有所增加,其中豫麦49—198较对照增加的最大比例分别为11.1%和17%,兰考矮早八增加的最大比例分别为12.2%和17.25%。源库改变对两个品种的光合特性均有影响,表现为对照旗叶〉去穗旗叶〉去叶倒二叶〉对照例二叶。随着灌浆进程,豫麦49—198去叶处理的倒二叶光舍速率较对照增加的比例从40%减为25%.兰考矮早八去穗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较对照下降的比例从27%减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