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69篇 |
免费 | 1842篇 |
国内免费 | 328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131篇 |
农学 | 1668篇 |
基础科学 | 1651篇 |
3267篇 | |
综合类 | 15166篇 |
农作物 | 2121篇 |
水产渔业 | 1294篇 |
畜牧兽医 | 6014篇 |
园艺 | 2241篇 |
植物保护 | 17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3篇 |
2023年 | 873篇 |
2022年 | 1842篇 |
2021年 | 1629篇 |
2020年 | 1425篇 |
2019年 | 1435篇 |
2018年 | 1062篇 |
2017年 | 1481篇 |
2016年 | 1096篇 |
2015年 | 1588篇 |
2014年 | 1698篇 |
2013年 | 2001篇 |
2012年 | 2628篇 |
2011年 | 2727篇 |
2010年 | 2573篇 |
2009年 | 2412篇 |
2008年 | 2307篇 |
2007年 | 2080篇 |
2006年 | 1656篇 |
2005年 | 1402篇 |
2004年 | 791篇 |
2003年 | 504篇 |
2002年 | 498篇 |
2001年 | 447篇 |
2000年 | 438篇 |
1999年 | 165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1篇 |
1956年 | 15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51.
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着中国饲料工业健康平稳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在解决世界粮食与蛋白饲料短缺问题存在较大潜质。经多年研究,单细胞蛋白在菌种选育、生产工艺、发酵原料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单细胞蛋白饲料成本仍居高不下,在饲料工业中一直未得到大量应用。提高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菌株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简称NPN)利用效率和生长速度,是降低单细胞蛋白生产成本的关键。本试验从多株酵母菌中筛选出NPN利用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期获得菌体蛋白产量高的突变菌株。通过对14株酵母菌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确定其最适碳、氮源,并依据14株酵母的生长潜力、菌体蛋白产量、NPN利用能力等进行排名,筛选出综合性能较优的酿酒酵母菌M(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YI59)和N2(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 AA2)。将酵母菌M和N2作为出发菌,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葡萄糖、硫酸铵为碳、氮源,依平板菌落大小与液体发酵菌体蛋白产量进行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菌落较大的3株突变菌MU23、MU3和MU5。经液体发酵复筛发现,MU3和MU5菌体蛋白含量较原出发菌M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2.93%和11.82%(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与出发菌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菌株MU23菌体蛋白含量与出发菌M无显著差异(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较原出发菌M有较大幅度提升,为0.26 g/L,提高13.04%(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使用紫外照射诱变可以达到提高酵母菌NPN利用能力和菌体蛋白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2.
953.
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相同日粮条件下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胎次、体重、产奶量基本相似的荷斯坦奶牛120头,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9 ×1012个/d·头,试验期100 d,预饲期10 d,试验期90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分别在60和90d提高了5.4;和5.24;,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乳脂率在60和90d分别提高了3.21;和3.83;,并在90d差异显著(P<0.05);试验期内,试验组乳蛋白率略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30 d时试验组的乳糖率和非脂固形物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1;和1.35;,差异显著(P<0.05),60和90d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期30、60和90d试验组的奶牛体细胞数分别下降了8.98;、10.15;和21.14;.[结论]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可以显著提高奶牛产奶性能和增强奶牛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954.
955.
以京玉1号甜瓜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不同部位、苗龄、激素组合等因素对植株离体再生的影响,建立了以子叶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甜瓜子叶生长6 d时最佳,用Ms+6-BA 2.0 mg/L诱导分化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可达88.67%;诱导不定芽伸长生长以MS+GA32 mg/L+KT 2 mg/L为最佳,伸长率达83.33%;伸长的不定芽在MS+IBA 0.5 mg/L上生根良好,外植体生根率达91.67%. 相似文献
956.
采后包装及钙处理对‘豫甜'桃(Prunus persica)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豫甜'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包装处理室温贮藏及采后钙处理低温贮藏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贮藏条件下,聚乙烯膜包装袋中加入KMnO4(乙烯吸收剂)的贮藏效果明显优于其它2种处理.与对照相比,果实的呼吸速率减小了5.0 mg*kg-1*h-1,果实硬度增加了2.6 kg*cm-2,Vc含量增加了10 μg*g-1,可溶性酸含量增加了0.07 g*k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2.1 g*kg-1,总糖含量增加了2.8 g*kg-1;经ρ为4%的 CaCl2溶液处理后,装入加有KMnO4(乙烯吸收剂)的聚乙烯膜包装袋中,在0~5 ℃的低温下贮藏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果实的呼吸速率减小了1.0 mg*kg-1*h-1,果实硬度增加了2.1 kg*cm-2,Vc含量增加了1.3 μg*g-1,可溶性酸含量增加了0.17 g*k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0.25 g*kg-1,总糖含量增加了0.5 g*kg-1;综合比较认为采后钙处理再低温贮藏能较好地降低桃果实的呼吸速率,保持果实的硬度,抑制Vc的降解,较长时间地维持果实的营养成分,保持其品质不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95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氟硅唑、氟菌唑、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烯唑醇6种杀菌剂对穗腐病菌抑菌效果较好,其EC5 0值分别为0.11,0.22,0.26,0.88,1.09,2.99μg/mL。对多菌灵、氟硅唑、丙环唑和代森锰锌4种药剂进一步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有效成分用量丙环唑150.00 g/hm2、氟硅唑51.00 g/hm2在发病初期穗部喷施对玉米穗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66.14%和66.04%。产量测定结果表明:丙环唑用量为150.00 g/hm2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显著,其次是氟硅唑用量为51.00 g/hm2。 相似文献
958.
机械化收获能够提高大面积种植绿豆的工作效率,因此生产上亟需解决绿豆成熟期不一致且收获时叶片未完全脱落等问题.乙烯利能够促进农作物的成熟,增加产量,加速离层形成,导致器官脱落.本试验以白绿9号为试验材料,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收获前15 d、12 d、9 d和6d喷施清水(CK)和0.20%、0.35%、0.50%浓度的乙烯利,并测量产量及主要形状,以筛选出使绿豆脱叶效果最好且不影响产量的时期和浓度.两年的试验结果显示,收获前15 d增产效果好于其他时期,喷施0.20%乙烯利增产效果好于其他浓度;各处理的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均比CK少,各处理株高与CK间差异不显著,收获前15 d喷施0.20%浓度的乙烯利对单株荚数影响最小.综合两年试验结果且考虑到经济成本,叶面喷施乙烯利的方法适用于促进绿豆落叶,最佳的喷施时期是收获前15 d,最佳的喷施浓度为0.20%. 相似文献
959.
从组织分布、各毒株利用率、配体结合区介导感染的能力及β亚基胞质区作用等方面论述了4种整联蛋白αvβ1、αvβ3、αvβ6和αvβ8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各整联蛋白决定口蹄疫病毒宿主组织嗜性的作用,并为口蹄疫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0.
为了克隆和表达编码扩展莫尼茨绦虫无精症缺失(DAZ)基因,试验根据GenBank中扩展莫尼茨绦虫DAZ基因cDNA序列(登录号为GH291478)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扩展莫尼茨绦虫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DAZ基因,并克隆到pMD19-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构建重组质粒pET28a-DAZ,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以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通过螯合琼脂糖凝胶FF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表明:重组DAZ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14 ku。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