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88篇 |
免费 | 737篇 |
国内免费 | 158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34篇 |
农学 | 2076篇 |
基础科学 | 1154篇 |
2375篇 | |
综合类 | 5104篇 |
农作物 | 1010篇 |
水产渔业 | 664篇 |
畜牧兽医 | 2366篇 |
园艺 | 594篇 |
植物保护 | 10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228篇 |
2022年 | 555篇 |
2021年 | 699篇 |
2020年 | 680篇 |
2019年 | 629篇 |
2018年 | 419篇 |
2017年 | 614篇 |
2016年 | 508篇 |
2015年 | 669篇 |
2014年 | 668篇 |
2013年 | 723篇 |
2012年 | 945篇 |
2011年 | 1100篇 |
2010年 | 901篇 |
2009年 | 896篇 |
2008年 | 829篇 |
2007年 | 775篇 |
2006年 | 709篇 |
2005年 | 661篇 |
2004年 | 345篇 |
2003年 | 286篇 |
2002年 | 276篇 |
2001年 | 272篇 |
2000年 | 341篇 |
1999年 | 459篇 |
1998年 | 387篇 |
1997年 | 345篇 |
1996年 | 315篇 |
1995年 | 264篇 |
1994年 | 307篇 |
1993年 | 246篇 |
1992年 | 202篇 |
1991年 | 180篇 |
1990年 | 148篇 |
1989年 | 139篇 |
1988年 | 84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7篇 |
1975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56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6年1月份抽查筛选了29个省份124家饲料企业,总产量100.6万t,同比下降5.39%,环比下降16.90%。其中配合饲料74.3万t.同比下降7.84%,环比下降17.50%;浓缩饲料22.1万t,同比增长2.48%,环比下降13.87%;复合预混料4.2万t.同比增长1.12%,环比下降21.29%。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复合预混料产量与往年同期产量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22.
23.
24.
规模猪场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9套试剂盒,检测了7种能引起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传染病,对来自有繁殖障碍症状的305场次进行猪瘟(HC)抗原检测,并对包括这305场次在内的978个猪场(次)病例的6346份血清样品及52698份田间血清样品进行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伪狂犬病(PR)、日本乙型脑炎(JE)、细小病毒感染(DPV)、猪衣原体病(Chla)、布鲁氏菌病(Bruc)等7种传染病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在有繁殖障碍症状的猪场,HC抗原检出率高达61.97%,并且在不使用疫苗的情况下,PR3RS、PR、JE、Chla和PPV的抗体阳性场分别为49.42%、34.29%、12.72%、31.71%、和48.08%。HC和:PR交叉感染率达23.81%;HC和:PRRS交叉感染率为9.52%,PR和PRRS交叉感染率高达59.65%;另外JE、PPV也同HC、PR、PRRS存在部分交叉感染。不使用疫苗的田间血清样品的PRRS、PR的抗体阳性率也高。HC与PRRS.PR、Chla、JE和PPV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感染可能是引起繁殖障碍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加强综合防制,优化免疫程序、把握引种关、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是防制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兽用繁殖控制疫苗研究发展迅速,本文阐述了兽用繁殖控制疫苗的研制以及抑制生殖激素的疫苗、抗配子抗原疫苗、增加受精率的疫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相关的商品化产品。 相似文献
26.
Irene Schiller Zen Huat Lu Lloyd Vaughan Roseline Weilenmann Stephane Koundrioukoff Andreas Pospischil 《Journal of veterinary diagnostic investigation》2003,15(6):585-588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from 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to amplify DNA from a variety of recent and archival material. Because DNA from paraffin-embedded samples is more degraded than from fresh material, the amplific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is essential to exclude false-negative results.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use of the 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gene as a reference gene in a range of animal species and in humans. The PCNA-PCR to amplify a fragment extending from exon 5 through exon 6 and including the intervening intron 6 gave a reproducible pattern, with a 280-base pair (bp) band from canine, equine, bovine, ovine, and caprine samples showing high sequence homology. Porcine, guinea pig, tiger, and lion samples, however, gave an additional fragment of approximately 197 bp. The whole intron 6 from these fragments is missing, possibly representing a pseudogene. In feline samples only the 197-bp fragment could be detected.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PCNA gene is highly conserved across a broad range of animal species and is well suited as an internal control for PCR analysi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相似文献
27.
旨在通过测定基因组选择选留的大白公猪的后裔生产性能,探究基因组选择实际育种效果。本研究选用913头大白猪构建参考群体,利用ssGBLUP对新出生的823头大白公猪在去势前进行第一次基因组评估,待生产性能测定后进行第二次基因组评估,最终选留10头性能差异显著的公猪留种,比较其后代生长性状表型和育种值及综合选择指数差异。结果表明,两次基因组遗传评估,达100 kg体重日龄、100 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3个性状基因组育种值(GEBV)估计准确性分别由0.56、0.67和0.64提高至0.73、0.73和0.67,两次基因组选择基因组母系指数相关系数为0.82,表明在去势前进行公猪基因组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实现种猪早期选择。根据各性状GEBV和基因组母系指数,10头公猪被划分为高、低生产性能组,后裔测定成绩表明,两组公猪后代100 kg体重日龄表型均值之差为2.58 d,育种值之差为3.08 d,100 kg活体背膘厚表型均值之差为1.15 mm,育种值之差为1.03 mm,综合母系指数均值之差为9.3,除后代100 kg体重日龄表型均值之差外,其他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本研究证明,在基因组评估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公猪其后代在表型值和育种值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基因组选择能够挑选出优秀种公猪,可将其遗传优势传递给后代。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以培养代料含马铃薯渣的凤尾菇菌糠、小白侧耳菌糠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中植酸酶及β-葡聚糖酶的酶活。凤尾菇菌糠植酸酶酶活在pH2.5下为0.0822U/g,在pH5.2下为0.0786U/g。小白侧耳菌糠植酸酶酶活在pH2.5下为0.1052U/g,在pH5.2下为0.1027U/g。凤尾菇菌糠β-葡聚糖酶酶活0.0260U/g,侧耳β-葡聚糖酶酶活为0.0354U/g。结果表明,加入马铃薯渣做培养代料的凤尾菇、小白侧耳菌糠具有一定的饲用酶活性,用其作禽畜饲料加工时,可适量减少饲用酶的加入量,以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29.
蚕粪中提取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蚕粪为原料,95%的乙醇为溶剂提取叶绿素,并通过化学法制得叶绿素的铜纳盐。采用721分光光度计对叶绿素铜钠盐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确定该色素测定系统中的最大波长为414nm。通过测量吸光值研究了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耐光、耐热、耐酸碱及耐氧化性、耐还原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盐在70℃以下稳定性较好;光照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较大;还原剂(Na2S2O3)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氧化剂在短时间内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放置的时间不宜超过30min;叶绿素铜钠盐在pH值为6以上的溶液中较为稳定,且有机酸及单糖对其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