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0篇
  31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19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研究马身猪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试验以3日龄马身猪耳缘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建立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对体外获得的细胞系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符合成纤维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贴壁生长,呈典型的梭形、星形和多边形,细胞汇合成单层的时间为10~13 d,生长曲线呈S型,中期染色体二倍体(2n=38)占主体,约占细胞总数的84%,符合细胞建系的要求;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的转染效率为25%。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为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开辟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应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照还原法研究了甘氨酰-L-缬氨酸-铜(Ⅱ)-多吡啶型配合物:[Cu(Gly-L-Val)(Phen)].3H2O(1)、[Cu(Gly-L-Val)(Tatp)].2H2O(2)、[Cu(Gly-L-Val)(Dppz)].2H2O(3)[其中:Gly-L-Val=甘氨酰-L-缬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在水溶液中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分解活性,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1.03×107、0.96×107和0.79×107L.mol-1.s-1.  相似文献   
53.
通过控制生育期水分条件形成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生理指标和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进行监测,建立冬小麦减产率与生长、生理及冠层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速度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叶绿素含量与水分条件的关系不同于其他参数,表现为中等水分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最大,严重水分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最低;不同水分条件下光合速率呈两种不同日变化特征,且正常供水处理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严重干旱处理。光合速率和增强植被指数(EVI)同冬小麦减产率相关性较强,能够建立较好的关系模型用于小麦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54.
不同锌源对断奶小鼠生长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用断奶小鼠72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硫酸锌组和蛋氨酸锌组),每组设4个重复。测定体重、组织锌含量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研究硫酸锌、蛋氨酸锌2种不同锌供给形式对机体的生长效应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锌组和蛋氨酸锌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鼠体重,蛋氨酸锌组小鼠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硫酸锌组(P<0.05)。饲粮中添加硫酸锌可提高小鼠肝脏和血清中的锌含量(P>0.05);蛋氨酸锌组小鼠肝脏和血清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及硫酸锌组(P>0.05)。2种锌源均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AK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不同锌源间无明显差异(P>0.05)。添加不同的锌源不同程度地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SOD(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P<0.05),蛋氨酸锌组TAOC、TSOD显著高于硫酸锌组(P<0.05)。添加锌显著降低NO含量(P<0.05),蛋氨酸锌效果显著强于硫酸锌(P<0.05);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表现出与NO相反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55.
在高能量/高脂日粮条件下,研究半胱胺对大鼠血脂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量/高脂日粮提高大鼠血浆TC,TG,TC/HDL-C,TG/HDL-C的水平;与高能量/高脂日粮组相比,添加半胱胺降低TC,TG,LDL-C,TC/HDL-C,TG/HDL-C和血糖的水平;高能量/高脂日粮不能诱导明显的氧化应激,添加半胱胺日粮对氧化还原指标影响不明显。表明高能量/高脂日粮能提高血脂水平,添加半胱胺可恢复血脂。  相似文献   
56.
昆虫肠黏蛋白(Insect intestinal mucin)是围食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昆虫消化道免受病原物侵染的作用,同时也是昆虫生物防治的潜在靶标.获取灰飞虱肠黏蛋白基因对研究其基因功能及开发灰飞虱生物防治新靶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根据灰飞虱mucin-like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AY578090)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ACE方法克隆获取了灰飞虱mucin-like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F502033).核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2315bp,开放阅读框为2175bp,编码725个氨基酸,在poly(A)末端上游有1个典型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AATAAA.根据c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5’端信号肽,但不含有O联糖基化位点和几丁质结合域.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与其他昆虫的肠黏蛋白基因没有明显的同源性,推测其是一种新的昆虫肠黏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57.
研究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状况及其微生物学性状,探讨土壤微生物量C与N、酶活性、微生物商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在微生物学性状上均有较大差异。总的趋势是植被覆盖度高,地形平缓,土层厚,微生物活性强,且与海拔梯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8.
为探究氮添加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选择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N0,0 kg·hm^-2·a^-1;低氮,N1,10 kg·hm^-2·a^-1;中氮,N3,30 kg·hm^-2·a^-1;高氮,N9,90 kg·hm^-2·a^-1),开展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响应的研究,分析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的响应特点,土壤酶化学计量比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在N3水平显著增加β-1,4葡萄糖苷酶(βG)、β-D-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β-1,4木糖苷酶(βX)酶活性(P<0.05),N1和N3水平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N3水平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氮添加对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影响不显著,N3水平下显著增加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8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SOC、NAG除外)和总磷(TP)显著相关,与土壤总氮(TN)不相关。研究区土壤酶活性C∶N∶P化学计量比为1∶1∶1.2,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C∶N∶P的比值1∶1∶1相偏离,表明该研究区土壤微生物生长受磷素限制。冗余分析(RDA)进一步揭示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磷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9.
一次富集回收产物与生物素标记探针杂交,运用磁珠亲和捕捉构建中华绒螯蟹微卫星文库。96个阳性克隆双向测序结果为75个克隆含有微卫星,登录号为DQ388769~DQ388807,表明二次富集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微卫星的方法。7个微卫星位点的特征分析显示,ES10位点是复制位点;ES37可能有空位点;其它5个位点可用于中华绒螯蟹的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60.
【目的】筛选抗枯萎病的生姜品种,建立抗病评价体系,为生姜枯萎病抗病品种选育及抗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5个生姜主产区的主栽品种,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测定枯萎病菌(腐皮镰刀菌)侵染对不同生姜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苷酶(GLU)活性及次生抗菌物质含量、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等的影响,结合抗病系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对5个生姜品种幼苗的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山东大姜病情指数最低(4.0)、发病率最低(4%)、发病周期最长(24 d),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罗平小黄姜病情指数最高(45.2)、发病周期最短(7 d),表现抗病性较弱。不同生姜品种幼苗接菌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山东大姜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防御酶(PAL、CHI、GLU)活性和次生抗菌物质(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O2-·、H2O2和MDA含量低于其他品种,而罗平小黄姜呈现相反趋势。主成分分析将12个单项生理生化指标转换为3个独立综合指标,聚类分析将5个生姜品种划分为3类,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5个生姜品种抗病性强弱表现为:山东大姜>凤头姜>竹根姜>贵州黄姜>罗平小黄姜,与人工接种试验中5个品种的发病程度一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OD和类黄酮与抗病性综合评价值(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5个生姜品种中山东大姜抗病性最强,罗平小黄姜抗病性最弱;SOD和类黄酮可作为生姜枯萎病抗性鉴定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