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3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1351篇
林业   1282篇
农学   1636篇
基础科学   983篇
  1755篇
综合类   4375篇
农作物   858篇
水产渔业   547篇
畜牧兽医   1661篇
园艺   565篇
植物保护   765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525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510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601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808篇
  2012年   974篇
  2011年   931篇
  2010年   905篇
  2009年   795篇
  2008年   729篇
  2007年   661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目的] 研究安徽省芜湖市2011—2021年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同时探究生态环境因子、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土地利用程度对其固碳能力的影响变化,为芜湖市土地资源管理及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芜湖市2011,2015,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Carbon storage模块定量评估研究碳储量空间分布,探究土地利用程度、地形、气象、土壤侵蚀等因子影响,并根据相关性分析叠加计算碳储量热点区域。[结果] ①近年,芜湖市因土地利用变化碳储量减少了4.14×105 t,呈逐年减少趋势;固碳能力:草地<耕地<林地,林地为5 488.97 t/km2且耕地碳储量高达7.39×106 t。②在自然因素中,用地类型、海拔、坡度及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碳储量空间分布主要原因,随海拔、坡度升高而逐级缓慢增加,碳储量整体呈“北低南高”分布情况。③在生态环境因素中,碳储量与土壤保持为显著正相关,相辅相成互为协同关系;相反,与土壤侵蚀互为权衡关系。④南部碳储量呈现“高—高集聚”占18.77%,北部为“低—低集聚”仅为2.73%;碳储量热点区域因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呈逐年减少趋势,优良区域占11.95%,集中于南部山林地带,局部较弱需重点保护管理优化。[结论] 2011—2021年芜湖市固碳总量逐年减少,固碳速率呈现逐年减弱趋势,固碳能力较稳定。芜湖市北部固碳能力相对较弱,可通过土地管理优化以提升其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862.
As labile organic pools, soluble organic matter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soil management and therefore good indicators of soil quality. Effects of a 17-year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SMBC) and N (SMBN), soluble organic C, and soluble organic N during the maize growing season were evaluated in a loess soil (Eum-Orthic Anthrosol) in northwest China. Th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included no fertilizer (CK), inorganic N, P, and K fertilizer (NPK), cattle manure plus NPK fertilizer (MNPK), and straw plus NPK fertilizer (SNPK).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 storage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was 28% to 81% higher in the fertilized treatments compared to the unfertilized treatment. In the 0–10 cm soil layer, SMBC and SMBN in the three fertilized treatments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unfertilized treatment on all sampling dates, while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N in the 0−10 cm soil layers were the highest at grain filling. In the same soil layer, soil-soluble organic C generally decreased in the order MNPK > SNPK > NPK > CK, while soluble organic N was the highest in the MNPK followed by the SNPK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luble organic N in the NPK and CK treatments throughout most of the maize growing season. Changes in soluble organic N occurred along the growing season and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for soluble organic C. Soluble organic N was the highest at grain filling and the lowest at harvest. Overall,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luble organic N in the surface soil were generally the highest at grain filling when maize growth was most vigorous.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soluble organic C and SMBC and between soluble organic N and SMBN.  相似文献   
863.
生物质电站燃料供应系统物流模型建立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物流设计与管理是生物质产品转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优化设计物流过程,降低物流成本,该文建立了生物质电站燃料供应系统的物流模型,模拟生物质从不同收购站运至电站的物流过程。通过对广东湛江生物质直燃电站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给定了设备数量的初值。利用该文建立的模型,以车次平均耗时、设备利用率和平均等待时间等参数考察物流状态,应用ExtendSim软件分析了货车、取样台、称质量站和卸载机等的数量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针对不同时节,得到了农闲时成本最低,农忙时收购量最大的优化结果。该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可为生物质电站燃料物流系统的优化,保证燃料稳定供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4.
灌溉方法对温室番茄栽培尿素氮利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沟灌和滴灌对温室番茄栽培尿素氮的利用及其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处理番茄对15N肥料利用率是11.5%(地上部分),沟灌处理15N肥料利用率是7.4%。滴灌处理番茄所吸收的15N肥料量比沟灌处理提高了56.3%,灌溉方式对肥料15N在果实、茎、叶中的分配比例没有明显影响。0~100cm土层中15N肥料残留量滴灌处理为143.1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63.6%,沟灌处理残留量为133.0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59.1%;其中在0~20cm表土层中残留的肥料氮最多,沟灌和滴灌分别达到了79.9kg/hm2和97.3kg/hm2,占0~100cm土层肥料氮残留总量60.1%和68.0%。沟灌处理肥料氮的损失量为75.5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33.5%;滴灌处理肥料氮的损失量为56.0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24.9%。  相似文献   
865.
台湾农村生活废水之水质特性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之目的乃以桃园灌区农村生活废水为对象,调查其水质特性受季节变化之影响等,并与桃园大圳第二支线上游之灌溉水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农村生活废水的各项水质浓度与社区户数间并没有一致性存在,而是与社区规划、社区生活形态有关。其中,若因洗车、花园浇灌水等的稀释作用较小时,社区生活废水的化学需氧量约为 159~563mg/L、总氮 15~68mg/L,总磷 0.6~5.7mg/L。在季节变化的影响方面,发现生活废水中的 pH值乃随雨季初期→中期→末期而逐渐降低;电导度、生化需氧量、有机氮、凯氏氮及总氮的平均污染浓度则随雨季初期→中期→末期的顺序而升高;至于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及总磷,是以雨季中期之污染值最高。最后,研究指出,农村生活废水的污染浓度非常高,其中,电导度是桃园大圳第二支线上游灌溉水质的 2.2倍,化学需氧量为 22.5倍,生化需氧量 45.6倍,氨氮 2.2倍,有机氮 122.4倍,凯氏氮 44.0倍,亚硝酸盐氮 2.4倍,总氮 14.3倍及总磷 128.3倍。因此,若不慎将生活废水排入灌溉水道,将严重影响灌溉水的品质。  相似文献   
866.
蔗糖溶液对唐菖蒲切花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蔗糖溶液处理对唐菖蒲切花的影响。在22℃下,浸泡24小时,蔗糖溶液浓度达到10%就能显著提高唐菖蒲切花的观赏品质。切花的小花开放率及观赏值与吸糖量成正比。蔗糖处理的切花,贮藏后水养,常出现花茎弯折现象。切花花茎弯折率与处理时的糖浓度成正比。切花经糖溶液处理后,不经贮藏而直接水养,则不出现花茎弯折现象。蔗糖处理能减小贮藏期间的切花失重率,促进花蕾的生长发育,提高切花水养时的增重率。  相似文献   
867.
伐区面积调查和蓄积量调查是三类调查设计的核心,其精度必须达到国家林业局新颁布的《重点国有林区调查设计质量检查技术方案(试行)》的规定。利用微机进行伐区面积计算和蓄积量计算已在三类调查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具有准确高效的特点,但也有投入大、不能在现地作业的缺点。传统的伐区面积外业手工计算纸法存在着误差大、效率低的问题,蓄积量的计算也存在着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的问题。为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引进了可编程计算器,用于调查设计中伐区面积、测线闭合差、面积精度及蓄积量和出材量的计算中,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保证了伐区调查设计成果的质量。以此为出发点,介绍了可编程计算器在三类调查设计中的应用,以期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8.
为制梗丝关键工序加工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制梗丝过程关键工序烟梗原料中挥发性有机酸和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差异性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关键工序(原梗、切梗丝、梗丝加料到梗丝干燥后)测定的18种有机酸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14种有机酸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工序烟梗样品2类有机酸前2个主成分得分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分布的分类现象明显;烟梗中的有机酸综合含量在切丝工序后显著降低,加料工序后显著升高,干燥工序后又显著降低。为降低高强度气流干燥过程梗丝表面料液香味成分的大量挥发,加料工序料液配方中的部分调味剂和增香剂可在干燥工序后使用,以提高烟用料液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869.
对农业循环经济和农村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引入中国后,受到各界高度重视.借鉴国内外理论和实践,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创立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效.但鉴于农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提倡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更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中创建农村循环经济,从而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870.
 为探索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6和2007年糯高粱全国区试4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顺序依次为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也就是说,这5个性状对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依次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性状是千粒重,其次是穗粒重,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居中,相比之下,株高、穗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糯高粱品种选育决策和优质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