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6篇
  免费   616篇
  国内免费   1369篇
林业   1285篇
农学   1646篇
基础科学   1000篇
  1772篇
综合类   4395篇
农作物   864篇
水产渔业   546篇
畜牧兽医   1632篇
园艺   566篇
植物保护   765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506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525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939篇
  2010年   906篇
  2009年   795篇
  2008年   731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以下简称金葡菌)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BMEC)上清中分离外泌体,探究金葡菌与BMEC数量比值(MOI)和处理后培养时间对外泌体总浓度的影响,并对金葡菌诱导BMEC释放的外泌体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金葡菌临床分离菌株以MOI=1和MOI=10分别处理BMEC 3 h,对已处理的BMEC继续无外泌体培养9、12、24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金葡菌处理对BMEC造成的超微结构损伤。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金葡菌诱导的BMEC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分别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技术及Western blotting法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特异性标志蛋白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检测外泌体总蛋白浓度评估不同MOI和处理后培养时间对外泌体总量的影响,明确金葡菌诱导BMEC释放外泌体的最佳条件。【结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金葡菌处理BMEC后,细胞微绒毛脱落,细胞骨架破坏。透射电镜观察分离的外泌体为圆形的双层膜囊泡,直径在30~150 nm,形态均一。通过检测外泌体总蛋白浓度显示,在MOI=10时,培养9、12和24 h金葡菌诱导BMEC释放外泌体蛋白浓度均高于MOI=1,而培养12 h时释放外泌体蛋白浓度最高。对金葡菌诱导BMEC释放的外泌体进一步鉴定,其平均直径约为116 nm;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外泌体标记物CD9、CD81和TSG101表达阳性。【结论】本研究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证实获得的分离物为外泌体;金葡菌可以诱导BMEC释放外泌体,当MOI=10时,金葡菌处理细胞3 h后继续无外泌体培养12 h,收获的细胞上清中外泌体蛋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2.
对辽蚕582、9906、抗大三个品种的不同产卵时段的柞蚕主要性状进行分析,得出第一昼夜卵具有更优良的经济性状,更有利于柞蚕良种繁育。秋季卵期调查中,三个柞蚕品种第一昼夜卵平均不受精卵数和平均卵重均优于第二昼夜卵。秋季放养调查中,三个品种第一昼夜卵平均发病率和产茧重量均优于第二昼夜卵。结果显示第一昼夜卵其主要性状均好于第二昼夜卵,因此选留第一昼夜卵放养,在柞蚕繁育过程中可达到抗病、抗逆及高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3种常见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转录PCR(RT-PCR)等方法,对2019年11个省(自治区)172个猪场送检的3 55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及伪狂犬病野毒(PRV-gE)抗体检测,对9个省(自治区)72个猪场送检的371份病料进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CSFV、PRRSV、PRV-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75%、84.08%、31.86%,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62%、26.15%、1.67%。保育猪群CSFV抗体平均阻断率最低,为44.62%,抗体整齐度差,CV为58.26%,且CSFV抗原主要在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病料中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3.57%、3.00%;除育肥猪群外,其他各阶段猪群的PRRSV抗体S/P平均值为1.0~2.0,抗体整齐度整体较差,且平均抗原阳性率较高(26.15%),其中保育阶段猪群病原检出率最高(37.68%);育肥猪、母猪、公猪的PRV-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82%、35.31%、15.65%,病原主要从死胎/木乃伊胎和哺乳仔猪病料中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8.70%和2.99%。结果表明,PRRSV对我国猪场不同阶段猪群均有较大威胁;保育猪群CSFV抗体水平不理想,暴发疫情风险较高;公猪、母猪及育肥猪群普遍存在PRV感染,尤其是母猪。提议各猪场采取免疫、监测、净化等综合措施,加强这3类常见猪群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74.
为探究我国动物疫病传播风险评估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以2000—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348篇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时空分析和内容分析。时空分析显示,这20年间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文献数量呈现从少到多再减少的动态过程,各大研究机构合作较少。内容分析显示,研究热点主要涉及“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提示研究机构应加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研究力度,加强各大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推进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的研究、分析、监管,完善预警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本研究可为深化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研究、实践和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除了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大部分美国高校对农业类学科包括草坪学科的专业师资在职责要求方面还有重要的一项-"Extension",即社会服务。社会服务的工作量因人而异,但总体来看基本都做到了"分配到人";除了专业教师,学校对于学生也要求或鼓励其参与各类校内外拓展活动。这与我国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或专业拓展)工作,以及基于此提出的"产学研"等类似的工作模式都有较大不同。草坪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应用性较强,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都离不开实践。因此从学术驱动的内因和大学的价值来讲,大学的社会服务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本文简略介绍美国高校草坪科学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情况,希望能够对我国的草坪科学学科建设以及师资组建和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谷氨酰胺对肉仔鸡脾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60只 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 4组 ,分别饲喂添加 0 % ,0 2 % ,0 4%和 0 8%谷氨酰胺的饲粮 2 8d。每周末每组取 6只鸡 ,颈静脉放血致死 ,取脾脏 ,Bouin液固定 ,制作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 ,显微摄影 ,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脾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添加谷氨酰胺的各试验组脾小结增多、增大 ;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椭球增多、增大 ,细胞排列疏松 ,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高、增多 ;红髓比例降低 ,脾索内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添加 0 8%谷氨酰胺的脾小结变化明显 ,添加 0 4%谷氨酰胺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变化明显。说明日粮中适量添加谷氨酰胺可促进脾内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从组织学角度证明 ,谷氨酰胺可促进脾的免疫应答能力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7.
梁勤 《蜜蜂杂志》2000,(10):6-6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代替C -3G培养基培养蜜蜂螺旋菌形体的F -1培养基  相似文献   
78.
蜜蜂中肠酪素酶与蜜蜂中肠围食膜的形成有关,而围食膜的致密度又决定了蜜蜂微孢子虫能否侵入蜜蜂中肠上皮细胞。取蜜蜂中肠测定其酪素酶的活力,得知对意大利蜂而言,酶的活力越高,孢子虫病发病率越低;反之,则发病率高,且酶活力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79.
泾源县目前肉牛人均占有量、肉牛良种化程度、肉牛科学化养殖普及率均居全区前列,在肉牛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区唯一的"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县",总结形成的"泾源肉牛发展模式"在全区进行推广。本文从"六动"方面总结了这一模式,从"八化"方面论述了取得的成效,最后对这一模式的经验和启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0.
参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陆生动物诊断与疫苗手册》,建立了马病毒性动脉炎病毒中和试验,并采用马病毒性动脉炎病毒中和试验(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VN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对广东省部分地区马场共182匹马血清和7份标准阴阳性血清进行马病毒性动脉炎抗体的检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43.48%和96.34%,总符合率为93.12%;以我们建立的VNT作为马病毒性动脉炎抗体检测的"金标准",试验中所用的ELIS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3%和93.96%。因此,我们认为在马病毒性动脉炎抗体检测中,ELISA的敏感性以及与VNT的阳性符合率较低,不适合作为VNT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