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60篇 |
免费 | 1112篇 |
国内免费 | 15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14篇 |
农学 | 1086篇 |
基础科学 | 738篇 |
1684篇 | |
综合类 | 9858篇 |
农作物 | 1320篇 |
水产渔业 | 863篇 |
畜牧兽医 | 2782篇 |
园艺 | 1445篇 |
植物保护 | 8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6篇 |
2023年 | 373篇 |
2022年 | 842篇 |
2021年 | 818篇 |
2020年 | 859篇 |
2019年 | 821篇 |
2018年 | 565篇 |
2017年 | 947篇 |
2016年 | 624篇 |
2015年 | 994篇 |
2014年 | 1040篇 |
2013年 | 1203篇 |
2012年 | 1696篇 |
2011年 | 1645篇 |
2010年 | 1529篇 |
2009年 | 1433篇 |
2008年 | 1411篇 |
2007年 | 1315篇 |
2006年 | 1101篇 |
2005年 | 881篇 |
2004年 | 540篇 |
2003年 | 289篇 |
2002年 | 378篇 |
2001年 | 302篇 |
2000年 | 289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82.
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基因疫苗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新型猪囊尾蚴疫苗,将猪带绦虫六钩蚴阶段编码 TSOL18 的基因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 pVAX1, 经筛选、鉴定及 DNA序列分析正确后,将重组质粒 pVAX1/TSOL18 转染 BHK-21 细胞,通过 SDS-PAGE、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检测细胞中表达的 TSOL18 抗原。结果表明,重组真核质粒 pVAX1/TSOL18 可在 BHK-21 细胞中表达TSOL18 目的蛋白,表达蛋白能被猪囊尾蚴病阳性血清所识别。动物免疫试验表明,真核表达载体能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这为猪囊尾蚴病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3.
84.
为鉴定兔豆状囊尾蚴(C.pisiformis)合适的诊断或免疫用抗原,本研究根据带科其他种属绦虫14ku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RT-PCR从C.pisiformis总RNA中成功扩增出长度为261bp的基因片段,命名为Tp14,预测其编码87个氨基酸。对其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与泡状带绦虫、细粒棘球蚴、猪带绦虫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均大于85%,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表明该基因具有种属特异性;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蛋白二级结构、疏水性及抗原表位等方面的预测,认为其有望成为诊断或免疫用抗原。 相似文献
85.
大沙鼠(Rhombimys opimus)对甘肃省河西地区沙生荒漠植被造成严重危害。试验选取5种化学药剂,在民勤县荒漠梭梭林内进行大沙鼠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5%大卫和磷化锌的防治效果较好,校正灭洞率分别为88.24%和83.39%;克鼠星1号和C型肉毒素的校正灭洞率分别为78.70%和71.24%;鼢鼠灵的防治效果最差,校正灭洞率为9.67%。0.5%大卫与克鼠星1号、C型肉毒素、鼢鼠灵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磷化锌与C型肉毒素、鼢鼠灵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0.5%大卫、磷化锌对大沙鼠的防治效果最佳,克鼠星1号和C型肉毒素对大沙鼠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6.
对20个不同生长环境的狗牙根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在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厚度、叶表皮细胞的长宽、气孔的大小及密度、叶片厚度、维管束个数及直径大小,机械组织厚度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变异系数较大的是气孔密度及中脉维管束与上表皮间的机械组织厚度,气孔密度的变幅为77.49~335.46个/mm2,变异系数达36.93%,机械组织厚度的变幅为7.50~45.00μm,变异系数达64.20%。将测定的数量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20个不同居群的狗牙根可分为4大类。聚类结果与狗牙根的生境分布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87.
利用抗青枯病能力较强的桑树资源人工组配了24个杂交组合,并鉴定其抗病能力;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杂交组合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物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抗病能力鉴定结果表明,24个桑树杂交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04-19×抗10和69×98-8为2个强抗组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桑树叶片中的POD活性与桑树杂交组合抗青枯病能力有密切关系,强抗性杂交组合的POD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杂交组合。可将桑树叶片中的POD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之一,并结合常规抗病鉴定方法应用于桑树抗青枯病品种的杂交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选用了埋植CIDR栓法、埋植PRID栓法、PG法以及PMSG+PG法四套方案对西藏41头母牦牛进行了超数排卵试验。试验结果:埋植CIDR法得到的平均卵母细胞数为7.4枚/头,埋植PRID法得到的平均卵母细胞数为6.5枚/头,PG法得到的平均卵母细胞数为4枚/头,PMSG+PG法得到的平均卵母细胞数为4.8枚/头,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经过卵母细胞成熟培养之后,埋植CIDR法得到的平均可用卵母细胞数为6.2枚/头,埋植PRID法得到的平均可用卵母细胞数也为6.2枚/头,PG法得到的平均可用卵母细胞数为4枚/头,PMSG+PG法得到的平均可用卵母细胞数为4.6枚/头,CIDR+FSH法与PRID+FSH法两组、两次PG法与PMSG+PG法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CIDR+FSH法和PRID+FSH法组与两次PG法和PMSG+PG法组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0.01);用CIDR法和PRID法进行西藏牦牛超排效果较好,并可获得较多的可用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89.
[目的]为了便于集中配种或胚胎移植。[方法]采取了三种方法:一次PG改进法、CI-DR+PMSG+PG+LHRH-A3法、PMSG+PG+LHRH-A3法处理三种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黄牛,诱导同期发情。[结果]表明四次处理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100%、100%、98.8%、82.4%,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受胎率分别为27.3%、80%、76.5%、59.2%。[结论]从经济角度表明一次PG改进法、PMSG+PG+LHRH-A3法是比较切合实际,也比较理想的同期发情方法,效果也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0.
采用样方法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冬春季放牧、夏秋季放牧和不放牧样地各类植物叶面积指数、相对生长速率、地上活植物量以及叶茎比进行了调查分析,以研究不同季节放牧对矮嵩草草甸的影响。结果表明,7~8月,地上活植物量都是先增加后降低,7月24日达到峰值,其中夏季放牧地上活植物量最大,322.7 g/m2。不放牧对其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大,夏季放牧其叶面积指数不断增大,8月8日达到最大值3.9;冬季放牧其叶面积指数先降低后增加,7月24日降到最小值2.9;地上活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呈正相关。3种处理下矮嵩草草甸植物1个月内相对生长速率变化不同,7月9日~7月24日,群落地上植物量的净积累为正增长过程(RGR0),7月24日~8月9日呈负增长(RGR0),植物量下降。冬春季放牧下矮嵩草草甸各类植物的叶茎比不断增加,8月8日达最大值6;夏秋季放牧先增加后降低,7月24日达最大值6.9;不放牧先降低后增加,7月24日降到最小值4.3,8月8日达到最大值6.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