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65篇
  免费   2570篇
  国内免费   4045篇
林业   4338篇
农学   3481篇
基础科学   2211篇
  5156篇
综合类   19084篇
农作物   3478篇
水产渔业   1967篇
畜牧兽医   6825篇
园艺   2602篇
植物保护   2338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711篇
  2022年   1556篇
  2021年   1759篇
  2020年   1667篇
  2019年   1660篇
  2018年   1144篇
  2017年   1810篇
  2016年   1362篇
  2015年   2005篇
  2014年   2034篇
  2013年   2422篇
  2012年   3505篇
  2011年   3616篇
  2010年   3481篇
  2009年   3159篇
  2008年   3227篇
  2007年   2958篇
  2006年   2696篇
  2005年   2190篇
  2004年   1261篇
  2003年   932篇
  2002年   949篇
  2001年   856篇
  2000年   858篇
  1999年   598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73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6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AIM: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aden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CTLA4Ig gene.METHODS:The CTLA4Ig gene derived from the plasmid PCDNA3.0/CTLA4Ig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inserted into the backward position of cytomegalovirus (CMV) immediate early promoter of the shuttle plasmid (pAdTrack-CMV). After being identified by endonuclease, PCR and sequencing, the recombinant shuttle plasmid pAdTrack-CTLA4Ig was co-transformed into E.coli. BJ5183 cells with the adeoviral backbone plasmid pAdEasyl-1 to obtain th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he adenovirus was generated in 293 cells. A series methods such as PCR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generated recombinant adenovirus.RESULTS:Recombinant CTLA4Ig adenoviruses were constructed and the titer of virus was generally up to 1.65×1012 phaque forming units per liter (PFU/L).CONCLUSION:Success in constructing recombinant pAdTrack-CTLA4Ig will be the base of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its expression in the mammalian cells, and be potenially used in the prevention of transplant rejection and autoimmunity diseases.  相似文献   
112.
通过设计杂合种群单对杂交方式,研究了加速获得抗性品系的方法。以高效氯氟氰菊酯群体汰选后抗性倍数为4.9倍的棉铃虫种群及其同源对照种群为材料,同时设置常规群体汰选方法与单对汰选方法,研究单对汰选方法在加速抗高效氯氟氰菊酯棉铃虫品系汰选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群体汰选两代后抗性倍数由4.9倍提高到7.4倍, 而单对汰选两代后抗性倍数由4.9倍提高到27.3倍。表明在常规群体汰选中穿插几代单对汰选方法可明显加快棉铃虫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汰选进程。  相似文献   
113.
几种除草剂药液表面张力、叶面接触角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在除草剂氟磺胺草醚、灭草松和精喹禾灵药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喷雾助剂A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JFC ,以温室盆栽法测得各处理抑制杂草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添加喷雾助剂可使3种供试除草剂的药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4.
镧素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其致病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平板生长速率法及液体培养基培养测定了La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抑制作用和毒力,并测定了其对病菌胞外的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几种致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2O3浓度升高,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对病菌的EC50和EC95分别为278.2和552.0 mg/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a提高了单位量菌丝所产生3种致病酶的活性,但由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除蛋白酶外,病菌胞外致病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总量或总活性受到了抑制,降低了病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5.
对山西菜田捕食性食蚜蝇优势种及对菜蚜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菜田常见捕食性食蚜蝇有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野食蚜蝇,四条小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蝇6种,以黑带食蚜蝇种群数量最大,平均占全年发生总量的36.3%,通过对食蚜蝇产卵量,卵化率,幼虫期捕食量和羽化率测试,筛选出的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幼虫对菜蚜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黑带食蚜蝇为山西菜田菜蚜捕食性食蚜蝇优势种,用黑带食蚜蝇三龄幼虫对菜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以1:180防效最佳,72h后控制效果达93.5%。  相似文献   
116.
甘薯根腐病抗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及遗传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甘薯根腐病发病轻重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表现为干旱少雨的年份发病较重,降雨量较多的年份发病较轻;土壤瘠薄的发病较重,肥力条件较好的则发病较轻;通常情况下,年份间品种的抗性表现较为一致,但遇特殊气候则年份间品种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对1150份甘薯品种资源及育种材料的根腐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型材料占14.6%,抗病型占15.7%,感病型占26.0%,高感型占43.7%。对754份材料及亲本的抗性分析表明,不同的抗性组合后代中均可分离出高抗至高感类型的材料,杂交后代的抗性强弱随双亲抗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中国自1970年以来采用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育种技术,先后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的高抗型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7.
朱砂叶螨对两种杀螨剂的抗性遗传力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室内抗性培育的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两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两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朱砂叶螨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分别连续汰选16、18代后,朱砂叶螨对两者的抗性分别为28.61和4.36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685和0.1385。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需要约13~6代,阿维菌素需要约28~13代。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菊酯类药剂甲氰菊酯。试验结果为朱砂叶螨抗性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8.
 用培养皿滤纸吸附测定法和不伤根土壤拌菌处理及针刺接种法,测定了大白菜软腐病菌游动性突变体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在其中侵染定殖和扩展的特性。结果表明,游动性丧失和增强的突变体都可以通过种子萌发和主动接触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可以在体内有短期的繁殖,但菌量远低于野生菌。大白菜叶片接种实验说明,这两种突变体也都可以进行短距离扩展,但扩展距离和菌的繁殖量低于野生菌。  相似文献   
119.
沙棘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有关沙棘的研究文献,综述了沙棘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与分布及其生态效益、生化特性、医学用途、饮料、食品、化妆品生产中的应用、饲用价值等,提出了沙棘资源当前与今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0.
氮磷钾混合肥对锥栗坚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 5年生锥栗为试树 ,进行土壤穴施氮磷钾混合肥试验 ,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锥栗坚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组合处理之间 ,除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单株果枝数有显著差异外 ,叶绿素含量、单枝结棚数、单株结棚数、栗棚重、坚果重、出实率、单株棚产量和坚果产量的差异均不大。以穴施 0 .2 0kg尿素、0 .1 0kg钙镁磷和 0 .1 5kg氯化钾的混合肥较经济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