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60篇
农学   98篇
基础科学   46篇
  99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9 毫秒
81.
通过典型选样方法,在永康市城区采集了不同重金属质量分数土壤条件下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的树叶、树枝、树干以及土壤样品,利用ICP-OES测定植物和土壤中6种重金属(Mn、Cu、Zn、Pb、Cr、Ni)的质量分数,分析比较6种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梯度下广玉兰地上部分各器官对重金属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广玉兰地上部分重金属质量分数因器官、元素种类不同以及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6个不同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梯度下,广玉兰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总体趋势为Mn、Zn、Cr、Cu、Pb、Ni,各器官中重金属质量分数最高是树干,其次是树叶,树枝最弱。玉兰地上部分各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树干、树枝、树叶,其中树干对Pb、Ni两种元素表现出了高富集的特征(富集系数BC,F1),富集系数分别达到了1.256和1.188,对Cu、Zn、Pb、Mn、Ni重金属的富集系数随土壤中污染梯度的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对广玉兰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估算得出,重金属积累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树干、树叶、树枝,树干在单株广玉兰地上部重金属积累总量中所占比最高,普遍达到60%以上,其中Ni、Pb元素积累量占比高,平均可达84.93%、88.50%。综合考虑广玉兰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富集系数以及积累量,建议可将广玉兰用于Cu、Ni、Pb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式对白萝卜干制品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及变化情况,以新鲜白萝卜为原料,采用振动远红外干燥方式和传统远红外干燥方式对白萝卜进行干燥,研究其对营养成分、复水比、干燥时间、脱水速率、感官品质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远红外干燥方式干制的白萝卜样品中蛋白质、维生素C、芥子油苷、总糖、脂肪和复水比明显高于传统远红外干燥方式制得的样品;相比于传统远红外干燥方式,干燥时间缩短了0.67 h,脱水速率提高了40.58%;干制品感官品质和微观结构均优于传统远红外干燥方式。研究为远红外干燥方式在白萝卜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3.
合理利用边际土地,筛选种植高抗逆新型能源植物,为发展生物质能源提供足够的生物能源植物原料已成为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针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广泛分布的边际土地的优势,以甘肃省民勤县和榆中县为代表,对该地区高抗逆的纤维类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这些调查植物的生长习性,并选取了分布广泛且高抗逆的甘肃省民勤县11种植物、榆中县9种植物,采集这些植物地上部分,测定能源指标含量,包括综纤维、木质素、灰分和热值,进一步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各个植物是否适宜作为能源植物,从而为西北干旱地区高抗逆新型纤维类能源植物的初步筛选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草本植物的综纤维含量高于木本植物,木质素含量低于木本植物,但灰分含量较高。综合生态适应性、化学成分和热值三项指标可得,草本植物芨芨草、冰草和旱生芦苇及木本植物柠条、野蔷薇、花棒可以作为潜在的高抗逆能源植物。柠条作为已公认的能源植物,目前已经大面积的种植和开发利用,这也为其他高抗逆能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黑水虻研究应用概况与发展态势,运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与佰腾专利检索系统对该领域科技文献与专利成果进行了检索分析。结果发现,国内相关文献在2010年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后文献数量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东南地区在文献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现有文献中,研究工作主要围绕黑水虻养殖及其对餐厨垃圾、猪粪等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资源化进行,侧重技术应用的文章及专利占比较高。涉及该领域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已持续10年时间,但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该领域的研究经费投入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5.
该文针对水产生物工厂化育苗水体升温技术需求,开展了利用育苗废水作热源为育苗水体升温的海水源热泵集成技术应用示范,探讨了集成系统对海参育苗水体升温和废水热能的回收效果。结果表明,进入I级换热器的育苗废水和新鲜海水温度分别为10.3~14.9℃和-1.9~4.9℃时,新鲜海水出水温度提升4.6~5.8℃,废水热能最大回收率达到59.2%;海水源热泵的废水热源温度和流量一定时,新鲜海水的温升幅度随其入流流量和温度升高而降低,入流温度分别为7.3和10.3℃的新鲜海水,流量不超过15和20 m~3/h时,出水温度均保持在15℃以上,满足海参育苗水温要求。热泵对废水热能的最大回收率为40.7%,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在5.03以上;集成升温系统比传统锅炉升温综合节能37.6%以上,减排二氧化碳约2 200 t/a,当年内可收回设备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86.
分隔式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池塘养殖设施化程度低、净化能力不足和排污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分隔式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该系统由20%水面的吃食性鱼类养殖区和80%水面的滤杂食性鱼类养殖区构成,配置过水堰、螺旋桨式和水车式推流装置、集污和吸污装置等养殖系统设施和装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螺旋桨式推流装置提水动力效率为340 m~3/(k W·h),流量为204 m~3/h,空载噪音为60 d B;水车式推流装置提水动力效率为360 m~3/(k W·h),流量为180 m~3/h,空载噪音为67 d B;过水堰过水的总流量约为331 m~3/h,利用水循环装备实现水体流动可实现水体日交换量7 900 m~3,达到养殖池塘水体的50%左右。利用推流装置搅动水体,可实现水体大范围的对流,交替暴晒水体,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试验池塘中下层溶解氧水平比对照塘高出59.5%,试验池塘叶绿素a浓度比对照塘低,说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浮游植物过渡繁殖。该养殖系统可为池塘健康养殖系统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联合收割机稻麦收获边界激光在线识别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联合收割机收获边界在线识别问题,利用激光无损探测技术,开发了联合收割机收获边界在线识别系统。首先介绍了系统组成、激光传感器选型及工作原理,将传感器输出数据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建立稻麦轮廓特征数学模型。由于收获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会对激光探测距离及信号反射产生影响。通过与作物特征阈值比较,对受灰尘影响的错误数据进行有效识别与剔除。采用移动平均数字滤波算法,消除系统测量噪声。通过信号阶跃变化模式识别算法,实现了收获边界的在线检测,准确推算出联合收割机作业割幅,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在线监测,收获边界测量误差不大于12 cm,可为联合收割机智能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对龙眼保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腐烂等级的龙眼果皮POD和PPO酶活性有所不同,0~3级,POD酶活性12 000 U/min.g,而4级以后POD酶活性均大于12 000 U/min.g;0~3级,PPO酶活性均小于600 U/min.g,而4级和5级的PPO酶活性均大于600 U/min.g,说明随着龙眼果实腐烂程度的加深,烂果的果皮POD和PPO酶活性达到最高。使用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处理后龙眼果皮的POD和PPO酶活性明显小于对照处理,且基本不影响龙眼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处理后龙眼的好果率最高为47.24%,而脱粒率最低,为10.95%,说明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对龙眼果实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89.
采用CTAB法、改良CTAB法和高盐低pH法等3种不同的方法比较了槟榔基因组DNA提取的效果,其中改良CTAB法最优,提取的DNA质量高,DNA降解少,杂质含量少。通过对退火温度、DNA模板用量、TaqDNA聚合酶浓度等因素的优化实验,建立了槟榔RAPD分析体系,从PCR扩增程序和反应体系两个方面对槟榔RAPD分析体系进行了优化并验证了优化后的体系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0.
Geoditin A, an isomalabaricane triterpene isolated from the marine sponge Geodia japonica,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dissipat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ctivate caspase 3, decrease cytoplasmic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and induce apoptosis of leukemia cells, 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1]. In this study, we found fragmentation of Golgi structure, suppression of transferrin receptor expression, production of oxidants, and DNA fragmentation in human colon cancer HT29 cells after treatment with geoditin A for 24 h. This apoptosis was not abrogated by chelation of intracellular iron with salicylaldehyde isonicotinoyl hydrazone (SIH), but suppressed by N-acetylcysteine (NAC), a thiol antioxidant and GSH precursor, indicating that the cytotoxic effect of geoditin A is likely mediated by a NAC-inhibitable oxidative stress. Our results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poptotic properties and chemotherapeutical potential of this marine triterp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