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3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506篇
林业   447篇
农学   288篇
基础科学   267篇
  632篇
综合类   3021篇
农作物   359篇
水产渔业   203篇
畜牧兽医   891篇
园艺   394篇
植物保护   26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533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准确获取农田中作物产量信息,以联合收获机刮板式升运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联合收获机产量测量方法。首先,根据真实的升运器内部谷堆图像,提出了一种更加精确的刮板上谷物堆积模型。然后,基于视觉测量和图像处理技术,开发了一种谷堆体积测量方法。在辅助光源照射下,通过工业相机采集升运器内刮板和谷堆的侧面图像。采用邻域微分法提取图像感兴趣区域,再利用Otsu法和形态学处理方法从背景中准确分割出谷堆。根据相机成像模型,计算谷堆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实际侧面积,并通过谷堆几何模型得到谷物的体积。最后,将每个刮板上的谷堆体积累加求取产量。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搭建了基于单目视觉的谷物测产系统,并在升运器试验台上开展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升运器转速工况下,所提方法测量的相对误差为-4.08%~3.41%,能够满足联合收获机产量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2.
水肥气一体化灌溉对温室辣椒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肥气一体化灌溉可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影响土壤碳氮循环过程,进而影响土壤N_2O的排放。为明确施氮、增氧和灌水对温室辣椒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设置了施氮量(300、225 kg/hm~2)、溶氧量(40、5 mg/L)和灌水量(1. 0W、0. 6W,W为充分灌溉时的灌水量) 3因素2水平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N_2O排放通量,系统研究了水肥气一体化灌溉对温室辣椒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影响因子对N_2O排放的定量贡献。结果表明,增氧处理、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可增加温室辣椒地土壤N_2O的排放通量峰值、排放总量和单产排放量。试验中增氧条件下N_2O排放总量较对照增加了31. 90%;充分灌溉较非充分灌溉增加了43. 22%;常量施氮较减量施氮增加了33. 01%。增氧处理和灌水量的增加可提高温室辣椒的氮素利用效率,而施氮量的增加降低了温室辣椒的氮素利用效率。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单产N_2O排放量,减量施氮非充分灌溉增氧处理是推荐的水肥气管理方案。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土壤温度、充水孔隙度和NO3--N含量可分别解释N_2O排放的42%、60%和58%,是影响水肥气一体化灌溉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3.
以黄淮平原种植区为研究对象,综合种植区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借助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黄淮平原灌水技术选择模型。利用单因素、多因素法提出了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方法,优选出最适宜灌溉技术。在喷灌、滴灌、微喷灌、低压管灌和畦灌5种方案中,运用所建立模型选择最优的灌水技术,综合因子大小为微喷灌>喷灌>低压管灌>滴灌>畦灌。黄淮平原种植区适宜灌溉技术为微喷带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14.
基于水槽试验,系统的研究了在5种流量、3种植被组合和3种覆盖密度情况下的坡面流的水力参数、水力因子间的关系和阻力规律.结果表明,坡面流一般为湍流,植被的存在增强了坡面流的湍流强度.平均流速与单宽流量幂函数相关,且拟合结果良好.柔性植被对流速的减缓作用大于刚性植被.柔性植被坡面和刚性植被坡面的阻力系数均随雷诺数的增加呈幂...  相似文献   
115.
利用DAD1反义片段转化创建菜薹可调控雄性不育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薹因为没有好的雄性不育材料或自交不亲和系,至今尚无一代杂种用于生产,根据拟南芥及白菜型油菜的花药不开裂基因DAD1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菜薹的DAD1基因片段(DAD1F),构建反义DAD1F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菜薹,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鉴定其雄性不育性并进行育性恢复试验.克隆得到的菜薹的DAD1基因片段大小为678 bp,命名为BrcpDAD1F,其序列与拟南芥和白菜型油菜的DAD1高度同源,同源率分别为88%和99%;共得到了12株转基因植株,有6株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表现为雄性不育,花器官畸形,花粉活力低,萌发率不到10%,且开花后不能结角果或结空角果,或者得到极少种子但种子不萌发;用对照的花粉给转基因植株授粉可使其正常结实.以500 μmol·L-1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使其雄性不育得到恢复,花粉可以在柱头和培养基上萌发,具有受精能力。T1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都呈1:3分离, T2代不同株系的育性分离比例不同,有些株系继续呈1:3的分离,有些株系全是可育株或全是不育株,说明反义抑制呈单基因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16.
刺五加生境与药用成分含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文献检索刺五加生境、栽培、光合等对药用成分含量影响研究的相关论文并进行分析总结,讨论生境与刺五加药用成分含量的关系及最佳栽培模式.得知刺五加在野生生境下,黄酮含量与光照呈明显相关,含量呈季节性变化,春秋高,夏季低;皂苷类成分含量则随光强的增大而降低,无季节性变化;其它成分含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较适宜的生境为60%~70%光照,黄酮类与皂苷类均可获得较好的含量与产量.利用不同的栽培密度或遮荫调节光照强度,进行仿生栽培或野生抚育,创造适宜刺五加生活生长的环境条件,并根据其各有效成分在不同部位及不同时期的含量差异,来确定刺五加适宜生产模式及采收期,将有助于刺五加人工栽培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7.
商陆抗病毒蛋白在植物抗病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陆抗病毒蛋白是指商陆属植物中的核糖体失活蛋白.阐述了商陆抗病毒蛋白的研究历史、意义、种类和理化性质,对病原菌的抗性、抗病机理及其在植物抗病上的应用情况等,并对它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8.
甜橙新品种——桂橙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橙一号是冰糖橙优良芽变株系,成熟期11月下旬,平均单果质量154.0g,大小较均匀,可食率75.6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全糖12.47%,酸0.38%,风味浓郁,有蜜香,甜脆化渣,树形开张,丰产稳产,商品性好,适应性强,果实耐贮藏。  相似文献   
119.
将质粒pWR306中包含ED35s启动子、Omega元件及TNOS终止子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定向克隆到质粒pCAMBIA1300,构建了植物中间表达载体pWR-II;将重组质粒pGEM-T-ALDH的醛脱氢酶(ALDH)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pWR-II,构建了葡萄ALDH基因的植物过量表达载体pWR-II-ALDH。采用改进冻融法将其导入农杆菌EHA105,采用花序浸蘸法转化拟南芥,获得了潮霉素抗性的转化拟南芥植株。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拟南芥基因组,Real-timePCR结果表明ALDH基因在转化植株的表达量远高于野生种。转化植株和野生植株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说明葡萄ALDH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对其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0.
‘天椒五号’是从甘肃甘谷线椒98—15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98—15—2,经连续多年定向分离、提纯育成的优良新品种。中熟,植株生长势强,抗逆性强,高抗辣椒疫病、炭疽病。果实浅绿色,长线椒形,中辣,商品性好,品质优良。适宜北方早春大棚及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