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7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林业   273篇
农学   440篇
基础科学   256篇
  489篇
综合类   1927篇
农作物   265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909篇
园艺   388篇
植物保护   1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为探索石河子地区的CPV野毒株是否发生遗传变异,本试验收集石河子地区自然发病犬及病死犬的粪便和组织,提取其病毒基因组,利用PCR技术对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不同地域流行株VP2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其差异。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克隆了VP2基因,且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一毒株存在14个点突变位点其和5个缺失位点,另一毒株存在7个突变位点。经基因型鉴定,野毒株的基因型均为CPV-2a型。  相似文献   
102.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5 (STK15) overexpression on the growth of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 (ESCC) cell line KYSE150. METHODS:Recombinant pEGFP-C1-STK15 expression vector was transfected into KYSE150 cells using LipofectamineTM 2000 and the expression of STK15 was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Western blot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cells in vitro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apoptosi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cells in vivo was measured by tumorigenicity experiment in nude mice. RESULTS:After recombinant pEGFP-C1-STK15 expression vector was stably transfected into KYSE150 cells, GFP-STK15 fusion protein localized to centrosome and spindle. The STK15-overexpressing colonie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ting. MTT assay showed that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cells in STK15 overexpression group wa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the cells in G0/G1 phase and the cell apoptosis in STK15 overexpression group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 The tumorigenicity experiment in nude mice showed that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cells in STK15 overexpression group wa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Overexpression of STK15 in human ESCC KYSE150 cells promotes the cell growth in vitro and in vivo, indicating that STK15 may serve as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在碱性介质中,抗氧化性物质能强烈地抑制鲁米诺—NaClO的化学发光,利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评价不同种类萝卜总体抗氧化活性大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最优的条件下,萝卜的抗氧化活性能力依次为:心里美萝卜广州白萝卜普通白萝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红花中的黄酮类物质。方法 乙醇浸泡提取,固相萃取分离,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测,结果 采用的红花中有两种黄酮类物质。结论 洗脱液V(H2O):V(C4H5OH)=3:7,能很好的分离红花中的两种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5.
在首先确定胚胎11日龄海兰鸡腿肌成肌细胞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利用RNA structure3.7软件中的步移法自行设计了反义MSTN寡核苷酸序列,全硫代修饰,利用脂质体2000成功地将其转染到体外培养的成肌细胞中。结果表明: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抑制MSTN基因在成肌细胞中的表达,促进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且2.0μmol.L-1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06.
将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强毒株以不同途径接种10日龄鸭胚,研究了病毒在鸭胚中的繁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感染鸭胚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用DSHDV人工感染不同日龄雏鸭,比较了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鸭的致病性和对不同日龄雏鸭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尿囊腔和卵黄囊2种途径均能使病毒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7.24/0.2mL和10^-6.4/0.2mL。病毒感染鸭胚后,电镜下可观察到肝和尿囊膜中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80nm,无囊膜;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可形成特征性包涵体;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为尿囊膜与肝,细胞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以及线粒体肿胀和嵴断裂、消失。病毒经肌肉注射、口服和滴鼻均能使28日龄鸭感染发病,致死率分别为86%、89%和97%。研究表明,DSHDV能很好地在鸭胚上生长并致鸭胚各组织器官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不同感染途径均能使雏鸭感染发病且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107.
发展中的吉林省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叙述了“十五”期间形成的吉林省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的七大服务体系,并就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8.
综述了我国草花发展概况,分析了草花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草花未来发展对策,即加强草花生产和销售的宏观调控,完善服务体系;加大草花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促进草花种子产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源于马铃薯Y病毒CP基因的dsRNA原核表达及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为基础构建了含PVY CP基因3’端253bp反向重复片段的双链RNA(dsRNA)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HT115(DE3),经IPTG诱导产生dsRNA,用LiCl沉淀法提取,获得了高质量的dsRNA。  相似文献   
11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腹腔注射苦参碱前后昆明小鼠粪便和血浆代谢物的差异,并通过与此前16S rDNA测序结果联合分析探究苦参碱发挥药理作用的可能机理。将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苦参碱处理组(MT)和生理盐水处理组(NC)。苦参碱处理组每天腹腔注射40 mg·kg-1的苦参碱,连续给药5 d,每天给药2次。生理盐水处理组按照同样方式和体积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给药第6天,分别收集各组小鼠的粪便和血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并与苦参碱处理组肠道菌群的16S rDNA测序结果进行联合分析。苦参碱处理组的粪便及血浆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物,粪便中共鉴定出97种,血浆中有44种。聚类分析显示,粪便中苦参碱组有35种代谢物上调,104种代谢物下调;血浆中苦参碱组有20种代谢物上调,35种代谢物下调。KEGG通路分析显示粪便及血浆差异代谢物被映射到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等代谢途径。与16S rDNA测序分析得到的显著差异菌种嗜酸乳杆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粪便及血浆代谢物与嗜酸乳杆菌存在相关性。苦参碱可调节昆明小鼠的体内代谢,在粪便和血浆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及与菌群之间的互作可能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