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6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4篇 |
农学 | 47篇 |
基础科学 | 142篇 |
78篇 | |
综合类 | 179篇 |
农作物 | 83篇 |
水产渔业 | 21篇 |
畜牧兽医 | 156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骑跨式机架的随机振动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矮化密植红枣收获机的工作性能,以骑跨式机架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机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机架的固有频率与振型,并与各激励频率范围比较,可知机架的固有频率仍在发动机的激振频率范围之内。为避免机架产生共振,在发动机安装位置添加弹性元件,对机架采用减振方案的谐响应分析,计算得出应力、变形量变化曲线。结合机架结构材料的S-N曲线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机架进行疲劳分析,验证机架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减振方案的谐响应分析使机架的最大变形量由2.977mm变到0.358mm,减小了87.974%,明显改善了机架的振动特性;在激振载荷的作用下对添加减振元件前后的机架分别计算疲劳寿命,得出添加减振元件后机架的疲劳寿命为1.84×10~8次,高于1.0×10~6次,满足机架疲劳强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2.
随着新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人工收获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酿酒葡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此,在自制的振动分离率测定装置上,以电机转速、偏心距离及摇杆长度作为影响因素,分离率为性能指标,确立了试验方案并进行了振动分离试验,分析了影响振动采收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各参数最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酿酒葡萄分离率的主次顺序为偏心距离、摇杆长度和电机转速,最优参数组合为偏心距离75mm、摇杆长度320mm、转速245r/min。试验结果为设计基于葡萄藤蔓振动的酿酒葡萄振动分离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47.
萝卜收获机振动松土铲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确定萝卜收获机振动松土铲的关键参数,利用偏心连杆式振动装置进行松土试验,以机器行走速度、松土铲激振频率和振幅、铲入土角、铲刃倾角作为试验影响因素,土壤孔隙度为响应指标,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设计,建立了响应指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回归数学模型。通过Design-Expert 6.0软件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机器行走速度0.64?m/s、激振器频率2?Hz、振幅14.38?mm、铲入土角25.72°、铲刃倾角39.68°为最优参数组合,此时土壤孔隙度为50%~60%,该研究为研究和设计萝卜收获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49.
强化基层林业站职能作用 促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林业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林业管理机构 ,在林业生产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强化林业站的职能作用 ,必将对推动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0.
Richard Finkers Yuling Bai Petra van den Berg Ralph van Berloo Fien Meijer-Dekens Arjen ten Have Jan van Kan Pim Lindhout Adriaan W. van Heusden 《Euphytica》2008,159(1-2):83-92
Tomato (Solanum lycopersicum) is susceptible to gray mold (Botrytis cinerea).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to B. cinerea was previously identified in a wild relative, S. neorickii G1.1601. The 122 F3 familie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the susceptible S. lycopersicum cv. Moneymaker and the partially resistant S. neorickii G1.1601 were tested for susceptibility to B. cinerea using a stem bioassay. Three putativ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pQTL) were detected: pQTL3 and pQTL9 reducing lesion growth
(LG) and pQTL4 reducing disease incidence (DI). For each pQTL, a putative homologous locus was identified recently in another
wild tomato relative, S. habrochaites LYC4. pQTL3 was confirmed by assessing disease resistance in BC3S1 and BC3S2 progenies of S. neorickii G1.1601. pQTL4 was not statistically confirmed but the presence of the S. neorickii resistance allele reduced DI in all three tested populations. The reduction in LG of pQTL9 was not confirmed but rather,
this locus conferred a reduced DI, similar to observations in the QTL study using S. habrochaites.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other disease resistance loci identified in studies with other wild tomato relativ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