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7篇
  免费   880篇
  国内免费   1655篇
林业   1319篇
农学   1398篇
基础科学   912篇
  1844篇
综合类   6120篇
农作物   1059篇
水产渔业   929篇
畜牧兽医   2313篇
园艺   962篇
植物保护   876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764篇
  2021年   798篇
  2020年   722篇
  2019年   710篇
  2018年   463篇
  2017年   795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691篇
  2014年   740篇
  2013年   859篇
  2012年   1060篇
  2011年   1091篇
  2010年   991篇
  2009年   861篇
  2008年   985篇
  2007年   905篇
  2006年   799篇
  2005年   619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4种药剂对豇豆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病,对4种杀线虫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均对豇豆根结线虫有一定的防效,能控制土壤中2龄幼虫的数量和抑制根结的形成,其中10%噻唑膦颗粒剂对豇豆根结线虫的防效最好,具有低残留、持效期长等优点,可作为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的首选药剂; 其次为5%阿维菌素颗粒剂。同时供试的4种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对豇豆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0%噻唑膦颗粒剂和5%阿维菌素颗粒剂来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9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克新13为材料,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缩节安(Mepiquat chloride,简称DPC)以及烯效唑(Uniconazole,简称S3307),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显著增加了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其中,以DTA-6调控效果为最佳,单薯重、淀粉产量、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比CK分别增加了10.40%、40.26%、26.56%和11.32%,块茎还原糖含量比CK降低了20%。此外,调节剂处理均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加快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各指标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的叶片淀粉和蔗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淀粉酶活性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调节剂对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的调控效果呈不同规律的变化。总体而言,调节剂均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改善了块茎品质,其中DTA-6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3.
测定了温、湿度对芒果叶片上的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在12~37℃范围内均可萌发,且形成附着胞,适宜温度24~28℃。接种6 h后,附着胞开始形成,9~12 h为附着胞形成高峰期;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90%~100%范围内均可萌发,且形成附着胞。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
云南蓝莓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蓝莓(Vaccinium spp.)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多年生小浆果类果树,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果实列为世界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我国已有10多个省份开始大面积的蓝莓商业化栽培[1],这也是南方酸性土丘陵地区值得发展的经济作物。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蓝莓病害日趋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蓝莓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
利用DAS-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昭通烟草脉斑病样品,结果表明存在马铃薯Y病毒O株系和马铃薯Y病毒N株系两个不同株系病毒。利用Sprimer和M4引物扩增、克隆、测序,得到长度为1 771 bp目的片段,该片段包含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3′ UTR序列以及部分Nib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与湖南HN 2分离物(GenBank No. GQ200836)和美国NE 11分离物(GenBank No. DQ157180)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6.
为发展水稻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比较了5种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和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核型多角体病毒)对3种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室内毒力及致死表型。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中剂量处理条件下,5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处理后第2天幼虫的校正死亡率(46.7%~86.7%)就显著高于对照组(0%),第5天稻纵卷叶螟幼虫校正死亡率可达到85.7%~100%,均极显著高于二化螟的校正死亡率(4.76%~23.81%),二化螟第6天时的校正死亡率为25.0%~55.0%。对褐飞虱若虫,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的速效性和毒力均优于球孢白僵菌,经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处理后2 d的存活...  相似文献   
97.
对抗性番茄材料‘Hawaii 7996’分别接种强致病力青枯菌(RsH)和中等致病力青枯菌(RsM)后,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找到了两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L3和Remorin 1蛋白。在利用携带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的TRV重组病毒载体通过叶片浸润法证明VIGS体系可行后,进一步利用该技术沉默上述两个蛋白质的对应基因GST-L3Rem-1,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沉默效果。结果表明,分别沉默GST-L3Rem-1的番茄植株抗性减弱,在接种中等致病力青枯菌(RsM)后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说明基因GST-L3Rem-1与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LED水下集鱼灯光色、功率、放置深度和海水叶绿素质量浓度对光场分布的影响,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建立了水下光束传输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水下光场分布,并提出以0.1~10.0 lx等值线所包围的面积与计算截面面积比值为相对有效光照范围(relative effective illumination range, REIR)。以REIR为评价指标,对不同条件下的光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相同功率条件下,REIR依次为绿光>白光>蓝光,以功率420W、叶绿素质量浓度0.1mg/m3为例,3种光色的REIR比值为1.58∶1.31∶1;(2)相同光色条件下,当叶绿素质量浓度为0.1mg/m3时,集鱼灯功率由420W增至1200W,蓝、绿、白3种集鱼灯的REIR分别由31.68%、50.27%、41.78%增至38.59%、56.91%、50.15%,功率增加近3倍,但REIR增幅有限;(3)随着集鱼灯放置深度增加,REIR先增加后稳定;以叶绿素质量浓度1.0mg/m3、功率为4...  相似文献   
99.
低温引起草菇菌丝体RNA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NA分离、纯化技术对低温(4℃)处理的草菇菌丝体RNA进行分析,发现随着草菇在低温下保存时间的增加,草菇细胞内的大分子量RNA组分有所减少,小分子量RNA组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河南信阳黏虫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利用高空探照灯对2016年-2019年黏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9年在河南信阳监测的黏虫成虫主要为东方黏虫(又称为黏虫)和劳氏黏虫,均一年发生5代,整个监测期间均出现多个高峰期。其中,东方黏虫以一代为主,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4.62%~82.96%,并且大部分虫源向外迁出,少部分留在本地;劳氏黏虫以三代或四代为主,以留在本地或迁入为主,只有少数向外迁出。本研究为河南省信阳地区黏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