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98篇 |
免费 | 1404篇 |
国内免费 | 244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76篇 |
农学 | 2176篇 |
基础科学 | 1469篇 |
3076篇 | |
综合类 | 8752篇 |
农作物 | 1357篇 |
水产渔业 | 1393篇 |
畜牧兽医 | 3281篇 |
园艺 | 1151篇 |
植物保护 | 14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4篇 |
2023年 | 450篇 |
2022年 | 977篇 |
2021年 | 1111篇 |
2020年 | 1045篇 |
2019年 | 1029篇 |
2018年 | 796篇 |
2017年 | 1124篇 |
2016年 | 938篇 |
2015年 | 1200篇 |
2014年 | 1131篇 |
2013年 | 1418篇 |
2012年 | 1657篇 |
2011年 | 1634篇 |
2010年 | 1426篇 |
2009年 | 1328篇 |
2008年 | 1301篇 |
2007年 | 1295篇 |
2006年 | 1115篇 |
2005年 | 905篇 |
2004年 | 487篇 |
2003年 | 469篇 |
2002年 | 483篇 |
2001年 | 439篇 |
2000年 | 353篇 |
1999年 | 289篇 |
1998年 | 191篇 |
1997年 | 158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37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蜜蜂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蜜蜂数量的大量减少导致全球养蜂业面临重要的经济损失,并对农业各个方面造成了严重后果。最新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健康息息相关。综述了肠道菌群的种类和特性,阐述了肠道菌群在蜜蜂等昆虫健康中的调节作用及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通过日光温室试验,研究磁化水灌溉对番茄幼苗期和开花期生长性状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磁化水灌溉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设置2个处理:磁化水灌溉、普通水灌溉(CK)。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水灌溉相比,磁化水灌溉处理的番茄植株株高增长15%、茎粗增长8.2%;磁化水灌溉处理后的幼苗期番茄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分别增长22%、44.4%、18.4%,开花期番茄叶片SOD、POD、CAT活性分别增长15.8%、21.5%、48.3%;磁化水灌溉处理后的开花期番茄根系活力增长56%。磁化水灌溉能有效提升番茄生长性能、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可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34.
本文综述了粪便移植技术的的概念、由来、研究与进展、作用机理,展望了该技术在兽医上的应用前景,指出其在治疗动物营养代谢疾病、改善机体免疫力低下、增强屏障保护功能、调整机体能量平衡、治疗肥胖和II型糖尿病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旨在推广粪便移植疗法在兽医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5.
尿素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尿素浓度的叉培养基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进行培养,研究对该藻的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的添加明显提高三角褐指藻的细胞密度,生长随尿素浓度增加(0~8.0 mmol/L)而增加.二十碳五烯酸(EP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随尿素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2.1 mmol/L时EPA的含量最高达到19.1%.综合生物量与EPA和PUFAs产量,叉培养基中以尿素浓度为2.1mmol/L为宜,此时的细胞密度较高,且有利于EPA和PUFAs的富集. 相似文献
36.
37.
针灸抗衰老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保健抗衰老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对针灸抗衰老理论和有关针灸临床治疗就有详细的记载,为后世针灸抗衰老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晋代《针灸甲乙经》、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等针灸著作对针灸抗衰老及因衰而致的老年病防治理论与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丰富了针灸抗衰老的内容…。现代研究认为针灸主要有调整内分泌、调节免疫、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清除自由基、补充微量元素、调整脂质代谢、调控衰老基因、促进物质代谢及强身健体等功能。现已明确衰老是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源性衰老(自然衰老)为不可避免的渐进过程;外源性衰老(如风、光、热、烟、化学物质等)中以紫外线作用(光衰老)最为明显。针灸抗衰老的原则为未病先治,未老防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滋补脾胃肾、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38.
分根区交替灌溉是一种具有节水潜力的灌溉方式,为了揭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设置3种占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 FC)不同比例的灌水梯度(T1:80%~100%FC,T2:60%~80%FC,T3:40%~60%FC)去开展分根区交替灌溉与不分根区灌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分根区交替灌溉在80%~100%FC灌水量时,根颈直径小于不分根区灌溉,60%~80%FC和40%~60%FC灌水量时,根颈直径大于不分根区灌溉。分根区交替灌溉的根系分支多于不分根区灌溉,但根平均直径小于不分根区灌溉。两种灌溉方式下紫花苜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均随着灌水量梯度的下降而下降。同一灌水梯度下,不分根区灌溉的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分根区交替灌溉。上述结果说明紫花苜蓿采用分根区交替灌溉方式对根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9.
JiíMLKOVSK 《中国鸟类》2011,2(2)
山麻雀是一种广布的小型鸣禽,拉丁学名通常为Passer rutilans (Temminck).经作者考证,该种名发表于1836年12月31日,但在此之前,Gould已于1836年4月8日发表了该种并命名为Passer cinnamomeus.因此,根据动物命名法中的优先原则,该种应称作Passer cinnamomeus (Gould,1836).其公认的3个亚种也应分别称作P.cinamomeus rutilans (Temminck,1836),P.cinnamomeus intensior Rothschild,1922及P.cinnamomeus cinnamomeus (Gould,1836). 相似文献
40.
Feng Q Wu GH Liang TM Ji HY Jiang XJ Gu W Wang W 《Journal of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1,34(1):51-57
Feng, Q., Wu, G. H., Liang, T. M., Ji, H. Y., Jiang, X. J., Gu, W., Wang, W. Pharmacokinetics of oxytetracycline in hemolymph from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J. vet. Pharmacol. Therap. 34 , 51–5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hemolymph kinetics and depuration time of oxytetracycline following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 at doses of 2, 8 and 40 mg/kg body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OTC in hemolymph was assayed us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elimination half‐life of the terminal part of the elimination phase (t1/2β) ranged from 87.9 to 114.3 h. The total body clearance (CLb) was 0.0430 L/kg/h at the lower dose, 0.0123 L/kg/h at the medium dose and 0.0013 L/kg/h at the higher dose. The apparent volume of the central compartment (Vc) was found to be 1.383, 0.699 and 0.143 L/kg respectively. The depuration time for each dose was 13.6, 29.6 and 57.6 days, respectively. Result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the 40 mg/kg dose might have the best therapeutic efficacy following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