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5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1154篇
林业   1232篇
农学   1638篇
基础科学   964篇
  1770篇
综合类   2985篇
农作物   811篇
水产渔业   516篇
畜牧兽医   1687篇
园艺   387篇
植物保护   69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511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608篇
  2012年   806篇
  2011年   773篇
  2010年   719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该以长武王东试区苜蓿为例,根据草地生产力形成机制,结合一系列试验数据,探讨了人工草地生产潜力及其载畜量的估算方法。析人工草地生产力形成过程,量化了各种生态因子的产量效应,指明了提高草地生产力及其载畜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62.
黑土区基准坡长和LS算法对地形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结合小区实测坡长资料及Mc Cool数据,对地形因子算法中涉及的基准坡长影响和不同算法计算值的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在坡长较小的情况下,20和22.13 m基准坡长计算得到的坡长因子相差不大,但随着坡度增加,在坡长指数的复合影响下,两者的差异渐趋增大。理论分析表明,坡长指数采用与坡度相关的变值更为合理。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修正版通用土壤侵蚀模型(RUSLE)算法中的坡长因子与其更为接近,结合与Mc Cool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研究区坡长指数更适合细沟和细沟间侵蚀比率中等的情形,或者采用RUSLE模型算法计算得到。同时研究发现,张宪奎算法、Moore算法、Desmet算法和B?hner算法计算得到的LS因子值都要比参照值小,而且4种算法与参照值的接近程度依次降低。空间分布特征而言,栅格累计算法总体较为破碎,并在平直坡面出现较多平行分布条带,而含有面积指标的其他3种算法则总体呈现光滑连续特性,但有无数据区域的存在。该结果对于研究区土壤侵蚀模型地形因子算法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3.
基于自适应逆控制的干燥窑温度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产品干燥温度控制过程中所使用的非自适应反馈控制器参数不易调整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反馈误差学习(Feedback-Error-Learning, FEL)的自适应逆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JBGZ-2.0型干燥试验窑的温度控制。该方法使用一个传统的反馈控制器和一个可自适应调整的神经网络控制器共同作用,其中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参考信号采用反馈误差,使算法简单并易于实现。由于采用了PID控制器,神经网络的学习无需事先训练即可使系统保证稳定。试验证明:与只用PID控制器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但能保证系统稳定性要求,又能满足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性和未确定性要求,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特性,系统响应快,超调小,稳态精度高,在系统参数变化时温度控制稳态误差由只用PID时的3℃提高到0.5℃。  相似文献   
964.
浅谈长武王东试区“八五”土地利用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土地经济学特性(土地肥力、报酬递增性、土地经济供给的有限性)等理论及长武王东试区土地资源背景,论述了王东“八五”期间土地利用规划的要点:1.保持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2.适度发展果园;3.加强现有林的抚育,增造灌木林;4.维持一定的牧草地面积,提高产草量;5.控制塬面村庄扩展。  相似文献   
965.
Plants tolerant to polluted environment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several criteria, to restore a coastal forest ecosystem severely damaged by air pollutants discharged from an industrial complex. In addition, a restoration plan was prepared synthesizing these results and the diagnostic ecological indicators in the area for which restoration is required. Pollution-tolerant plants of 11 tree and subtree species, 10 herb species and one shrub species were selected from field surveys in the vicinity of two representative industrial complexes in Korea, Ulsan and Yeocheon. Nine species were selected for tolerance to SO2 fumigation and six species were selected for tolerance to Al3+.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responses of sample plants transplanted into polluted and unpolluted sites showed that 15 species out of the 26 sample plants showed a disposition for tolerance. Most of these are endemic plants and they are composed of diverse species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these tolerant species coul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tudy area, which has several specific features. On the other hand, results from transplant tests indicate that a field survey is the most reasonable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tolerant plants to restore a pollution-damaged ecosystem, as was shown in another restoration program. Results of ecological analysis on vegetation map indicate that the spatial range within the first ridge is the sector for which restoration is required. This sector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zones on the basis of topographic conditions: lower and upper slopes of both slopes facing and opposite the pollution source. Guidelines for soil amelior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olerant plants were prepared considering the degree of vegetation degradation, leaf damage of major plant species and soil pollution in each zone under the restoration plan.  相似文献   
966.
为实现豆浆品质快速检测和通电加热电源频率的优化,该文利用精密阻抗分析仪和DJS-10电导电极通过50 mV的激励电压在20 Hz~12 MHz频率范围内测量了不同温度(30~85℃)和不同固形物含量(1.01%~9.58%)的豆浆的交流阻抗。试验结果表明,豆浆阻抗模值与阻抗相位角随测量频率变化具有明显规律。豆浆的阻抗特性与温度以及固形物含量关系显著,且阻抗Nyquist 图存在明显差异。在全频段,豆浆阻抗模值随着温度和固形物含量的升高而减小;在低频段,豆浆阻抗相位角随温度以及固形物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在高频段,豆浆阻抗相位角随温度以及固形物含量的升高而减小。同时,研究提出了豆浆的电阻R、电容C、恒相位元件CPE(constant phase element)三元件等效电路模型,并用ZSimpWin软件进行拟合得到了试验条件下豆浆的等效电路元件参数。基于豆浆阻抗随频率变化规律及豆浆等效电路模型分析得出,豆浆通电加热电源的频率应在300 Hz~300 kHz范围内。豆浆的等效电阻R与温度以及固形物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负指数关系。CPE参数Q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固形物含量超过3.5%后,Q值随固形物含量的升高迅速增加。CPE参数n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在本研究中的固形物含量范围内n值并未随固形物含量的改变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为豆浆通电加热电源的频率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为基于豆浆电特性分析实现豆浆品质的快速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7.
<正>随着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传统水稻移栽种植方式因费时费工逐渐被农民弃用,而直播、抛秧和机插等省时、省工的种植方式成为农民的主要选择[1]。一般来说,直播、抛秧和机插种植方式会通过影响水稻群体质量的构建和生育期长短来影响作物的生理和产量性状。氮素代谢是作物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密切关系[2]。这  相似文献   
968.
茶多糖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温度、时间、料液比、pH值对绿茶、乌龙茶、红茶等茶多糖(TPS)提取率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三类茶TPS提取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pH值、温度、时间、料液比;对TPS活性影响最大的是pH值,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提取的TPS活性都最低。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无失拟因素存在,模型较好的拟合了TPS提取率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结合TPS提取率及活性测定,利用期望函数途径进行模拟选优,并进行验证,得到TPS提取率的优化条件为温度0~1水平,时间0~1水平,料液比0~0.5水平,pH值-0.95水平左右。  相似文献   
969.
适量木炭粉改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木材炭化物,扩大其在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范围,该文采用炭化后的木粉(木炭粉)和环氧树脂,通过模压工艺制备了木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维卡软化点测量仪等研究木炭粉质量分数对木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冲击强度、动态力学性能以及耐热性的影响。在环氧树脂中,环氧树脂、反应性稀释剂和固化剂质量比为3∶2∶5;在木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木炭粉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20%,30%和40%。复合材料固化温度和时间分别设定为100℃和3 h。结果表明,添加木炭粉能有效增强环氧树脂力学性能:与纯环氧树脂相比,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最高增加了278%和135%。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证实随着木炭粉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也逐渐增加。此外当木炭粉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40%时,复合材料的耐热性逐渐提高;维卡软化点从81.2℃提高到274℃。研究结果为,当木炭粉质量分数在10%时,环氧树脂/木炭复合材料具有较佳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热性能,为木炭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